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及其对阅读意愿的影响
——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例

2020-02-24 06:24胡陈冲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认同感意愿程度

胡陈冲

(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天津 300141)

获得感多用于表示大众因物质、精神和文化等层面的获得而产生的持续满足感。或者认为,获得感是指多元利益主体在改革和发展客观过程中对自身实际所得的主观评价[1]。总的来说,获得感不仅指幸福感或满意度,它是个体通过满足某种需求后获得的一种可以令人感到愉悦、认同和满足的积极心理感受,是一种对参与机会、认同程度、成就水平和满足状况的综合心理感受[2-4]。上述研究成果是本文进行高校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研究的重要基础。当前,已有研究针对高校学生群体从某一侧面或视角对大学生获得感进行探讨和分析,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学生价值获得感、高职院校师生获得感等[5-6]。相关研究认为,学生获得感是指学生在求学期间,因学校提供的各项教育服务满足其学习生活需求,获得参与机会,得到认同,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正向综合心理感受[7]。可见,学生获得感水平对于评价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服务质量的高低和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校信息服务保障部门的图书馆来说,其价值体现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就是满足大学生的信息资源、服务、空间环境等各种需求[8-9]。换言之,大学生是否从图书馆各类服务中有所获得且感到满足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用获得感来体现或表征大学生对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资源及服务等方面的认同感、满意度或参与程度的综合主观感受显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基于此,在结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界定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图书馆提供的空间、资源、服务等软硬资源满足了其学习、发展和阅读需求,能反映其对图书馆的认同感、满意度和参与程度的正向综合心理感受。同时,已有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和认同感等感知是影响大学生阅读意愿的重要因素[10-11],因此良好的图书馆获得感是强化大学生阅读意愿的重要基础之一。

迄今,针对高校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专项研究很少,为数不多的已有研究是从一些侧面涉及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及其形成机制。这些研究涉及高校图书馆用户满意度、大学生图书馆认同感、大学生图书馆参与程度的研究等方面[12-15]。上述研究成果尽管未直接涉及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具体研究,但对本文中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个体且个性化需求差异显著,在了解其对图书馆的感知情况时更需要全面综合地把握他们对图书馆各个方面的认同感、满意度等心理层面因素;在探讨其阅读意愿时也应把体现和表征大学生图书馆满意度、认同感和参与程度的获得感纳入其中。

鉴于此,本文将利用一项针对天津美术学院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ikert scale 4级量表法、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空间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的综合感知情况定量分析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水平及群体差异并探讨其对大学生阅读意愿的影响。尝试回答以下问题:当前美术学院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水平如何?不同属性特征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是否存在差异?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对与其密切相关的阅读意愿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如何?探讨并厘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科学地掌握大学生在图书馆的获得感水平以及为进一步了解和强化大学生阅读意愿提供参考。此处空间资源环境的感知情况主要反映的是图书馆空间环境、馆藏资源以及人员服务等软硬资源质量的高低。人文环境的感知情况主要用来反映大学生对馆内人文文化氛围、艺术气息、制度文化及阅读活动的主观态度或接纳程度。选择以上两个维度,一方面是基于以往研究成果和数据的可得性,更重要的是,这两个维度的因素对于大学生阅读意愿有重要影响。事实上,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致力于空间再造或空间拓展及阅读推广等服务,进而不断优化图书馆的空间服务质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和认同感[16-18];而新环境下大学生对图书馆人文文化环境及其制度文化的诉求明显增强,二者均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阅读意愿[19]。本文通过对以上两个维度的研究,能以一种新的视角丰富高校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实证研究,并为“书香校园”建设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意愿提供数据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源自2017年底天津美术学院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个体人口学特征及阅读特征)、大学生对图书馆各类资源要素满意度或认同感等感知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意愿。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采取面对面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天津美术学院各专业一年级至四年级的大学生。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30份,有效回收率94.3%。其中,被调查大学生中,男性占27.6%、女性占72.4%;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学生分别占20.9%、27.9%、38.8%和12.4%;各个专业大学生比例较均衡。从大学生阅读特征上看,多数大学生以数字阅读为主要阅读方式(71.5%),选择纸质阅读和纸电阅读同步的比例相当;月阅读量主要为2~4本(46.4%)和1本以下(47.3%);阅读时间时长集中在1~2小时(67.3%);阅读能力感知方面,超过50.0%的学生表示自身阅读能力较差;阅读重要性认知方面,超过80.0%的学生认为阅读很重要;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程度上,63.3%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使用。上述调查数据来自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具有真实性及有效性,虽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基本上能较翔实和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整体特征,因此样本具备一定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首先,从空间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维度的感知情况考察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见表1),主要采用Likert scale 4级量表方法对各问题的答案进行赋值,分别对不同的4个等级赋值为4分、3分、2分、1分来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分数越高代表大学生图书馆相关维度指标的认同、满意或参与程度等感知越强。在调查分析中发现,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5~0.70,表明各项目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反映其所在维度。

其次,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具有一定主观性,不同个体特征的大学生对图书馆各资源要素的认同感、满意度及参与度的主观认知或感受必然有所异同。根据变量的特征选择准确的统计检验方法来判断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群体差异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本文根据实际需要将选择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等级资料比较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双向有序资料行列表-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来判断和确定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群体差异。

最后,大学生的阅读意愿是一种主观心理态度,是大学生对自身阅读行为作出的主观性判断。本文通过问题“在您阅读资源满足自身需求的条件下,会如何选择”来测量大学生阅读意愿,答案包括“坚持阅读、不怎么想读、不想读/无所谓”3项。在考察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对其阅读意愿是否具有影响的问题上,将阅读意愿处理为1个(0,1)二分类变量,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将答案1设置为1,其他2项合并设置为0,并选择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与其阅读意愿间的影响作用和影响程度。

表1 图书馆获得感指标量化表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总体情况

2.1.1 大学生的空间资源环境获得感

大学生对图书馆空间资源环境的获得感为2.94分,表明大学生对图书馆空间资源环境的获得感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感知强度较高的是对馆员服务及技术服务满意、对馆藏资源种类满意,得分都在3.10分以上;对空间、设施设备等硬环境感知的得分较一般(3.05分);而对馆藏纸本资源满意、及时找到所需纸质资源和经常使用电子资源三者的感知得分均低于2.90分。可见,大学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的利用或参与程度的感知情况明显较弱,因而导致其图书馆空间资源环境获得感的总体水平并不高。

2.1.2 大学生图书馆人文环境获得感

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图书馆人文环境的获得感较为一般(2.66分),处于中下水平。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人文艺术气息和阅读氛围的感知最强(均为3.18分),喜欢入馆阅读次之(3.11分),而馆内规章制度或阅读推广政策感知、阅读推广活动满意程度及参与程度的感知情况明显低于其他方面的得分。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认为图书馆人文艺术气息和阅读氛围对其阅读均有正面影响,同时,尽管大学生从心理上对馆内人文环境具有一般认同感,但是对阅读推广等活动的参与程度明显很低,对此类活动的满意程度也较低。这说明大学生对实践性较强的图书馆活动的参与度和融入感较弱,未能从内心上感到满足或有所收获。这可能由于大学生自身对活动不感兴趣或活动本身吸引力不够、宣传不到位等,因而影响其对此类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满意度。与其他方面相比,馆内制度或阅读推广政策认同感和满意度最低(2.04分),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可能感受到馆内制度文化并没能给他们带来便利或较强烈感受到阅读方面的政策并不能够较好地指导或促进其阅读。因此,现阶段图书馆注重调整和完善馆内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创新阅读推广政策的举措仍显得极为重要。

2.1.3 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群体差异

如前文所述,作为一种主观综合感受,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显然存在差异,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不同个体特征对其图书馆获得感的影响,本文将分别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等级资料比较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双向有序资料行列表-Kendall等级相关检验对大学生的不同属性特征与其图书馆两个维度获得感得分和综合的图书馆获得感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1)不同个体基本特征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如表2所示,大学生的性别、专业类型、年级对两个维度的获得感和综合的图书馆获得感的检验结果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不同性别、专业类型和年级间的大学生与其图书馆获得感水平没有差别。而是否使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对上述3类图书馆获得感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是大学生越是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号,与图书馆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越多,强化了他们对图书馆认同感和参与程度等感知,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图书馆的获得感水平。

(2)不同阅读特征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阅读特征对两个维度的获得感和综合的图书馆获得感都造成一定影响。其中,月阅读量对人文环境获得感和综合的图书馆获得感具有较明显影响,但对空间资源环境获得感没有明显影响,说明月阅读量的增加能提高大学生图书馆的人文环境获得感和综合的获得感;大学生主要阅读方式对两个维度获得感和综合的获得感都具有显著影响,说明不同阅读方式的大学生,其图书馆获得感水平不尽相同;个体阅读能力感知与其两个维度获得感和综合获得感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大学生认为自身阅读能力越好,其图书馆获得感水平就越高。而大学生阅读时间与图书馆获得感不存在显著影响;阅读重要程度感知只与人文环境获得感存在负向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越是认为阅读对自身重要的大学生对图书馆人文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认知和要求均更高,因此主观上更易于感知图书馆各种人文环境的不理想之处,从而降低了其对图书馆空间资源及人文环境方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等感知。

表2 大学生个体特征与图书馆获得感的相关关系

2.2 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对其阅读意愿的影响

对大学生个体图书馆获得感进行深入探讨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了解大学生对图书馆各资源要素的综合感知情况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从而通过改善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水平提升其阅读意愿。因此,为进一步考察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对其阅读意愿的影响,分别对其两个维度获得感和综合获得感进行回归分析,以掌握不同维度的获得感对大学生阅读意愿产生的影响作用和程度,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Binary Logistic回归结果(标准化系数B)

根据模型1~模型3的回归结果,在控制大学生个体人口学和阅读状态特征后,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对其阅读意愿都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水平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其阅读意愿,这与已有认知和预期设想一致。一般来说,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水平高,说明其对图书馆各资源要素的正面评价、认同程度、满意程度等都较高;图书馆提供的活动参与机会、人文文化以及形成的相对和谐的阅读氛围也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图书馆;同时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水平高也意味着他们能够较多地依赖和利用图书馆的空间、资源、环境及服务进行阅读阅览、信息查询、研究讨论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因此,对于上述回归分析中出现的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水平越高其阅读意愿会更强烈的结果是合理的。

在模型1~模型3中,控制变量中的月阅读量、主要阅读方式及个体阅读能力感知对大学生阅读意愿的影响显著。具体而言,只有月阅读量多、以数字阅读为主以及自我阅读能力感知强的大学生,其阅读意愿强烈,而性别、年级、专业、微信公众号使用程度以及阅读时间等其他个体特征的影响不显著。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相对于个体属性特征而言,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在当前对其阅读意愿具有相对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也值得作进一步探讨。

2.3 调查结论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对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和群体差异及其对阅读意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具有层次性、不同维度的图书馆获得感之间存在差异。大学生对与其密切相关的图书馆空间环境、资源、人员与技术服务等空间资源环境的获得感相对较高,而其图书馆人文环境获得感水平则较低。

第二,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存在群体差异。大学生个体阅读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图书馆获得感造成影响,但个体人口学特征并不是显著的影响因素。即只有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使用程度、月阅读量、主要阅读方式、自我阅读能力感知和阅读重要程度感知对图书馆获得感的影响显著。

第三,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对其阅读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控制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之后,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水平增加可以显著地促进或强化其阅读意愿。

必须指出的是,在今后应利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等多种方法对更大样本量及更细化指标的调查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获得对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相关方面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认识。此外,今后在数据可及的情况下可以将政策环境特征相关的变量指标单独作为一个维度纳入分析或引入相关模型,以直接揭示这一特征变量对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及阅读意愿的影响。但是,上述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对于如何增加高校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水平以及提升大学生阅读积极性方面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大学生图书馆获得感的提升策略

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和构建“书香校园”的新形势推动下,可以从图书馆新型空间改造及功能拓展、资源整合与评估、馆藏资源建设与资源服务质量、阅读推广服务创新以及馆内制度创新等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图书馆获得感水平,通过增加大学生利用、依赖和参与图书馆的机会,提高大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面对上述分析中大学生对馆藏资源的利用或参与程度的感知较弱而导致其图书馆空间资源环境获得感的水平较一般的事实,当前图书馆应该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评估,确保馆藏资源保障率;以需求驱动采购,有效优化藏书,合理把握藏书质量(文化传承的作用)与需求(满足当前用户利用)间的平衡点;加强美术设计类等艺术专业数据库资源建设,同时深化数字资源的宣传推广和培训指导、提升数字资源服务质量,并始终将需求导向作为数字资源建设与评估的重点。在“资源建设与评估-资源整合与揭示-资源服务”的这一闭合环节中,不断让馆藏资源“活”起来,并将服务融入其中。较高的资源保障率、及时有效的资源服务质量和阅读推广服务能够避免学生因找不到所需资源或者缺乏选择资源的能力等问题而造成减弱或放弃阅读的倾向。

其次,创新图书馆空间服务、优化自然环境及设施设备等环境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对图书馆空间资源环境及人文环境资源的获得感水平。实证分析也发现,大学生的图书馆空间资源环境获得感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对其中空间、设施设备等硬环境资源的满意度较一般,而现阶段大学生对图书馆作为其学习、休闲、讨论、阅读的空间诉求又越发强烈,面对这种矛盾,图书馆应做出积极回应并注重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特征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拓展图书馆空间职能、合理优化图书馆空间服务和工具服务,增强大学生对图书馆空间环境的实际获得感知,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和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最后,面对大学生对图书馆阅读推广等活动参与程度低、图书馆制度文化没有很好得到大学生认同和接纳的现实,在实践中图书馆应一方面继续创新并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推广等活动,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通过此类活动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关注度,增加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机会。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及时调整或完善更符合大学生利益诉求的规章管理制度体系,使得制度措施的施行与落实能切实得到大学生的支持与尊重,增强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信任度和归属感,从而增加他们利用图书馆或入馆阅读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也应不断创新阅读或阅读推广相关政策,为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开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从制度层面促进和激励大学生主动进行阅读。

猜你喜欢
认同感意愿程度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