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视台如何挖掘重大题材新闻

2020-02-24 07:31梁志立
视听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桥新闻报道笔者

□ 梁志立

人们常说,能抓到好的题材,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全省甚至全国性的重大事件、重大新闻题材似乎离基层电视台很远,基层记者很难采写出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新闻。笔者所在的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核心区面积只有15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足10 万,可以说该区的电视台是我国基层电视台的一个缩影。笔者在这个基层电视台工作14年以来,在新闻采编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采写了多篇重大事件、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如何结合本地情况抓好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做好以下三点工作很关键。

一、多看,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所谓多看,具体的做法就是多看电视和报纸。新闻记者可以通过多看及时了解当前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及时掌握国家发展动向。多看应该是有选择的多看。在互联网时代应如何选择有价值的、为我所用的信息?关键在于选取有价值的权威平台。现在主流媒体都开发了移动端平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和《中国新闻周刊》等都是业界非常专业、权威的新闻节目和新闻刊物,这对我们碎片化收看提供了便利。此外,记者不能像一般的观众、读者那样去阅读和观看,而是要带着目的和问题去看,这样更有利于学习同行在新闻报道中的角度、写法和思维。

为什么同样一个新闻事件,有些人觉得是重大新闻题材,有的人就察觉不到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提升需要长期沉淀和积累。多看,多借鉴别人的成功报道,是提高新闻敏感的有效途径。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甚至全世界都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普通市民可能更多地关注大桥正式通车这个新闻事件本身,但是作为记者就不能只关注这样一个信息了。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笔者曾注意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报道过一家企业为这项超级工程实现沉管隧道管节工厂化提供核心设备和技术并发挥关键作用的新闻,这项技术是世界首创的。笔者立即由此联想到肇庆高新区有300 多家企业,其中是否有参与过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企业呢?如果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又有哪些核心技术呢?带着问题,笔者打听走访了一个多月,了解到肇庆高新区内的广东南曦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液压缸是港珠澳大桥所用的新型液压打桩锤的重要设备。该产品虽小,但技术含量很高,液压缸在实现深海打桩锤上起到关键的作用。笔者对新闻提前进行了策划,在网上搜集相关材料,从对企业员工、合作商家的采访中,了解这项工艺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港珠澳大桥开通当天,笔者找准报道角度,以广东南曦液压机械有限公司组织员工观看大桥开通实况为新闻切入点,生动呈现企业研发产品背后的故事,体现出了该企业敢于创新、不怕困难、精益求精的精神。该新闻获得当年的广东省广播影视奖二等奖。由此可见,对于这一举世瞩目的新闻大事件,如果日常没有通过多看关注到重要的信息,没有找准采访报道的角度,就大桥开通当天简单报道群众收看开通仪式,这样的报道角度和形式都过于普通,当然就不会有多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二、多思考,找准新闻报道角度

在多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多思考。当下的中国每天都在发展,每天都在变化。作为时代的记录者,记者要比一般人多观察、多思考,不要总认为自己处在基层小电视台,接触不到国家大的发展变化题材,轮不到自己去想这些问题。事实上,中央出台的一些方针政策,最终都要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这些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的情况如何?基层在贯彻落实中会产生许多新办法、新举措、新经验,同时也会出现不少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可能是带有普遍性的,需要及时反馈并解决。这正是基层台“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的最佳结合点。

2019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减税降费的“好声音”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笔者于当年年初采访报道了肇庆高新区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减税政策“红利”,一年有望获减税负超2000 万元的新闻。笔者不仅关注企业获得减税这一新闻事件本身,更思考着政府积极实施减税降费、营造更好营商环境的大背景对当下发展转型期中的民营企业实际帮助有多大,企业又是如何利用这些政策红利实现新发展的。笔者感到这一新闻事件值得跟踪报道,随后与焕发公司保持了紧密联系,多次来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及时掌握第一手情况。2019年12月2日,笔者以企业新建设的甘露醇项目主体封顶作为新闻报道切入点,展现了减税降费对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方面的作用。新闻以小见大,展现了地方政府响应中央政策、积极作为,为企业减税、助企业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在享受减税降费红利的同时如何增强自身盈利能力和发展活力。该新闻获得2019年度肇庆市广播影视奖一等奖。

三、“多跑”,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新闻线索

除了多看和多思考,还要多跑。也许有人会说,现在都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了,信息可以说唾手可得,还有必要过于强调跑新闻吗?的确,现在我们获取信息更方便了,但是这种便捷取代不了记者在现场获取到的信息。至少在新闻行业中,只有记者离新闻事件更近,走得更深入,才能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新华社国内部原主任、《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姬乃甫有一句名言:“新闻不是捏出来的,新闻是跑出来的。不下功夫,不吃苦耐劳,重大新闻是捕捉不到的。”高级记者、原《光明日报》编委汪波清也有一句名言:“要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想问题,深入车间田埂找答案。”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眼见为实,才会引发思考。

2020年春节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全国各地都在竭尽全力防控疫情。在这段时间里,笔者多次到市场、小区、企业实地采访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在一次高速路口防控检查点的采访中,笔者注意到,检查休息点增加了一个特别的集装箱,其外形和设计都与传统集装箱不一样。与工作人员交谈后笔者得知,这个新型集装箱是园区一家企业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捐赠的,不仅配置有电路,而且安装起来十分便捷,4 个人4 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个信息引起笔者注意。国家为了给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治疗,将用10 天时间在武汉紧急建设火神山医院,而火神山医院就是采用新型集装箱组合搭建的方式去建设的。获取这个信息后,笔者马上联系企业并赶到企业对其负责人进行深入采访。采访中得知,该企业于1月28日为武汉送去120 套新型集装箱,并把原计划发往国外的订单推后,先紧急送产品去支持火神山医院的建设。笔者当天采写了新闻报道,新闻随后在广东省电视台、肇庆市电视台和“央视新闻+”“南方+”等平台相继播发。火神山医院建设是当时备受瞩目的大事件,新闻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试想,不到一线去看,去深入了解,怎么能抓到这样鲜活的大题材?所以说,在基层台更要多跑一线,只有跑得够勤、够深入,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

四、结语

挖掘和经营好重大题材新闻,对基层台记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能力不是短期可以掌握的,需要不断地观察、学习、思考、摸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观察事物的角度,开阔思考问题的思路,找准重大事件和当地发展的结合点,增加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做出有新鲜性、显著性、重要性的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猜你喜欢
大桥新闻报道笔者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老师,别走……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数鸭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