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及演进趋势探析

2020-02-24 23:29刘瑞瑞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提供商业务流程服务平台

刘瑞瑞

(石家庄学院 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35)

网络化、数字化、泛在化的新技术背景下,信息资源呈现爆炸式增长,各种类型的资源和数据不断进入到图书馆的管理范围内。无论是从规模、数量还是从类型、载体上来看,馆藏资源都有较大的增长和变化。与此同时,新的信息环境也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转型,知识服务、空间服务、数字学术、阅读推广、数据管理等成为图书馆业务发展的新方向。面对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巨大变化,原有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新的需求,新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呼之欲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系统提供商不断尝试改进原有的自动化产品,增加了电子资源管理、所有业务流程和服务管理以及全网域资源发现等功能,而具有这些新特点的图书馆系统则被称为“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2012年美国图书馆领域技术专家Marshall认为“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名称无法涵盖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新进展,将其更名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ibrary Service Platform,[1]以下简称“LSP”)。之所以将其称之为“下一代”主要是指在上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上发展而来。近年来,随着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研发和探索的深入,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建设日渐成熟,同时,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也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国外关于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建设起步较早,自2010年Marshall提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后,相关的商业化产品不断出现。一些老牌的自动化系统提供商选择在ILS(Integrated Library Systerm,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原有的产品,也有一些公司重新开发了新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同时,一些基金组织以开源软件为基础,构建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主流产品从2010年最初的3家,发展到2014年的7家。其中包括Ex Libris的Alma、Innovative公司的 Sierra、OCLC 的 WMS、SirsiDynix公司的 Symphony、ProQuest公司的 Intota、Kuali的OLE、VTLS的OpenSkies等。这7家中包含6家商业系统平台,1家开源系统。LSP平台经过激烈的竞争,不断产生分化,一部分系统提供商与内容提供商跨界联手,具备了更强的竞争优势。如ProQuest收购Ex Libris、EBSCO收购PlumX并与绝大部分LSP产品建立合作,将其发现功能嵌入其中;另一部分LSP产品则因各种原因退出市场,如Intota因并购终止开发,OLE开源系统除了几个少数的用户外基本没有进展。最终只剩下Alma、Symphony、WMS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16年,另一项由EBSCO支持的开源软件系统FOLIO正式启动,虽然此项目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但已被业界普遍看好,是否能够取代商业化平台系统成为主导,还需拭目以待。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虽然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出现和发展已有10来年的时间,原有的第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却并没有被完全取代。而一些学者则认为下一代LSP也不过是原有LIS基础上简单的功能叠加,或者是原有LIS版本的升级。虽然没有一家公司明确垄断市场,但是可供选择的LSP产品少之又少,现有的几家公司通过调整定价和创新产品不断给图书馆施加压力。可供图书馆选择的LSP产品范围不断缩小,从侧面反映了图书馆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低迷。随着“智慧图书馆”概念的提出,相对应的系统管理平台也逐渐地引起业内的关注,以微服务为体系架构、采用社区驱动模式、开放API、个性化灵活定制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逐渐成为普遍认可的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

相较于国外而言,国内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起步较晚。与国外ILS产品的不断转型和升级不同的是,国内的自动化系统依然停留在对纸质文献的管理阶段,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概念层面均无实质性的突破。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SP,对于LSP的建设最初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商业化LSP平台。而国外成熟的产品可选择的也不多,主要是Alma和Sierra。2014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正式引入Innovative公司的Sierra产品,成为国内首个购买国外LSP的图书馆;2016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首先与Ex Libris公司签约,成为其Alma产品的首位用户,之后清华大学图书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相继选择Alma作为其下一代图书馆管理平台。[2]国外引进的系统平台虽然具有较为强大的资源和流程管理功能,但其商业化模式、国内外业务流程的差异以及高额的费用,都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

与国内商业化图书馆系统平台发展低迷的情况不同,高校图书馆对于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行了积极努力的探索和实践,寻求与多厂家、多机构的合作。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江苏图星合作,采用“纸质资源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发现服务”模式,致力打造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系统平台(NLSP)。[3]重庆大学图书馆联合重庆维普公司,坚持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建设具有整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文献元数据管理,保持PC和移动端一致的服务门户,以互联网思维建立图书馆服务联盟等三大特征的新一代图书馆系统。[4]安徽威斯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高校图书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同济大学图书馆、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搭建智慧图书馆综合管理平台。自主开发建设的模式,打破了国外系统提供商的限制,根据本馆自身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功能模块的开发成为目前国内主流高校图书馆的选择。深圳大学图书馆是国内最早开始探索研发新系统的单位,2015年依托美国Kuali的OLE开源集成系统项目进行本地化探索。OLE是第一个由大学图书馆和研究图书馆共同研发的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系统,但是项目进展缓慢,目前尚无国内机构进行系统部署。2018年CALIS参考FOLIO的CLSP联盟社区组织模式,成立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5+1”联盟,该联盟由CALIS、图书馆、开发商组成,秉着“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打破角色限制,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构建一个持续支持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开放平台。[5]2018年11月,由重庆大学图书馆联合国内28家图书馆,共同倡议的“智慧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简称“智图联盟”)在重庆大学虎溪图书馆成立。智图联盟以“协同创新、共享发展”为宗旨,推进以智慧门户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平台的建设,联盟成员共同完成用户需求收集和系统功能设计,打造以智慧门户为核心的管理与服务平台。[6]

二、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从出现到发展至今,最初的LSP因其具有全媒体资源整合、全流程业务管理、全网域资源发现等功能备受用户青睐。但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在构建新平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用户缺乏自主选择权

虽然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产品和市场已趋于成熟,但从Marshall的《2019年图书馆系统市场报告》中可以看出,少数全球性多元化的大公司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他们与内容提供商的强强联手,在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7]同时,这些厂商又利用市场垄断和技术壁垒不断提高产品定价和后续服务成本。一方面可供图书馆选择的国外LSP产品少之又少,国内又尚无拥有自主产权的LSP产品;另一方面,系统的更换和对接周期较长,数据迁移量大,图书馆一旦选择了某一产品进行了系统的迁移部署,将不会轻易更改,迁移部署后对于系提供厂商的依赖性较强。

(二)系统集成能力有限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虽然较上一代相比增加了更多种资源的管理、更多业务流程的管理等功能,但仍然同上一代系统一样属于单一系统,集成能力有限,很难和其他系统兼容。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业务,特别是智慧图书馆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系统平台的对接以及各类数据的清洗、迁移,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普遍规范的业务流程标准,没有各种数据规范标准的计量方法,将会导致图书业务流程混乱和效率低下,阻碍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缺少个性化定制方案

在LSP产品开发初期,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系统提供商为了占据市场先机,仅用了一两年的时间便完成了相关产品的研发,并没有对当时图书馆所处的发展环境以及各类图书馆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延续了上一代自动化系统的统一解决方案的产品模式,统一的功能模块、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部署模式。这种系统提供商大包大揽的开发模式,使得图书馆无法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定制个性化方案。特别是从国外引入国内的LSP产品,由于国内外业务流程和业务标准的差异,导致新系统平台水土不服。

(四)开放程度不高

从目前来看,主流的LSP产品的研发和建设基本都是由各系统厂商独立完成的。这种系统厂商的单打独斗模式,一方面由于各个产品之间功能相似、核心技术相通,造成了产品之间的重复研发;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图书馆的参与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机构的协作参与,使得产品容易脱离市场,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系统提供商如果在系统开发时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愿景,容易造成信息孤岛、标准不统一、业务流程混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演进趋势分析

(一)面向资源的管理向面向用户的管理转变

最初的LSP平台被称为“统一资源管理系统”(Unified Resource Management),大多是在原有的ILS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部分是原有ILS系统的版本升级,另一部分是原有产品的更新换代。系统的核心功能依然着重于实现对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等各类型资源的采集、加工,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面向资源管理的构建模式依旧是最初LSP平台所秉承的开发理念。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指出“现代图书馆是人的图书馆,而不是书的图书馆”[8]。以人为本,用户需求的驱动模式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随着图书馆大量新业务如阅读推广、空间预约、数字学术、学科定题以及机构知识库等服务的不断开展,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也从资源存储管理向面向读者的服务管理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透彻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方式,通过图书馆服务平台实现工作流再造,对图书馆业务流程重新梳理、精简和优化,让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成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发展方向。

(二)系统提供商主导建设模式向联盟协作模式转变

国外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大多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在开发建设初期并没有对图书馆的实际需求情况及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很多产品仅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开发完成,系统模块设计依然延续了上一代系统的统一性,忽略了各图书馆之间的差异性。同时,通过重组和并购最终留存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非常少,图书馆缺乏自主选择权。随着系统提供商主导的建设模式弊端的凸显,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LSP平台的建设中来,图书馆也充分发挥自主权联合多方力量开发符合本馆的LSP。从最初的Kuali的OLE到EBSCO支持的FOLIO,以及国内的 CALIS“5+1”联盟、智图联盟,都在积极寻求开放、合作、共赢的系统建设模式。联盟协作的开发模式改变了原有由系统开发商定义图书馆系统的局面,图书馆与系统开发商不再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在系统开发中成为主导。系统提供商也无法再利用独有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实行商业垄断。内容提供商的加入打破了原有数据孤岛,将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有机地整合起来,社区联盟模将成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模式。

(三)智能化管理平台向智慧服务平台的转变

Marshall在文章中指出,LSP基本是在原有ILS基础上增加了ERMS电子资源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实现了云服务。[9]同时,对当时主流的LSP平台特征进行了总结:全面管理图书馆的各类型资源、软件即服务的部署模式、以服务为导向的架构。[10]最初的LSP平台虽然能够实现各类型资源保存、资源发现、数据统计、智能参考咨询、空间预约、阅读推广等功能,但因其是原有ILS系统的更新换代或版本升级,并未作全新的系统开发。功能模块设计的理念依然延续ILS系统,主要的管理对象依旧是馆藏资源和业务流程,并未很好地解决个性化和智慧化的问题。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从出现到发展至今已有近10年的时间,这期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实践和理念也不断成熟,新一代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基于“用户感知”的个性化服务,利用微服务架构搭建一个开放、自主、可生长的管理平台,利用开放的技术和平台架构连接所有的图书馆、用户和各类资源,成为未来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发展的方向。

四、结语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是信息技术和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然产物,图书馆的技术创新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周期。目前,LSP平台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传统的固有思维、经费的短缺、馆员信息技术素养不高都成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发展的制约。打破国外系统提供商对于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垄断和服务限制,建立由图书馆主导、更多机构和商家参与的社区联盟,建立良好的业态环境,多方共同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成为未来图书馆服务平台创新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提供商业务流程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Miralago转变战略成为技术提供商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2018年Q1公共云提供商 基础设施支出持续增长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铝合金自动化焊接解决方案提供商科盈,为企业高效助力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咨询服务的业务流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