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罗景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使得居民居家不外出成为生活的常态,在教育部门停课,户外活动被迫减少,居家体育锻炼日益盛行的当下,应当进一步普及正确的居家体育锻炼方法,发挥相关部门对市民的居家体育锻炼的引导作用,形成良好的居家体育锻炼的氛围,从而满足市民开展居家体育锻炼活动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居家体育锻炼的主要问题,以及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的方式,提出改进措施并构建疫情期间全民参与体育锻炼宣传教育体系,大力推动居家体育锻炼活动的广泛进行.
疫情期间,家庭体育锻炼受到的制约较多,长期居家未外出的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锻炼习惯和体育知识能力都有所欠缺,体育锻炼活动是一个摸索、积累和成熟的过程.有些人因家庭健身场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家庭健身活动的效果,没能适当地开展居家体育健身.家庭体育锻炼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人缺少运动的意识,他们根本没想过开展体育锻炼,大部分时间用来玩手机、睡觉等.有的人缺少必要的体育锻炼知识,不知道如何锻炼,因没有掌握室内健身的方法,只能自编一些趣味性低或与身体状况不适应的锻炼项目.还有的人采用偶尔锻炼的方式,他们往往因为一时心血来潮而锻炼,却不能长期的坚持下来.尽管有的家庭成员热衷于参与体育锻炼,但是更多的家庭成员对室内体育锻炼抱有看热闹的心态,因此,体育锻炼未能形成群体性的氛围,从而导致体育锻炼难以持久.长期以来很多人们片面地认为体育锻炼是一项艰苦的事,没能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到乐趣,因此,不利于疫情期间体育锻炼的广泛开展[1].
虽然很多人认识到疫情期间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因没能获得更多的体育锻炼指导,导致很多人的体育锻炼方法不正确,甚至还会造成运动损伤以及大量出汗带来的感冒发热等情况.第一,抗疫期间相关职能部门、电视新闻媒体以及专业体育教育机构未能承担指导市民居家体育锻炼的职责,组织市民开展居家体育锻炼的宣传不够,政机构没能大力促进社会各单位有序组织开展居家体育锻炼活动.第二,终身体育锻炼培养机制的短板在疫情期间充分的暴露出来,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学校教育都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内在体育运动需要,不能做到学生内外部体育需求的保持一致,导致市民的体育锻炼基础不好.一些人们不具备自主选择正确的居家运动方式的能力,无法合理的确定每日运动量,以及不能很好地控制运动时间.正是由于缺乏上述所说的引导机制,因此导致居家体育锻炼的质量相对较低,居家体育锻炼未能形成新风尚,不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虽然疫情期间各媒体都在倡导人们开展居家体育活动,但是这些宣传更多地注重培养人们的体育兴趣,没能激发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意识.很多人没能真正地认识到体育的价值,不了解体育精神的实质内涵,往往把体育等同于休闲娱乐,很多人还缺乏真正的体育精神,这使得我国自主体育运动很难得到广泛的普及.虽然有些市民对一些体育项目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是一旦家庭环境制约了某个体育项目的开展,就会导致健身爱好者不再从事体育活动.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重视竞技体育和轻视个人锻炼的情况,很多学校教育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往往只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似乎是竞赛的附属品,弱者往往没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与“权力”.例如,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更多关注的是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及竞技性体育项目,健身操、瑜伽等项目很少能够普及,体育训练与锻炼学生身心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2].
家庭体育锻炼应当以保证安全为第一原则.疫情期间的家庭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的免疫力,从而有效抵抗病毒的侵袭.在这个总目标指导下的家庭体育锻炼应当具有适当、适量、适时的特征.在进一步广泛宣传家庭体育锻炼重要意义的同时还要强调家庭锻炼的安全性,引导人们合理地选择家庭体育锻炼的场地,根据场地条件适当地开展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项目.在运动时应当注重辅助保护,防止一些高难动作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等.注重以多种方式宣传家庭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以及提高人们运动前热身和做好准备的意识等.
家庭体育锻炼必须发挥网络推广的作用,注重运用互联网广泛组织开展家庭体育锻炼活动项目.首先,建立家庭体育运动推广平台,可以借助国内知名的体育运动软件开辟抗疫体育运动空间,给予居家体育运动的人们进行专业指导,也可以通过各地方体育局、教育局或者其他微课程达到有效引导的效果.其次,建立互动空间,有效指导市民自主体育锻炼,根据不同人员情况给予具体的体育锻炼指导,注重运用互联网大力推广宣传一些有趣味性的体育锻炼活动项目.最后,及时地通过互联网媒体组织开展一些家庭体育锻炼展播活动,以展示个人体育运动的风采,从而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达到吸引更多人从事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的目的和全面引导的效果[3].
家庭体育锻炼的核心是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应当起到互相带动的作用.家庭体育锻炼应当找到切入点,力求带动所有家庭成员都投入到家庭体育活动项目当中.可以开发一些家庭体育运动游戏项目,把一些有趣味性的拓展训练融入家庭体育锻炼当中,做到家庭体育锻炼的寓教于乐.着力增加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人们注意力,保证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的持久性.只有实现家庭体育锻炼项目的不断创新,才能促进人们持久地投入到具体的体育实践当中,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又能促进人们理解体育精神、培养体育意识、养成持久体育锻炼的理念.
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的号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推出简易、可行、科学的居家健身指导方案,尤其要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和亲子体育锻炼提出不同的方法,注重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家庭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抗疫居家锻炼方案》就针对青少年、亲子活动、中青年群体提出不同的锻炼指导目标.其中,幼儿、青少年居家锻炼主要以身体协调性、心肺功能类、身体平衡类的练习项目为主,主要有原地蹬地跑、高抬腿转体跑、单腿转身跳和马步前后走等项目.成年人的运动项目主要以适宜自身的强度为主.健身操是国家体育总局主推的青年运动项目.同时,《抗疫居家锻炼方案》对运动前的热身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且以图解的方式对各种运动动作进行分解讲授.疫情期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当以强有力的推广机制、宣传机制、指导机制来促进居民居家体育锻炼相关工作任务的全面有效落实.
居家体育锻炼应当以娱乐、放松的运动为主.随着天气渐渐转暖,人们的居家体育锻炼应当有一个由慢到快、由量到质的积累变化过程.首先,可以尝试推广一些简易热身运动项目,着力调整家庭成员的身体状态,力求通过有效的运动项目克服人们的生理惰性及减少运动损伤.例如,可以引导人们在家中沿室内边线做椭圆热身慢跑,或者在阳台等进行热身运动、扩胸运动、转体运动或膝关节运动等.其次,从弱强度向中高强度发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的组数,在锻炼过程中注重呼吸节奏,适当地检测心率,在运动过程中穿插采用蹲起、跳绳、仰卧起坐等项目,运动时还要尽力保证姿势正确.总之,居家体育锻炼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合理的控制运动量,在运动中找到乐趣,形成运动习惯并不断尝试突破.
网络互联是疫情下指导居家体育锻炼的重要模式.家庭体育锻炼离不开专业的引导,疫情期间的家庭体育锻炼更要具有指向性,在强调科学地开展体育锻炼同时,既要增加家庭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又要保证锻炼的适度性.例如,可以通过专业教师录制“云微课”方式指导和推广一些体育锻炼项目,这些体育锻炼项目要根据不同层次居民需要提供差异性的体育锻炼内容,注重把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项目融入居家抗疫体育锻炼当中;还可以通过一些适宜家庭拓展训练的项目达到提高家庭抗疫锻炼趣味性的效果.抗疫期间,学生有更多的闲暇时光,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领,通过有效的方式与学生保持互动,进而促进学生所在家庭的所有成员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以达到形成良好家庭体育锻炼氛围的目的,保证家庭体育锻炼的持续性,提高家庭体育锻炼的效果.例如,家庭成员可以相互监督、听音乐做练习、家庭成员在共同运动时用言语激励等;也可以组织云端家庭锻炼的比赛活动;还可以借助微信平台或直播互动平台实现家庭锻炼效果与过程的展播,在趣味性、参与性、积极性等标准基础上促进人们参与家庭体育锻炼,实现家庭体育锻炼的广泛推广.
在开展居家体育锻炼的同时,应当培养人们广泛的体育使命意识,让锻炼者深刻地认识到居家锻炼身体不仅是有效控制体重、增强体魄、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提升抵抗病毒能力的基本方法.地方体育局、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号召市民开展居家体育锻炼,让人们认识到居家体育锻炼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从而有效提高人们的身体素养.新冠疫情是对国家应急机制的一次考验,更是进行体育使命教育的重要契机,基于疫情进行体育思想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意志力,从而达到有效推广体育精神的效果.各大媒体应当积极组织开展体育锻炼相关的宣传活动,在强有力的宣传氛围下带动广大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疫情期间,应当以培养居家体育锻炼意识为主要目标.优化居家体育锻炼的体验,注重以强度适中,用时较少,有助于调节身心状态的体育活动项目实现促进居家锻炼活动蓬勃开展的目标.首先,应当倡导以多频率、短时间的锻炼方式来养成居家锻炼的习惯,形成居家锻炼的自觉性,切实摒弃人们闲下来偶尔做一做运动,忙起来就不运动的弊端.其次,通过软件打卡、晒朋友圈、同伴监督的方式促进居家体育运动的常态化,保证居家体育锻炼的长久有序进行.例如,可以在KEEP等运动软件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通过打卡晒朋友圈等方式,督促自身运动.这样更有助于促进人们运动的主动性,从而保障居家体育运动的持续进行.
新冠疫情给我国带来的损失是重大的,对全世界的影响是深刻的,它的出现促进了体育教育的深刻变革,逼迫体育教育事业更快速地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我们日益加快经济建设脚步的同时,我国要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同时,体育教育也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体育教师要能够以创新性的形式组织开展好体育教育活动,在终身体育理念下促进学生掌握自主进行体育训练的方法,借助在线方式实现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引导,从而促进家庭体育教育与在线体育教育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