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郑桂灵
从现在起,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如果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 涉及的教师和校长都将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11 月10 日, 辽宁省教育厅印发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 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 加强对教师作业管理情况督导检查,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1 月11 日《辽宁日报》)
“传道授业解惑” 是教师天职,批改学生作业更是其分内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曾几何时, 这一教师职责却被悄悄转嫁给了家长。 前段时间, 一家长因不满批改作业而愤然退群, 引发家长共鸣和舆论热议。 纵观辽宁 “作业管理 ‘十要求’”, 不仅明令教师必须 “亲自批改作业”、 严禁家长学生代劳, 且对违令者祭出了处罚举措, 这不失为对教师职责的归位。
教师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 目的是要通过其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评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察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内容。 由老师亲力亲为地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当属“有布置有检查” 的职责落实, 既考察出教师忠诚教育、 热爱学生、 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 也有利于教师丰富实践经验、 补齐教学短板的素养提升, 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把批改作业的任务 “批发” 给家长, 曾有老师在家长群中振振有词: “孩子做了, 只有家长批改才有效果, 我们检查的时候才知道孩子哪里还没掌握, 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学、 学习。” 这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遮羞托词。 且不说家长是否有时间、 精力和能力批改孩子作业,即便可以批改, 把 “专业” 的教师任务交给非专业的家长, 其不公平、 不负责也是不言而喻的。 缺乏对作业的批改, 老师如何能及时了解学生做错的原因? 又如何探索合理、 适量和科学设置作业、 有效减轻学生负担的教学实践? 这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 由此解读, 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 不只关乎教育“懒政”, 更难脱“误人子弟” 之虞。
借助信息化的高科技手段, 让识字不多的小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老师把作业题发到家长微信群并无不可, 但批改作业的任务就别再烦劳家长了。 教师职责归位, 也有利于家长 “减负”, 让其能够集中精力履行好 “家教” 角色, 多在教育孩子端正态度、 培育品格、 注重健身、 养成良习上下些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