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怡立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 阜新 123000)
松梢螟(Dioryctriasplendidella)又被称为松梢斑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松梢螟的昆虫,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等地,其中以华东地区最为广泛。该昆虫多寄生于五针松、樟子松、油松等松类树木上,其幼虫多以植物树干为食,并通过这种方式对松类树木造成影响,严重时导致树木的死亡。
松梢螟幼虫体态较小,成虫阶段的松梢螟体态也不会明显变大,一般呈灰褐色、触角丝状。与其他昆虫相比而言,松梢螟其成虫期相对较长,生活史不整齐,且存在一定的世代重叠现象[1]。松梢螟幼虫一般在被蛀食的枯梢和球果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枝条伤口皮下越冬[2]。越冬幼虫从4月初到中旬开始活动,持续食害,向下啃食2年生枝条,其余则向新梢转移继续危害,成虫于6—8月出现,有趋光性。
松梢螟在南北地区发生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在通辽市南部山区一年1代[3],在多数地区为一年2代,在广西为一年发生3代,吉林、河北为一年1代,而南京在2~3代不定。
通过长期对松梢螟这种害虫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对松梢螟这种害虫造成的危害有一定了解,并对其危害特点有了基本认识。
松梢螟对松类树木危害大多是通过对树干嫩梢部分的破坏来形成的。主要喜食危害2或3针一束硬松的1年轮生侧枝和成熟球果,常见的松梢螟在其幼虫时期便会进入到树干的嫩梢部分,将其嫩梢变为蛀梢,在嫩梢变为蛀梢的过程中,树干便会因水分供应以及相应营养的短缺而变黄、下垂,经过长时间这种状态的维持使得树干的顶端折断,幼虫寻找新芽危害,先咬尖皮,形成手指大小的疤痕,树脂凝结咬伤。在钻入新芽的髓部后,它首先在顶端进食,然后向下损伤,这将清空髓部并形成长度约为15~30 cm的防蛀通道。虫蛀为圆形,堆积着大量虫蛀的碎屑和虫粪。如顶部受灾时侧枝簇生,呈扫帚状,如侧芽代替顶芽则形成弯曲树或双叉树[4],进而影响、损害松类植物的生长状况、绿化景观效果和经济价值。
松梢螟多出现在纯林内,在松树混交林中较少见。鉴于松梢螟这种害虫的生长特点以及生活习性,其更容易在阳坡被发现,阴坡的虫口密度也相对较小。此外,在对松梢螟的危害研究中,我们发现树龄少于十年的树木更易遭受松梢螟的危害,而在树龄相对较长,如30年以上的树林中其相对受到松梢螟的危害程度较小。
对松梢螟危害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将更加有助于为我们防治松梢螟提供良好的思路。
鉴于松梢螟的生活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松梢螟危害的发生。与此同时,天气干旱、风大、冬季偏暖以及气候干燥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松梢螟的寄生与繁殖提供较好的环境,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繁殖速度的加快,导致松梢螟越冬死亡率低,进而导致松梢螟对树木危害程度加重。
林分树木种类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松梢螟的危害程度。我国近些年人工林面积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树种单一的问题,造林时缺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规划,再加上现存的大面积纯林导致生态系统防御能力非常薄弱,也为松梢螟的产生及危害创造机会,一旦发生病虫害,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更大。
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生态食物链的失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松梢螟的天敌数量急剧减少,这也是导致松梢螟有利生存环境、数量增多的原因之一。由于松梢螟防治技术的薄弱,使得发生松梢螟虫害时不能够及时防治,造成其危害程度进一步扩大,同时相应的虫害监测和预报工作也存在滞后性。
由于松梢螟大多发生在树木种类较少的纯林中,为了更好地降低松梢螟给树木带来的危害,可以通过营造混交林的方式来防治松梢螟。在营造混交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营造针阔混交林,增强混交林预防松梢螟虫害的效果。同时注意树木过密对林木生长所需要的通风透光的影响,对于种植密度较大的混交林,可以通过对混交林的密度、结构调整以及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树体、林分抚育等方式,将枯死木、风折木、长势较差的林木进行彻底清除,在对林木进行日常修剪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短茬、整平切口,尽可能减少修剪产生的伤口,以防止松梢螟成虫在枝干伤口处产卵[5]。此外,还可以利用冬闲时间,对遭受危害的林木进行清除,通过集中处理的方式降低虫口密度。
在严重遭受松梢螟危害的地区,通过栽植一些抗病虫性能力强的树种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可以尽量减少樟子松等针叶树种的栽植,选择抗性较强的硬阔树种造林。还可以通过放飞赤眼蜂、长距茧蜂等天敌来对松梢螟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在北方地区,松梢螟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幼虫危害期在8—9月,第二代幼虫危害期在9—10月,此时正是危害高发期[6]。在每年的危害高发期,利用寄生蜂保护器培育长距离茧蜂,然后释放长距离茧蜂寄生螟虫幼虫,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效果。
在松梢螟危害程度较严重的地区,化学防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其中堵孔防治法、飞机防治法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所谓的堵孔防治法主要是在松梢螟造成危害的地方用毒泥进行堵口,争取做到见口就堵、堵齐堵全、不遗漏。在进行飞机防治时,需要对遭受松梢螟虫害的范围和整体情况有所了解。通过研究发现樟子松松梢螟最佳防治时期为幼虫孵化期,体积分数为1∶500的苦参碱乳油为最佳防治剂,采取全树冠喷透方式,虫害高发期间隔10~15 d补喷一次,死亡率可达到100%[7]。
综上所述,鉴于松梢螟给我国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松类树种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对其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加强对防治策略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最大程度上降低松梢螟给松类树种带来的危害,提高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