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设立带来发展机遇
——金融行业如何摆脱当前困局?

2020-02-24 22:04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上海金融经济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241)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正式揭幕,作为贸易制度创新的全新试点,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一片区域内提供优惠的贸易政策,中央希望借由这块试验田,建立并试点符合国际标准的新的贸易规则,继而推广到全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推动自由贸易的职能(比如在金融和贸易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适当放宽海关监督),这种新兴的投资试点改革模式有利于金融的自由化发展(例如金融业对国际投资的开放,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时也能积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经验。

后危机时代,全球的主流趋势仍然是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在世界经济逐渐重心东移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趋势下,中国需在外贸增长方式以及外资的利用方式上拓展新思路,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大力吸引外资①。在保持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拓展开放的程度,大范围,宽领域,深层次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乘着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的东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作者看来,在我国建立国际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有两大必要性:

一是满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国际化战略的要求。世界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不可阻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也面临着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现实需求。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寻求综合配套改革突破口,通过带头示范作用,引导中国经济迈向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履行加入WTO承诺、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竞争、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在亚洲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需要②。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的各类园区仍处在“境内关内”,经济的自由化程度无法满足需求,无法充分发挥贸易园区作用。即使作为补充,建立其他各种园区,但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是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包括:深化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选择突破口的需要;带动港口腹地发展的需要;各类园区整合与转型发展的需要;以及为企业实现购销全球化创造环境的需要③。

中国自贸区未来五到十年发展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由此进一步地推动中国经济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经济向以资本和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型经济④。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水区。观察人士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力点,未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改革的共识,将会成为“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内涵。

建设与发展上海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自由贸易区本身体量较小,就业数量仅占全球的百分之一,称不上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但其对就业的有非常大的间接影响,对周围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和就业很有大的带动作用。

去年5月,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同年7月,上海推出首个相关配套政策《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⑤。20条实施意见中,“双自联动”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人才市场化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备受瞩目。

统计显示,2015年上海自贸区新注册企业数达1.8万家,同比增长20%,一年新设企业数量相当于浦东开发开放25年来新设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⑥。这些新增企业以高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对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上海自贸区人才政策的突破,不仅为海内外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整治环境和营商环境,还带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活力。

当代青年在具有与他们的父辈不同的就业观念,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项目工作。而上海自贸区的新增企业中大部分为高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属性强,对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毫无疑问可以带动青年就业,特别是吸引海外优秀的青年人才就业。

二是为进出口贸易提供利好条件,刺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为了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政府部门尽其所能优化自贸区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共建自贸区,并扩大服务范围,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同时优化改进进出口贸易的海关手续,出口退税等程序。“简政放权”、大胆地让进出口企业独当一面⑦。

据上海海关统计,上海自贸区成立5年来,海关注册企业总数超过2.8万家。2018年1到10月,上海自贸区进出口1.2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5.8%。据上海海关公布的最新信息,面积仅120平方公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8前10个月创造的进出口占同期上海市进出口总值的42.9%⑧。

三是可增强区域协同,促进腹地经济发展,推动内外市场的联动。

在长三角城市经济群大发展的背景下,在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同时,上海周边城市,也将承接“自贸区外溢效应”,作为长三角地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支点。当前,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正在明显提速,长三角区域内也将诞生新的自贸区。

然而自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金融业务发展总体状况低于预期,虽然有大量金融机构抢滩自贸区,整体业绩却没有出现预期的增长。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各家金融机构对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的力度预有较高的预期,纷纷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结构:截至2014年5月底,区内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297家,占全区新设企业家数的24%,已完成2015年产业规划指标的60%以上,其中持牌类金融机构达57家,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类金融机构321家,金融信息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等金融相关企业1919家;在国际金融交易平台建设方面,上海金交所黄金国际板已于2014年9月投入运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平台以及跨境清算平台等多个金融创新平台均已完成或进入了启动阶段⑨。

然而,在金融机构快速落地的同时,区内金融业务的发展却总体低于预期:截至2014年9月,自贸区的贷款余额823亿元,同比零增长,而同期上海地区银行业的贷款余额增幅为6.9%。相比之下,自贸区金融业务增长明显落后于区外,缺乏有效商业模式和业务来源成为自贸区金融机构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自贸区体质虽新,金融制度的建设没有跟上创新的步伐。要想实现重大突破,需从三个方面完善制度:

一是统一立法,法律是制度改革的顶层保障,目前中国已经有13个签订协议的自贸区,但尚没有适用于全国自贸区的高层级金融法律体系。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短时间内无法对金融监管法律体系进行较大革新,但是可以在原制度的基础上依照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先自贸区进行试点,在贸易实践中发现问题逐步改良,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二是转变金融监管的模式,尝试建立金融机构之间的国际合作机制,完善风险监控与预警机,降低金融风险;

在自贸区内,参照成熟的国际金融制度,向国际标准靠拢,同时加快建立起与合作国家监管机构的合作协调机制,共同监管自贸区内的金融业务。

通过国际通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数据分析中心,实时检测金融资金流走向,保证自贸区内市场在持续有效的前提下高速发展。

公立医院作为一个经营管理的医疗企业,对于经营的月度目标、年度目标以及相应的效益指标,整个的系统管理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编制,并进行预算支出,从而进行资金管理,实现成本的有效管控。对于预算管理项目的运作,其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一种系统的判断并结合实际情况的需求进行考虑,从而形成医院总预算,在这个阶段,预算管理工作是对项目进行分解,并综合形成管理,实现对公立医院的整合运行管理特点,在这个过程中适当通过患者满意度以及相关的投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来控制管理绩效评估,从而在员工的动员上起到一定的参照。

在监管方式上,要从事前逐步转化为事中、事后监管,在专业的金融问题上,政府要大胆赋予专业金融机构一定的自主权,逐步实现从“规则性监管”转换到“竞争型监管”⑩。

三是设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贸区的金融制度。由于金融货币的在中国制度障碍,金融体系不开放,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其他的国际货币又无法自由进出,上海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成为国际金融与经济中心。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永立潮头,势必要提升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国际化地位,上海自贸区是目前金融体系开放创新尝试的重要载体,要采取多元的体制,兼容更多的国际货币,允许多种国际货币在自贸区内自由流动,货币融通的全球化,是中国经济走向全球的必经之路。

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市场方面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与创新。

首先,通过建设科创中心的方式,增强自贸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与创新要从科创中心的建设出发,发挥金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试点优势,依照市场化运作的规则,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切实做好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践行中央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其次,要从制度上突破创新,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的要求是:“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上海自贸区天然具有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和创新属性。要利用好自贸区灵活开拓的体制优势,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举措,尤其是制度的创新,率先在自贸区落地。

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的优势集中在周边强劲的经济与金融发展趋势、拥有中国内地体系最完善的金融要素市场、较好的国际化水准基础设施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不足之处则在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与自由程度、对金融业务挖掘的深度不足和国际化金融队伍建设等方面。

因此,利用好上海自贸区在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和离岸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的改革机遇,是上海缩短与传统IFC差距、确立与亚洲新兴RFC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一环。

例如日本东京的JOM市场,他在设立之初采取了是“内外分离”的市场模式,借鉴了很多美国IBF的经验,设立了一些限制性的条件以控制风险,在实践中日本政府逐渐放宽了这些限制,再加上本国强大经济实力、以及配套的符合日本实际经济状况税收和金融扶持政策,JOM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至1988年,JOM市场规模超过香港、新加坡和纽约,成为当时仅次于伦敦的全球第二大离岸市场,也为东京跃升世界级金融中心及日后地位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京离岸市场的发展,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很大的借鉴意义。实践证明,日本政府在金融政策方面的逐渐放松,对日本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同时,从日本的经验教训看,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提高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能力。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2012年09月23日

②李思.自贸区助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海金融报,2013年11月22日,第2版

③金辉.试点自贸区将成深化改革开放突破口.经济参考报,2013年08月22日,第5版

④王根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上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空间布局.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专题报告,2014年4月,p25-p26

⑤焦非.上海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有关政策解读.国新网.http://www.scio.gov.cn/m/wz/Document/1473511/1473511.htm,2016年04月5日

⑥陈惟.上海自贸区成立四年来新增海关注册企业1.8万家.文汇报,2017年10月27日,第7版

⑦张明,郭子睿.上海自贸区:进展,内涵与挑战[J].金融与经济,2013(12:19-22)

⑧韩家慧,新华网.上海超过四成进出口来自自贸区.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8-11/25/c_1210001605.htm,2018年11月25日

⑨林采宜.上海自贸区如何走出离岸金融的困境.http://www.laohucaijing.com/Www_detail/index/19476/,2015年01月06日

⑩董妍姝,孙刚.完善上海自贸区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的对策建议.科学与财富,2018年17期,2018年08月11日,第9版.

猜你喜欢
上海金融经济
上海电力大学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P2P金融解读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