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080)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内容
整体上说,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二是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三是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升级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从微观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是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结构改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升级从而实现企业的整体结构升级。从中观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指一个产业中主要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产业链定位、产品附加值全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级,从而形成新的、更高级的产业结构。从宏观上来看,产业结构的升级指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运营增长方式向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创新驱动转变。由于这些增长方式转变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内部要素与结构全面升级,所以这些增长方式转变也叫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宏观的产业结构升级一般指新的、更高级的产业业态的产生。无论微观、中观还是宏观,产品附加值提高都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与灵魂,经济活动的主体性提高是产品附加值提高的根本。根据产业结构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生产率提高只是产品附加值提高的途径和手段之一。提高企业利润率和GDP增长指数是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产品附加值提高的动力,通过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提高不但可以带来利润率与GDP增长指数提高,而且可以带来社会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所以真正的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和发展是统一的。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特点及本质
产业结构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总量的增长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必然引起整个社会需求的结构变动,需求结构的变动诱使供给结构的变动,从而引致技术结构及其他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资源在不同产业间配置与再配置的过程,即实现和完成资源由低效率产业部门向较高效率产业部门的转移,形成各相关主体利益的再分配。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各经济主体在经济利益导向下的行为和策略应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是渐进的制度变迁过程。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与现状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的血脉,资金的数量、结构等状况制约着各类企业的运行和能否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难以获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代表性的观点:
1.企业融资基本理论—“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Macmillan)在向英国国会提供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Gap)。该报告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对资本和债务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Macmillan发现,在英国金融制度中,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横亘这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低于25万英镑时,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这是关于融资缺口方面最早的论述,后来Bolton 和Wilson的报告以及Mason和Harison等人对非正式风险投资的研究表明, 中小企业筹集一定数额以下的资本时都面临着资本缺口的问题。
2.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1)Myers和MyerMajlaf的融资顺序偏好理论
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以最优资本结构为目标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担心控制权的稀释和丧失,企业更倾向于对企业干预程度最小的融资方式,即中小企业融资次序先内源后外源,外源中则是先债权后股权。啄食顺序融资理论还认为银行融资具有低成本优势,银行信贷融资应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2)Banerjeel的长期互动假说
Banerjeel(1994)提出了长期互动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区性的,与地方中小机构长期合作、互相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愿意为之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大型金融机构缺乏此优势,出于规避信贷风险考虑,他们更偏向于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不愿意为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此,该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问题。Phillp.Strallan and Jamesp.Weston(1998)也阐述了几乎相同的主张: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方面,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培育和发展。
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整体占比中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GDP当中,有51%是中小企业所创造的,出口中占到 60%以上,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去年占到40%以上。因此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就是来自工业化,而工业化要持久就必须发展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还具有重要的产业配套功能。然而长期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我国,按现有的有关贷款通则和有关规定,限制得比较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普遍都比较难。按原国家经贸委统计,约有80%的中小企业存在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积极引导并协调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贷款的增加与企业的发展明显不同步,甚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低于贷款的平均增长率。可见,多数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融资难仍然是当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其发展就陷于瓶颈难以突破,十六大关于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
1.融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主要来源集中在企业自身资金积累的基础上,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发展资金的比例相对较小。缺少外部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对中小企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目前除了一部分中小企业能通过其他途径得到小额的资金支持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通过银行所获得的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以银行抵押贷款或企业间互保贷款为主,企业间互保获得贷款风险较大,而中小企业通过银行借贷所获得的资金,一般使用周期都比较短。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
国内90%以上中小企业外部的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却很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机会很少,中小成长型企业融资和融资方式单一。目前中国还没有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虽然金融市场有多种融资渠道—向金融机构借贷、发行企业债券、吸引风险投资、合伙私募资金等,但这些融资渠道只是针对于拥有优良资产以及经营业绩良好的大企业,或者是非常优秀的中小企业,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则机会很少。ABS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非常有力的手段,但占中国债券市场份额是2.5%,而美国(债市ABS占比)是25%,差10倍。这个缺陷严重限制中小企业融资。
在目前相对不利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化压力为动力,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可考虑走抱团取暖、互联互助之路,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当然,市场是残酷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一部分企业倒下不可避免,经过市场洗礼后的更多企业将逐步做强做大。
从长远看,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破除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银行贷款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为所有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改变现有银行体系大中型银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逐步建立起由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社区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切实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三是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从加快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市场准入、技术创新、创业就业、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
从微观层面上看,中小企业要发展首先要扩大融资的范围、拓宽融资渠道,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增强自身盈利能力、注重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以谋求企业内部的长久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加快技术创新并进行与市场相适应的改革,确立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好自己独特的技术、经营优势,利用社会分工找寻自己在市场中应有的地位。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内部资金运行更加有效率,企业的资金积累以及规模得到壮大。另外,中小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并辅之以良好的经营水准,提高盈利水平、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可以更好地吸引投资并降低外部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