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海珠区第三实验小学 王元芳
一直以来,教学活动中的听评课环节都是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的教研方式方法。教师们可以通过听评课互相了解,取长补短;主持者可以对执教者和所有参与听评课的老师进行针对性,具体化的指导。可以说,听评课这种教学评价活动是当下语文教学最传统、最常见的有效校本教研方式。同时,它也是教学管理者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渠道。
1.根据语文课堂的课型特点确定观察点。语文课堂一般可以分为阅读课堂、略读课堂、识字课堂、拼音课堂、习作课堂和口语交际课堂。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定不同的观察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有效观察。例如,阅读课堂中我们可以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习作课堂上,可以关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评改”;口语交际课程中,关注“教师的点拨是否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识字课堂中,关注“识字方法的有效性”等等。
2.根据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确定观察点。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何达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要将这些教学的中心点转化成语文课堂的观察点。例如: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的书写质量如何?一节课里,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很多,我们可以制定的观察点也很多,而观察点的确定,最终都要以“影响本节课目标达成的关键行为”为判断标准。
3.根据观察点的品质——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来确定观察点。我们通过观察具体的行为表现,如“师生间的应答”、“小组间的合作”、“提问语”、“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学生课堂参与度”、“老师的教学手段”等等透过这些具体的数据记录,进行细化分析,我们便可以探索到师生的思维运动规律。因此,观察点必须是可记录的,可量化的,可以通过数据解释分析的。不可记录就等于不可观察。
4.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要来确定观察点。不同年龄、处在不同阶段的老师所关注的课堂问题不同,发展需求也不同,因此确定的观察点也会不同。有的老师希望加强自己某方面的教学素养迎难而上而确立自己的观察点,有的老师会选择先从简单易操作的观察点入手。所以老师会选择志同道合的老师组成合作伙伴。
课堂观察点确定后,必须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才能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的观察记录,所以,我们要制定有效的课堂观察表。设计合适的课堂观察表主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观察点。如观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观察表;如果想观察“小组合作的次数”,就应该选用定量的观察记录表;观察“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就应该选用“定性”的观察记录表。
二是观察者自身的特征。例如观察“突破重点环节教师对学生应答的引导”,若想从学生应答的次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记录工具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但这就需要观察者有较好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判断能力。若想从老师的引导和达成目标来判断,那就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景等细节,则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记忆能力。
三是观察条件。例如观察“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除了快速记录的能力外,还可以用上音像记录设备,可以更好地记录小组互动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对话过程中的语调和神态,学生参与的态度等。这样才能利于观察者做后期的细致分析。
一般来说,老师们根据语文教学关键点制定出来的观察记录表是准确指向问题的,是具有独特性的。只有这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分析起来才能有更深切的体会。观察表的形成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分析设计阶段,首先应具体分析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和观察课的特征;二是试用修正阶段;三是正式使用阶段。同一个观察组的老师应该经过多次的商量,实践,在这基础上“设计——观察——反思——改良”,反复修改,最后才能形成自己小组的可操作型观察表。
依托观察表的使用,教师在听课过程中便掌握了工具,明确了目标,拥有了操作的方式方法。让每个老师都能忙碌起来,全情投入听课过程。听课者精神高度集中,随时捕捉与自己的观察点有关的信息进行及时记录,一直处于聆听,思考,分析,记录整理的状态,再也不是密密麻麻记录“教学过程”的消极状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