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悦
(黑龙江省伊春市丰林县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 伊春 153033)
我国森林资源由于长期过度消耗,使现有资源林相残破,可采资源匮乏,后备森林资源短缺,造成森林质量不高,林地生产力低,生态系统脆弱,局部地区出现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无法满足社会对生态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逐渐得到保护与修复,同时对优良林木种质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林木种质资源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培育,能够满足生态修复的需要,促进森林资源高质量增长,它关系到能否拯救和繁衍濒危野生植物、延续地带性植物基因、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事关能否培育良种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林木生长力、抗鼠虫病害能力和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对濒危物种和生态脆弱地区物种保存和扩繁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林木种质安全受到极大威胁,自然灾害频发,如火灾、过度开发、病虫害、风灾等,都会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保存这些种质资源,就是保存物种的遗传基因,确保生态系统的修复。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一方面需要林木种质资源充足,满足自然生长繁育;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良种壮苗,以满足天然林保护修复的需求。
目前,我国种质基因库建设属于初级阶段,虽然各地方相继建设了一些林木种质资源库,但数量少、经营品种单一、规模偏小。在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建设方面,缺乏总体规划设计,缺少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不健全,制约了林木种质资源的培育和保护。
在林业生产中,种苗培育质量低,良种率低,导致造林后成活率和保存率偏低,林分质量下降的问题比较严重。今后在林木种质培育方面,应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加快良种选育进程,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林木新品种[1],以满足森林经营对林木种质数量和质量需求。
我国天然林面积较大,物种多,自然形成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森林的天然原始性、原真性,是建设优质林木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优势[2],对天然林保护修复和生态系统稳定恢复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通过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保护培育良种林木种质资源,应在天然林选优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天然林无论从遗传基因、良种选育、遗传增益等方面均是优良的,从遗传学角度看,对子代遗传具有绝对优势。
建立速生、高结实率、高纤维、高质量等类型的种质资源库,为进一步筛选、开发利用优良基因资源奠定基础,更好发挥种质资源优势,提高森林质量。
种质资源库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原地保存库、异地保存库和设施保存库,用以满足种质基因和种苗保存。同时,要加强种质基地建设,如种子园、母树林、森林植物园、采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利用组培技术建立的采穗圃等,加强种质来源地保护,实施严格的种质保护和培育措施,以获得优质的天然种质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木良种培育和苗木生产离不开科学技术,利用优质林木基因、遗传优势培育良种壮苗,是森林科学经营的基础;只有增加培育良种和苗木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林木良种和苗木对林业的贡献率。要不断开展林木种质资源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建立种质培育基地,通过收集保存速生、高结实率、高纤维、高产优质树种良种资源,利用现代林业科技成果培育种苗,才能实现良种壮苗。通过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加强对优质、高产、抗病虫的林木种质的选择研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区域良种繁育工作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
林木种质资源库,作为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方法是:建立种质资源原境保存区和异境保存区,对分布区域内优良母树种子进行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实施严格保护措施,确保种质资源永续利用。
要对种源实行严格管控,由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于成熟季节进行采收,严防掠青,以保证种源的质量。
优质天然母树大都分布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定期对天然母树、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良种繁育基地等开展调查,详细调查坐标、树种、年龄、生长状况、结实能力、自然地理、气候等因子,并要挂牌保护经营。经汇总后,绘制地方林木种质资源分布一张图,调查数据要保存在大数据中心云端上,实现共享。
对种子园等采种基地,要顺应森林生长自然规律定期开展抚育、清林、卫生伐等抚育措施,伐除病腐木,定株培育,以保证母树的生长能力和结实能力。
4.1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有利于我国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延续优良种源基因,拯救濒危植物,有利于提高树种遗传多样性,对保存良种、遗传基因、遗传增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2 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有利于改进种质、培育优良种苗,发挥良种壮苗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对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树种结构,保护修复森林资源,稳定生态系统、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3 建议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掌握种质资源本底,编制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林木种质资源库应按植物区系建设,每个植物区系内建设一个森林植物园,逐步完善种质种群数量和生长优势。
4.4 建议完善与种质资源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植物遗传基因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