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析──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

2020-02-24 22:04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4期
关键词:彭水县分散度居民点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一、引言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人口生产生活综合功能的载体。我国对于农村地区居民点布局规划控制上一直以来都缺乏统一的布局规划。绝大部分农民因为方便生产,生活,对房屋地理位置都是自主选择,自然村落普遍形成了“满天星”的分散布局现象。这一现象使得农村土地,特别是建筑用地利用率极低[1]。因此,解决农村居民点问题迫在眉睫。建设在西南部山区,一个完整的居民点形式一直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意识的影响[2],农民习惯分散的形式自然居住,因而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密度大,并且农民进城务工等原因导致大量的宅基地因而常年荒废,形成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加上其他土地利用等问题,严重浪费了国家土地资源[3]。

二、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保家镇位于郁江的下游,水资源丰富,地处彭水县中心地带,到彭水县城区24km,距离重庆也只有300km,交通条件便利。全镇土地总面积20517.39hm2,中亚热带气候类型,人口相对密集,是彭水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至2015年,保家镇共有12个村社,其中居民委员会有3个,总人口数量达到44958人,城镇人口有12102人。

本研究主要使用彭水县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提供保家镇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农村住宅用地、农村居民点分布并且生成的矢量分布图。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的对水域,道路交通,建立缓冲区分析,并与农村居民点层叠加分析处理,获取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信息。通过建立景观指数模型,对居民点的位置特征进行提取。

本文使用景观指标法,阐述全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的特点,计算的公式如下:

PLAND=CA/A

(1)

PD=NP/A

(2)

MPS=CA/NP

(3)

E=NP/CA

(4)

F=E/PLAND

(5)

式中:PLAND为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A代表研究区域总面积,CA代表研究区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总面积,NP代表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斑块数,PLAND值越大,居民点的建设水平越高,斑块密度(PD)表示研究区内单位面积居民点的个数,平均斑块面积(MPS)倒数就是距离指数E,E表示单位居民点面积(hm2)内居民点斑块数。居民点分散度F反映了研究区各农村居民点斑块与相邻斑块之间的集聚程度。

三、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

(一)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

1.规模等级规律不明显。保家镇2015年农业人口超过30000人,人均住宅面积165m2,按照一户居民3口人,户均居民点面积为500m2。研究区在3户以下聚居在一起的户数占总面积的29.33%;7户以下聚居在一起的居民点面积占总面积的50.53%,超过一半比例;而10户以下占面积62.19%;而聚居户数越往上走,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占比反而越来越少,由10-15户人家占比12.81%,300户人左右的小型农村聚落面积仅占到4.24%。而3到7户人家(约为10-30人左右)的微型聚落占到总面积的42.40%。而且有88%左右的农村聚落属于人口小于150人的微型聚落,只有12%不到的聚落是属于150-300人之间的小聚落,等级分布没有明显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2.农村居民点用地密度差异明显。居民点分散度较小的村落恰好处在郁江及其支流地势较低平的地方。然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在地势较高、地势陡峭的地区,通常更为分散。根据居住点分散性指标,采用四分法将保家镇农村居民点划分为密集、较密集、较稀疏、稀疏的四个区域。

(二)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1.地形因素。地形对农村居民点分布有重要影响,因而地势平坦地方农村居民点有较好发展,但保家镇的地势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度大多在400米以上。通过数据分析获得保家镇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特点与海拔的相关关系:①在海拔400-800米之间,农村居民点分布数量最多,但伴随着高度的增加,斑块景观面积的比例明显下降,②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区域斑块景观面积的比例最高,这说明农村住宅建造范围主要是在海拔400米以下的区域。③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密度降低,斑块平均面积减小,距离指数逐渐增加,居民点的聚集程度逐渐减小,说明空间分布更加分散无序。海拔越高,气候变化特征越明显,并且高山不利于农业发展与生产,因为交通不方便,取水困难,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居住面积和比例相对较小。

2.河流水文因素。结果数据表明:①居民点用地距离河流小于0.5km范围内,不仅居民点面积占比最大,图斑的数目较多,而且居民点分散度小,②居民点用地在超过河流1.5km后的区域内,斑块所占景观面积比例虽然最大,但是斑块密度最小,分散度也最大,所以该区域受地形影响,适合分散居住。③而在距离河流0.5-1.5km范围内农村居民点斑块总面积却是最低,居民点分散度较低,同时聚居度也较高。分析表明河流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显著,在距离河流越近居民分散度逐渐减少,斑块所占的景观面积也越大,即聚集程度越高,聚集面积大。

3.公路交通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不仅仅是要求交通便利,同时也开始注重环境。分析表明:①从500米以内的道路,景观指数和分散度居中,距离指数最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但污染环境噪音太大,影响人们的生活。②在道路500-1500米以内居民点密度最大,分散度也最小(聚集程度高)。③距离更远的居民点,虽然斑块面积大,但是景观指数最低,表明区域是建设用地规模小的农村居民点。④在距道路500米至1500米范围的农村居民点中,它的分散度是最低的,聚集度是最高的。所以离道路太远或者太近,都会影响农村居民点的分布。

四、结论

2015年彭水县保家镇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为:分散布局不合理,规模水平高,大型居民点的数量少;当地多山的地形条件限制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整体空间结构沿着河谷平原的指向分布;距离城镇中心越近,居民点的分布越集中;离公路500-1500m的区域,居民点的密度最大,聚集程度高;在河流公路附近、耕地分布更多,更好经济条件的区域,农村居住区的发展往往迅速,分布更为密集。

猜你喜欢
彭水县分散度居民点
重庆彭水县:土特产线上“赶场”
彭水县黑洞河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比较
燃气轮机燃烧室部件故障研究
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调研报告——以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为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新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的思考
——基于长寿区农村集中居民点建设现状调研
9FA燃机燃烧监测系统介绍及案例分析
开炼机混炼胶炭黑分散度数学模型研究
农药分散度对药效的影响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基于3S的巴彦县农村居民点内农地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