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应问题与对策

2020-02-24 22:04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4期
关键词:小商贩小店经济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最近几天,人们在上下班的过程中,会不经意地发现,各种地摊、小商贩又“重出江湖”了,卖水果蔬菜、卖烧烤奶茶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地摊的回归,得益于一项民生政策的落实。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是影响市容环境的关键因素,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优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不少人感叹:烟火味渐渐浓起来了,城市更有温度了。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小商贩与城管可以说是一对“欢喜冤家”,不少城市里经常爆出的“城管打人”、没收小商贩的摆摊车新闻,都将这一社会矛盾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以至于人们经常愤愤不平的认为城管作为城市里行政执法的一方,欺压小贩,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可以说,“地摊经济”、小商贩是典型的“中小微企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小微企业”也是一个高频词。报告强调,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目前我国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8353万户,带动了超过2亿人的就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就是为中小微企业减负。离开这一点,经济发展的基础就将失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将没有保障[1]。

李克强总理指出,地摊虽小却一头连着小商小贩的生计,一头连着普通市民的生活。一个城市里千百万居民的日常生活都被各式各样的小摊位连在了一起,吃喝住行,样样都少不了,而小商贩的地摊,不时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叫卖声不绝于耳,城市的“烟火气”就在这一声声叫卖声中被唤醒;另一头,“地摊经济”又连着千家万户的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数十万的就业岗位。以“地摊经济”为代表的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网店、街边小店、路边小摊为主要业态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疫情冲击中可谓最为脆弱,受损也最为严重,但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店,却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毛细血管”,它们创造了巨额GDP,吸纳了大量就业。它们是中国经济重要的支撑,也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生机。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统计,我国个体经营者数量在2018年末即已达到6000多万个。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各类中国小店数量约为1亿家,带动了3亿人就业。毫无疑问,小店之中乾坤大。小店活,则经济活、民生兴。正是敏锐意识到了小店的巨大作用,去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有针对性地发展“小店经济”,今年2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尽快让这些‘血管’畅通活络起来”[2]。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央行也适时提供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允许银行向无担保、无抵押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让它们能拿到钱、渡过难关[3]。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中小微企业和普通就业者在疫情中,作为社会弱势的一方,更是经受了不小的打击,在全国推进复工复产的当下,给他们相应的政策帮扶与资金支持,是各级政府执政过程中的应有之义。“地摊经济”的回归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更能有力促进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加快复苏,进而带动消费和就业。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各级政府应当看到各种临街小店、小商贩在带动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中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各地步行街、夜市中,“地摊经济”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对小商贩的规范管理刻不容缓:

1.卫生问题突出。各地流动小商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卫生许可不健全,各种小商贩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向相关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这就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从食品原材料方面还是制作加工的成品来说,都缺乏必要的食品卫生保障,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将缺乏确凿证据,无法获得充分的法律保障,同时取证工作也会变得困难重重,这给维权问题带来很大隐患;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前几日微博上一张大连某夜市一晚上过后,遍地垃圾,一片狼藉的图片疯传网络,也登上了微博热搜,网民留言直指问题所在:部分小商贩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将自己摊位的卫生打扫干净,营业结束之后一走了之,不管不问,给环卫部门带来很大压力;同时监管不到位,没有分区管理,卫生责任无法落实到人。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几名环卫工人还有一辆垃圾清运车正在打扫。遍地垃圾警示我们,“地摊经济”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菲的就业、经济收入,但是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样不能忽视;

3.占道经营严重。在城市上下班过中,便捷的交通是一个城市运转起来的必要基础设施条件,但是在各地夜市中,我们会发现,小商贩占道经营已经成了不可争辩的事实,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那么对道路交通来说,将会严重堵塞交通,影响正常的通行秩序,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堵塞城市道路也给消防带来极大危险,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各种突发事件,救援车辆不能及时到达,给安全问题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

应该指出,各地允许占道经营、盘活地摊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但城市管理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该管的还是要管。既要确保地摊经济有去处、好管理、有活力、保民生,还要保障人车通行、维护安全卫生、引导守法经营。这背后,既需要监管部门的审慎执法、柔性执法,也需要城市管理者的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更需要商家摊贩的积极配合、依规守纪。

让地摊经济、夜间经济为市民带来新消费、为经济带来新动力、为就业带来新机遇,就必须及时明确规则“边界”。不反对占道经营,搞活地摊经济,并不是拒绝城市管理与行政履职。要在保障城市消防安全、交通秩序、卫生环境的前提下,引导市民群众在规则框架内经营活动。既要管到关键,更要放出生机。如此,才能切实把政策利好送到市民群众手上,才能真正让地摊经济行稳致远。

春节至今,因受疫情冲击影响,各地都在全力恢复经济,而“地摊经济”创业门槛低、失业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特点,给予了群众创业就业更多的机会与机遇。另外,摆出小摊长阵,引来小贩大军,弥漫生活烟火,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的市井文化,这是一个城市名片的最真实体现。故此我认为各地在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更好的实现“地摊经济”、夜市经济应有的功能:

1.建立专门的夜市场所,有序开放,为“地摊经济”发展做好规划。各地城市规划部门可以因地制宜,结合自己所在城区特点,选择交通便利、方便人们购物消费的地方专门划设一片区域,留给各种地摊小贩,这样也便于管理。当形成规模效应的时候,小商贩就会不自觉的就会朝着这片区域积聚,形成富有城市特色的夜市经济名片,也减轻了城市管理的压力。作为地方政府而言,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城市的文化、环境、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市场手段,为“地摊经济”重启创造有利的发展土壤,激发其巨大的潜能;

2.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为“地摊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过去,人们总认为“地摊经济”不卫生、不干净,各种小推车油烟满面,想去买东西消费也没了欲望,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这严重阻碍了“地摊经济”的发展。但是,“地摊经济”脏乱差表面问题的背后,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低下。从这一点上来说,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学习,借鉴发展良好城市的“地摊经济”经验,再结合自身实际,推出适合本地的“地摊经济”方案;

3.全方位提供支持,为“地摊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蓄能。客观来看,“地摊经济”三低的特点确实给保障民生提供了机会,但是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劣势。各式各样的小贩,从其自身经历来说,有的可能本身就是厨师,会各种手艺,但是也有一部分是“零基础”,无论是从产品制作过程还是摆摊的经验来看,都不在行。这时,相关政府部门就要全力做好帮扶工作,在商贩间开展相关行业规则培训,帮助其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可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促进其在正常经营的基础上做到产业升级,从而提高“地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此同时,作为摊主自身来说,也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理解服从所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合理合法有序健康经营。

猜你喜欢
小商贩小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大法师与小商贩
我与小店的黄金时代
商主体形态探讨
——以我国现实存在的主体小商贩为例
凯特的小店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年味小店
开一间小店 为一场情怀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论我国小商贩的法律地位
——基于商个人制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