小城镇地震灾后重建的创新路径研究
——以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为例

2020-02-24 21:44孙琳瑛元杨雨杉周婷婷崔振鑫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游玩小城镇城镇

孙琳瑛元 杨雨杉 王 贤 周婷婷 崔振鑫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成都 611731)

一、白鹿镇的发展情况

(一)白鹿镇震前发展情况。白鹿镇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北部,辖区内以汉族为主,如同中国大部分农村,白鹿镇村落布局是农田与屋舍相互杂糅,居民点相隔甚远,其间由羊肠小道相互连接,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镇上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更没有统一规划的产业布局,当地人口的经济来源主要以药材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

(二)白鹿镇灾后重建状况。“5.12”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决定把灾后重建与文化传承、产业提升、小城镇转型紧密结合,努力打造高端旅游产品,建设精品旅游小镇。为此白鹿镇共投入建设资金3.3亿元,完成了法式风格的兴鹿街、樵人街,中法风格相结合的清河街、半边街,童话世界特色的金桥人家以及兴鹿街广场等建筑,启动了上书院原貌修复工程、白鹿河段天然水生态廊道建设。

灾后重建涉及8个统规统建点、59个统规自建点,共计2342户,重建后,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率近90%,路面也硬化了,水电也都接通到家。通过灾后重建,2010年,白鹿社区被评为成都市旅游特色村,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成功创建AA级区,并于2014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如此,白鹿镇还大力推进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不断加强与法方在旅游、文化、商贸等多领域的务实交流合作。2015年,白鹿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400万元,旅游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达到了17%。

二、白鹿镇发展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

白鹿中法风情小镇作为彭州市灾后重建中的重点项目,于2012年开放迎接游客,在这个过程中,景区以其出色的管理模式,相对较高的游玩沉浸度和相对完整的游玩路线取得了较高的声誉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初级建设规划时效性和特色小镇旅游项目的局限性,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促进景区文化资源纵深挖掘,提升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每一个特色小镇可以实现长期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特色小镇存续的重中之重。白鹿中法文化特色小镇作为景区,植根于中法宗教和友谊的历史文化中。但在一期建设中显然对这些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景区开发也仅仅停留在“法式风情”这样的表面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景区一期建设景点单一,游玩路线过短等问题。

在未来建设中,镇政府作为景区建设主题,需要利用法国友好城市的资源,兴建镇史馆,中法友谊文化博物馆,歌剧院等文化设施,纵深挖掘景区文化资源。同时,要增长游玩路线,增加游玩景点,提升景区文化底蕴,为景区长期发展提供文化基础。

(二)清晰景区目标游客定位,提升游客体验。清晰明确的目标游客定位,是规划一个景区的关键性要素。但是,由于景区一期建设中缺乏对市场因素的考虑以及对商铺的合理规划,导致整个小镇商铺种类较为单一,大量酒店等资源闲置。同时,小镇上严重缺乏西餐厅,咖啡馆等与法式风情有关的商铺资源。

在未来建设中,建设规划应在建设之前就明确目标游客定位,通过税收优惠,入驻补贴等形式,吸引西餐厅,唱片店等符合青年需求的商铺入驻,提升游客复游率;同时需要重新调整和分配小镇各类商铺资源,减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发生。

(三)合理统筹景区内交通情况,完善基础设施。景区交通情况的好坏与否是影响游客游玩体验的重要因素。这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去往景区的交通情况,即去往景区是否便利;二为景区内的交通情况,即景区内各个景点之间往来是否便利。在一期建设中,虽然彭州市政府大力修建了彭白路等现代化公路,但是从彭州市区到景区的公共汽车还存在着速度慢,发车时间不规律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没有私家车的游客群体前往景区的意愿;另外,景区内部由于上书院和场镇之间也有将近四公里的距离,但却只有一辆摆渡车往返提供摆渡服务,这也阻碍了两个景点之间的往来。

因此,在未来建设中,镇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应统筹小镇公共交通,在外部规划科学的交通路线,疏通市区与景区连接;在内部采用摆渡车与共享单车相结合的形式,给予游客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延长游客游玩路线扩展游客活动范围。

三、小城镇灾后重建创新途径

白鹿镇作为灾后重建的小城镇代表,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取得了大量成绩,同时也为情况相似的小城镇的灾后重建提供了借鉴。在灾后重建中,白鹿镇从小镇资源出发,深挖特色,精准规划,保证了灾后重建的有序进行,也使得白鹿镇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纵观2008年至今这十余年里的白鹿镇建设,结合我国特色的小城镇情况,总结出以下的灾后重建创新路径。

(一)纵深把握城镇资源,开发特色资源。我国的小城镇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的城镇,有着体量大,数量多,差异性高的特点,而灾后重建时间的急迫性和短促性又限制了城镇各项资源均等开发。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把握住城镇自身的各项资源,并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抓住特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就成了小城镇灾后重建的核心问题。灾后重建的过程,一定要和挖掘特色资源的过程相结合,将利用特色资源与促进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资源养产业,用产业护资源。

(二)制订城镇重建规划,提升立项质量。灾后重建作为大灾之后的阶段新工程,政府往往补贴时间有限,相关援助也有时间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区在灾后重建中过分考虑补贴时间等问题,顾此失彼,规划和立项缺乏充分考虑,造成了大量的资源不合理分配与浪费。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城镇自身缺乏科学专业的城镇重建规划是分不开的。因此,在灾后重建中,一定要在充分考量城镇资源的基础上,给出科学专业的城镇重建规划并提出高质量高可行性的立项,以保证城镇建设有的放矢,提升重建资源利用效率。在此过程中可以请一些研究城市规划的专家,将他们的专业意见融入城市重建中。

(二)明确城镇重建主体,抓住重建机遇。灾后重建的主体一定是城镇原有的居民,政府在城镇的重建中主要起到评估协助和监督的作用。但是在川内城镇灾后重建中,大量城镇不明确灾后重建主体,没有真正发挥城镇群众的创造性力量;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城镇居民公民意识淡薄,过度仰赖在重建过程中仅仅起辅助作用的政府“等、靠、要”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重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城镇居民的创造性力量,提升村社干部水平,借好政府帮助重建城镇的东风,建好属于城镇居民自己的城镇,保证城镇建设的开展。

(三)坚定重建信心,促进重建产业向专业化精准化发展。灾后重建是一个长期的,作用深远的过程,也正因如此,灾后重建城镇的重建效果往往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坚定城镇重建信心,提高城镇重建产业发展水平,促进重建产业向专业化精准化发展,保证产业发展存续性。政府要在此时发挥作用,充分给予当地居民、企业以信心,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开导工作。

猜你喜欢
游玩小城镇城镇
走,游玩去
小蚂蚁去游玩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女性手游玩家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假日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