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民生新闻中的爱心报道

2020-02-24 07:31盛淑红
视听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生爱心

□ 盛淑红

爱心报道是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别,它能够拓展民生新闻的内涵与外延,增强报道的贴近性、传播力、影响力与公信力,彰显主流媒体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实际上,爱心报道不但传递着正能量,而且播撒着爱的种子,增强了全社会善的力量。因此,在当前地方主流媒体的电视民生新闻中,一些公益慈善类、求助类和帮忙类新闻还在日益增多。笔者认为,此类报道要发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积极作用,记者就必须充满爱心,使报道有温度,让广大受众感觉到主流媒体的亲和力。

一、爱心报道是主流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

民生新闻的定位就是以平民的视角选择题材和报道内容,以民本取向干预现实生活,按群众的要求提供信息服务,爱心报道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流媒体承担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而爱心报道又是履行这个责任的有效载体之一。尤其是在帮助困难群众时,主流媒体通过努力构建爱的平台,架起传递爱的桥梁,能够让老百姓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遇到困难的人或家庭甚至一个群体,如果能够得到媒体的大力帮助,往往更容易渡过难关。2019年8月,当笔者与同事得知刚过而立之年的柯桥区平水镇宋家店村村民宋文斌因患有遗传性小脑萎缩无钱看病,几年来默默忍受病痛的事后,策划了爱心系列报道《小脑萎缩,谁来帮帮他》。第一个报道播出后,就点燃了爱心助力之火。热心网友给宋文斌挂上了浙二医院的专家号;在绍兴市区上班的丁先生自愿开车送宋文斌去杭州治疗;村民宋汉校等人前往医院陪护……另外,还有更多的热心人捐款献爱心。主流媒体的爱心报道使陷入绝境的宋文斌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许多热心人走进了他的生活,齐心协力施以援手,众多爱心善举给了宋文斌生活下去的希望。这一报道不仅为小脑萎缩患者宋文斌募集到11 万元善款,还形成了一个民间的“爱心样本”。宋文斌在媒体、镇村干部、村民和医护人员的见证下,当场写下一份委托书。他在委托书中承诺,如果善款有结余,他希望爱心管理小组能转赠给相关社会组织,用于其他慈善救济爱心活动。

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是主流媒体和所有记者必须时刻具备的。随着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以及改革攻坚期的到来,社会风险指数不断提升。英国作家、学者、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现代社会风险类型增多,后果严重,从传统的自然风险转向人为风险,从个别风险、区域风险转向全球性风险,从单一风险主体转向多重风险主体。”①主流媒体的爱心报道能够有效调动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救助活动,在社会上倡导一种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人文关怀精神。就慈善公益活动而言,主流媒体既是参与者和宣传者,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成为组织者。由于主流媒体固有的公信力,现在社会上的人遇到困难时一般会向媒体求助,这些其实是民生新闻中非常好的素材,媒体派出记者到现场调查后,可以做成有较大影响的爱心报道。爱心是能够接力的,让需要帮助的人摆脱困境,是主流媒体爱心报道的本意,而通过报道将爱心向全社会延续和拓展则更具有重要意义。

二、爱心报道是采访记者投入真情实感的最好锻炼

现代社会行为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受人尊重与自我实现是最高的也是最终的需求。人们可能会为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耗费金钱与时间,但也会在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过程中获得人生的最大满足②。爱心报道容易引发受众的共鸣,记者在报道过程中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记者要通过深入采访和理性思考,把握好报道的基调,并通过体验采访对象的处境、苦衷和心理活动与他们共情。记者不仅应该是新闻事实的传播者,也应该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群众遇到困难时不能只做冷漠的旁观者,而是要主动介入,这是记者在报道时投入真情实感的最好锻炼。

笔者采制过许多爱心报道,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父母双全的孤儿》。主人公是小女孩阿萍,她不是因为疾病需要爱心捐款,她缺失的是对很多人来说十分平常的父母亲人之爱。笔者发现阿萍这个报道对象是在柯桥论坛上看到的一个贴子。这个贴子是一个网名为“华的天空”的网友发出的,他希望大家约定时间去看望一下阿萍。阿萍是一个被父母和亲人抛弃的孩子,4年多的时间里,她一个人过着没人照料的生活。

网友“华的天空”是柯桥区王坛镇一所小学的老师,他跟阿萍同一个村子,几年来一直在默默地照顾着阿萍,他发贴子的目的是希望发动更多的好心人去帮助阿萍。于是,笔者决定与热心网友同行。2008年1月20日,由30 名网友、9 辆车组成的爱心车队浩浩荡荡地从柯桥出发。1 个多小时后,大家来到了阿萍住的地方,这是一间破旧的平房。当时,阿萍就站在屋前,这个眼神呆滞、面黄肌瘦、走路还有点跛脚的女孩引起了很多好心网友的同情。大家马上帮她换上干净暖和的衣服和崭新的被子。没多长时间,阿萍破旧的房子里就塞满了网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礼物。网友们还带阿萍到镇上的浴室洗澡,到镇上的酒店吃饭,这些对无依无靠的阿萍来说都是生平第一次。为了彻底解决阿萍无人照顾的问题,网友们还打算花钱为阿萍请一个保姆。就这样,跟阿萍非亲非故的网友们第一次比较彻底地解决了阿萍的温饱问题。笔者和同事对网友帮助阿萍的过程做了真实而生动的记录。报道播出后,阿萍可怜的身世还引起了广大观众朋友的关注,许多人打电话来表示要捐钱,有的还希望收养阿萍。主流媒体开展的一个“帮萍活动”,逐渐由几个人发起的“小爱”演变成越来越多人参与的“大爱”。

爱心报道中有许多属于帮忙类民生新闻,其主要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关注点集中在民生题材中的“未完成”,即普通民众办不成的身边事;二是采取“循序渐进式”,就是播出内容随着事件的变化而进展,通常采取顺叙形式,从背景缘起到解决过程一步一步地进行,重点是在解决过程而并非是简单的播报;三是形态是“参与式”,记者不但会实地参与事件的解决过程,还要推动事件的进展③。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记者在报道新闻、引导舆论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参与者,有时记者的角色越位也体现出了其责任担当④。在风险社会中,相对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记者更有义务利用媒体的力量为因遭遇生活变故或落入困境的百姓提供必要救助。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记者能采制出感染力强、有温度报道的路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让每一个人安全、健康、幸福、自由、平等、有尊严地活着,媒体与记者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服从这一基本价值取向。”⑤新时代的记者要有担当,大胆参与社会生活,努力做一个有爱心的、让党和政府信任的、受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

三、爱心报道是新闻作品贴近普通百姓的生动反映

新闻传播本身具有真实、客观、惊奇的审美品质,人文关怀是新闻审美传播的核心价值。在新闻传播上的人文关怀就是审美关切;审美关切是新闻传播的深层意识⑥。电视爱心报道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内容要有故事,形式要鲜活,语言要通俗。要增强爱心报道的感染力,记者在确定主题、找准角度后,就应该努力采集生动的情节,刻画生动的细节,使事迹更加可信,人物更加丰满。细节的运用能够成就一篇好新闻,电视记者要想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爱心报道,就必须重视细节的运用,力求做到拍摄的画面真实、信息量大,并富有表现力和意境美,采录的同期声简洁典型、富有节奏感。

传播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参与权的概念。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承载着传者的意志,并对受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与受者心理系统的原有构成进行反应。反应结果是一种涌动着精神力量的源泉即心理能,这是传播所取得的直接效果或一级效果。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情感在人的心理系统中都一直存在。这些情感要充满人文关怀,而不是失去起码的人性,变得麻木与自私⑦。

笔者曾与同事采制过一篇题为《以心为眼,用爱坚守》的人物报道,讲述了一位视力接近于全盲、出行全要妻子搀扶、上课全靠声音掌控的特殊教师的生动故事。这个老师所带的班级班风好、成绩优,多次获得县级先进班级称号,他任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也始终位于全校年段前列。他在讲课时挥洒自如,这需要在课前比别人多倍的付出。记者通过一天时间的跟拍,记录了这位老师“听声音改作文”“靠数步子自如进出教室”和“上课幽默生动”等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细节。节目播出后感动了很多观众,大家为他凭着超强的记忆力和意志力,用自己的声音和学生的声音来掌控课堂的精神所感动。

如果说社会责任是传播有“温度”新闻的基础,主流价值是呈现有“温度”新闻的方向,那么百姓视角就是传递有“温度”新闻的路径⑧。许多爱心报道都会涉及一系列百姓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和报道,受众也会密切关注事情的起因、进展和结局。对此,柯桥传媒集团的电视记者一般都会进行跟踪报道和后续报道,以使问题顺利解决。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经常播出爱心报道,这既是贴近普通百姓的生动体现,也为作品创优打下了扎实基础。在历年的电视优秀作品评比中,柯桥传媒集团的爱心报道获奖概率非常高。

四、结语

提倡记者在爱心报道中投入真情实感,前提是必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体现新闻作品的温度、深度与厚度。记者不能有偏离事实的夸大和过度的倾向性,要坚决避免因记者情绪把控不当而对受众进行误导。主流媒体参与公益性活动的爱心报道越来越多,既为广大受众叫好,又传递了正能量,还能提升媒体的美誉度。

注释:

①孙红英.我们的责任——媒体在慈善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政协天地,2008(Z1):81-82.

②陈鸿.“穷劳模”该不该捐慰问金? [N].人民日报,2006-06-12(005).

③谭兴丽.帮忙类民生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之策[J].新闻窗,2016(05):44-45.

④孙愈中.辩证看待记者角色越位[J].新闻窗,2018(04):38-39.

⑤田文生.慈善新闻报道刍议[J].新闻世界,2013(09):24-25.

⑥常亮.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 [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42-43.

⑦李密.传播心理学下的民生新闻节目题材选择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3):127+126.

⑧人民日报评论部.让新闻作品更有 “时代温度”[EB/OL].人民网,2016-02-25.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225/c1003-28147825.html.

猜你喜欢
民生爱心
难忘的爱心义卖
狗的爱心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爱心树(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