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金融的培育途径研究

2020-02-24 22:04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4期
关键词:消费信贷农村居民金融机构

(宁波财经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一、引言

消费金融,即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一般指机构或企业为个人提供的、以消费为主要需求的小额贷款产品和金融服务。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

二、农村消费金融现状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增长9.0%;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389元,增长10.1%。其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9886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7.6%,农村为30.0%。

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首先是因为有一定的经济支撑,主要得益于在本地农民工就业人数增长,使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得益于农村外出务工的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农民增收方面的工资性收入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三、农村消费金融的问题与对策

(一)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已经相对比较激烈,但农村消费金融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农村居民贷款难的问题始终存在,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三农金融的资金缺口也仍然巨大。

1.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不够,银行业机构消费金融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小、发展不均衡且银行业消费信贷产品结构不均衡。因银行风控体系有局限,大多贷款品种必须依靠不动产的抵押物才可以。银行消费金融面临转型压力,城乡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失衡表现仍很突出,各金融机构对农村消费金融的支持明显不足。

2.金融机构想要充分深入到农村之中,需要有效解决农村居民的征信缺失问题、农村居民信任的选择性问题、农村与城镇思维差异化的问题、农村存在的特殊的人情社会问题等。

3.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匮乏,提供消费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很少。县级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联社开办的消费信贷品种中,个人房产抵押、个人住房装修及个人小额信用贷款等信贷产品的贷款额度低且贷款期限短。金融机构对农村发放的这种小额信贷主要局限于农村的生产性贷款,对消费贷款重视不够。

4.消费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依靠个人信用评估结果,但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机构平台管理跟不上,风控和催收不到位;信用缺少、欺诈盛行、信息孤岛、过度杠杆等问题不断暴露。消费金融机构坏账将主要由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或资金供给方承担。

(二)对策

1.金融机构发挥创新作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资金和客户资源优势,抓好机遇,转变思路,通过创新产品、优化供给,发挥现阶段消费信贷在创造利润、推进改革的重要作用,助推国家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构建有效的消费金融业务体系。大型银行可与消费金融公司联姻或者发展子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业务上的互补。中小银行可就消费金融项目成立专营机构,锁定特殊潜力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人信贷业务,构建有效的消费金融业务体系。(2)寻求跨界合作,降风险、实现共赢。一是抢占消费金融市场:银行业机构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降低因开展的居民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潜在风险损失。二是与电商平台合作:有效解决个人征信缺失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电商平台进行综合授信,共享大数据资源,提升客户平台销量,更有利于银行适度转嫁信用风险。(3)开办直销银行,线上线下合力促发展:银行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办“直销银行”,主营消费信贷业务,一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能做到不耗用人力物力搭建网络平台,与此同时银行可逐步完善自有平台,培育可持续竞争力。

2.组建熟悉团队。组建以当地人为主的团队。从交流、沟通、文化、思维的角度来看,选择当地人为主的团队,对当地农村居民进行服务时更有亲和力,有利于真正融入到农村的各个“圈子”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形成“人情社会”的道德制约,客观上增强公司风险控制能力。

3.加强互联网+线下联系。合作金融与互联网商业金融的模式。一个线下、一个线上,会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农业模式的研究发现,越是发达地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就越依赖合作金融,这应该会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4.多渠道评估信用度。(1)获取相关信息。与当地人员、合作社或其他机构充分合作,获取相关信息如个人信息、家庭信息、社会信息等,在消费贷款等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上述内容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估参考。(2)借助互联网和AI技术。比如利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技术来进行活体测验,保证申请主体的真实性。在用户画像、信用评级等方面更具效率,更加精准。(3)与场景结合。与城镇相比,农村自身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化,每个省、市、县下属的农村情况各有不同,因此难以使用一种标准化的方法来解决所有农村的征信问题,需要与具体场景相结合,找到适合的流程和方式。(4)建立健全完善的风控系统。一方面要根据农村相应特点和不同地域农村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采取特定的风控手段:对普通农户来讲,进行风险测算相对困难,但对于种植大户而言,风险则可以比较充分地测算和预期,把更多资源和精力向这部分群体倾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完善的风控系统,因地制宜地收集农村用户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中的信用表现,从而保证资产的优质可靠。

四、总结

企业在农村开展消费金融相关业务时,应当充分认识和尊重农村自身存在的规律、现状、差异化和特殊性,以更高效便捷地进行农村金融服务为目的,用农村思维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和当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路。

猜你喜欢
消费信贷农村居民金融机构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