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欢
《浓情巧克力》(Chocolate) 是一部充满法国乡村风情的喜剧故事片。影片通过呈现不同场景下的视觉主色调变化,展现了小镇居民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前后变化,旨在鼓励人们勇敢摒弃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和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肯定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影片以积极乐观的女主人公薇安和严肃保守的镇长雷诺伯爵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房东阿曼黛和女儿卡若琳、卡若琳和儿子路克、约瑟芬和酒鬼丈夫等多条交织的人物线索为副线,围绕薇安的巧克力店展开,讲述了小镇居民在品尝过薇安制作的各种美味的巧克力后,如何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由此改变陈旧保守的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故事。
寒冬时节,小镇居民坐在教堂中听神父布道。当呼啸的北风吹开教堂的门,漂泊无定的薇安母女身穿红色斗篷从风雪中走向兰瑟小镇,租下破旧的蛋糕店,在教堂附近新开了一家巧克力店,为小镇注入了新鲜血液。镇长雷诺是世袭伯爵,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严守清规戒律。他勤奋自律,掌管着小镇的秩序,不允许任何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和破坏小镇的秩序。在他看来,薇安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女人,不仅在斋旬期开巧克力店,而且拒绝去教堂做弥撒。于是,他想法设法地采取各种行为阻挠薇安的营业活动,编造谣言恶意中伤薇安,以驱赶薇安母女离开小镇。薇安热情大方且待人和善,丝毫不屈服于伯爵的威严,用心经营巧克力店,热情地服务每一位顾客。她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总能猜中每一个顾客最爱的口味。人们的情感欲望被巧克力的美好味觉体验所挑动,改变就此发生。
随着音乐的推动,影片情节走向高潮,画面色彩也有明显的变化。失去民心的镇长气愤不已,偷偷潜入薇安的巧克力店试图破坏橱窗里诱人的各种造型的巧克力,却在忍不住偷尝一口巧克力后察觉到其美味并欲罢不能。镇长被发现后羞愧不已,解除了对薇安的偏见并报之以微笑,参加复活节派对时换上了宽松休闲的衬衫和浅色的外套,融入人们庆祝节日的欢快氛围中。影片最后,教堂前的神像手持红色的气球随风摇曳,镜头缓缓拉远。阳光下,以尖顶教堂为中心的红色的小镇居民房屋与远处的绿色丘陵山地相映成趣,小镇看起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预示着人们的生活就此发生改变。
构图、光线和色彩都是画面重要的造型元素,影响着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和观众的审美体验。在构成画面的诸多要素中,色彩是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视觉元素,有独特的造型功能。色彩通过视觉刺激引发观众的视觉经验,并唤起观众的情感与想象。“画面中的色彩及其视觉特性和主观情感是影视创作者审美情趣与表现手段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色彩进行主观性的概括和强化,创作者可以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以及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①
电影《浓情巧克力》是一部充满浪漫色彩的剧情片,不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还是色彩呈现方面,都体现了电影制作者的巧妙心思。笔者重点关注该片的视觉要素之一——色彩。在影像作品中,色彩通常是以服装、环境、饰品、空间陈设等形式附着在造型上来传达信息。色彩语言的运用加深了观众对人物性格的认识,使得故事层次更丰富细腻。片中经常能看到灰色和黑色、红色和蓝色互相交织的色彩搭配。导演根据影片中人物处境和心态的前后变化,选用了灰色、红色、蓝色三种主色调,将小镇居民生活态度和行为的前后变化展现给观众。压抑的灰色奠定了影片前半段的基调,明艳亮眼的红色定义了薇安热情勇敢、独立果敢、与众不同的反叛性格,温暖明亮的蓝色启发人们做出改变。
灰色是电影前半段的色彩基调,压抑黯淡,缺乏生机与活力。导演借助寒冷冬季衰败凄凉的冷色调,在视觉上强化了灰色带给人们的压抑感受。影片一开始,画面构图以大面积的灰黑色为主,阴暗低沉的天空,深灰色墙体的小镇民居,破旧的教堂,穿着深灰色衣服的居民们,画面让人备感压抑,暗示着小镇居民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每个小镇居民生活中都有自己的麻烦和困扰:房东太太阿曼黛和女儿关系失和;卡若琳严格管束教育儿子路克;约瑟芬长期遭受家暴,婚姻不幸;吉隆暗恋守寡多年的奥德夫人……他们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看起来闷闷不乐,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决心,不敢违抗镇长的命令,哪怕对薇安的巧克力店充满好奇却还是止步不前。
在影片中,灰黑色不仅是单纯的故事背景,也是以镇长为代表的传统守旧观念的象征。深灰色看上去压抑古板,给人一种疏离感。小镇的建筑外墙大多是深灰色,教堂前的神像是深灰色,小男孩路克房间的背景也是晦暗的灰色,看起来压抑沉闷,和路克的表情相呼应……镇长总是身穿深灰色西装,表情严肃,控制欲极强。他严格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每周组织小镇居民在教堂做礼拜,号召人们克制欲望,遵守规则,不允许任何人破坏既定的规则和秩序,排斥异教徒,固执地认为自己坚守的信念就是真理。身着深灰色西装的镇长和穿着红色长裙的薇安同框的画面形成色彩上的明暗对比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二人的矛盾不断升级。镇长认为薇安的到来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打破了小镇原本的平静,扰乱了人们的生活。他想方设法赶走薇安母女,甚至不惜向小镇居民散播谣言,指责她衣着暴露,行为不检点,会败坏小镇的风气,阻止人们光顾她的巧克力店。薇安则坚持不去教堂,一如既往地热情待客,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立场。
影片中红色的运用强化了薇安的性格特征。红色热烈而大胆,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影片开场,薇安母女身穿红色斗篷从风雪中来到小镇,在浅蓝灰色的背景中显得鲜明亮眼。与小镇居民的循规蹈矩不同,薇安总是身着红色衣服和高跟鞋,红色是薇安独立勇敢、热情大方性格的视觉表现。店外的红色招牌是接近巧克力的暗红,与薇安制作的味道醇厚的巧克力相呼应,她总是能猜中人们最爱的口味。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薇安穿的红色衣服颜色越来越接近她制作的辣巧克力的颜色,一如她的勇敢真诚和优雅大方。
随着红色在影片中的反复运用,观众对薇安的形象和影片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薇安在斋旬期开巧克力店,不去教堂做弥撒,穿活泼亮眼的红色衣服,鼓励小镇居民追求自由,对吉普赛人表示友好……她总是一副笑脸盈盈的样子,正面反抗伯爵的权威,种种行为让她看起来似乎和小镇居民格格不入,但也正是在她一系列行为的影响下,这个死气沉沉的小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人们勇敢做出改变后收获了快乐。她就像一束光,照进这个保守压抑的小镇,为人们带来新生的希望。
影片中的蓝色是低饱和度的蓝绿色,象征着包容开放、积极乐观,在视觉上呈现温暖明亮的感觉。薇安将原本破旧的蛋糕店改造成温馨的巧克力店,把墙壁涂成蓝绿色。她经常穿着蓝绿色针织外套忙活张罗,店内的温馨氛围和店外灰色的建筑以及路过的行人形成对比,蓝绿色像一股情感的暖流,悄无声息地融入小镇居民的生活中②。
约瑟芬长期遭受丈夫的家暴,时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她偷走薇安的巧克力,薇安却亲自上门把她喜欢的巧克力送给她。巧克力打开了约瑟芬的味蕾,也唤醒了她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不满和束缚。受到鼓舞的约瑟芬勇敢地离开对她实施家庭暴力的酒鬼丈夫,来到薇安的巧克力店工作。改变后的约瑟芬充满自信,也开始穿上蓝绿色的衣服,拒绝丈夫假惺惺的道歉,勇敢地活出自我,表现出独立的个性。
蓝色暗示破裂感情的弥合修复。房东阿曼黛年近七十,性格古怪,主张及时行乐,对镇长的管束和戒律不以为然。她和失去丈夫的女儿卡若琳在外孙路克的教育观念上存在分歧,阿曼黛希望外孙路克无忧无虑地长大,不必受到过多规则的约束,而卡若琳则无法理解母亲的随意放纵,不让祖孙相见,母女形同陌路。小男孩路克在母亲卡若琳严厉的教导下变得呆板孤僻,失去了本该属于孩童的天真与快乐,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当薇安热情地邀请路克品尝诱人的巧克力时,路克遭到母亲的斥责劝阻,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在薇安的帮助下,祖孙二人在巧克力店相见。阿曼黛送给外孙的诗集有着蓝绿色的封面,她为路克读诗,邀请他一起参加派对,其乐融融,卡若琳也逐渐消除了对母亲的偏见和误会。
眼看薇安赢得越来越多小镇居民的好感与认同,一场人为的大火和阿曼黛的离世,浇灭了薇安的热情。她决意离开时,却看到许多身穿蓝绿色衣服的小镇居民们在厨房忙活,齐心协力为她制作巧克力,用实际行动挽留薇安。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红色和蓝色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并列关系,红色和蓝色的叠加运用丰富了故事视觉上的层次,也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薇安既有红色般的热情果敢、精力充沛,又有蓝色般的优雅。薇安不仅为人们提供浓郁可口的巧克力,还和他们真心交谈,解决困扰,鼓励他们直面内心,享受当下的美好。人们在她的影响下,勇敢地挑战镇长的权威,遵从内心的选择,做出改变。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洋溢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和自信,褪去沉闷的黑色服装后,人们也开始穿上蓝绿色的服装。
色彩赋予了这部影片治愈温暖的格调。生活的色彩可以不止是低沉阴暗的黑色和灰色,也可以有亮丽的红色和优雅的蓝色。导演用丰富的色彩变化呈现了兰瑟小镇从沉闷阴暗的氛围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变化过程。在三种主色调带来的视觉体验和情绪牵动下,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真正能够收服人心,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认同的,不是清规戒律和勒令威严,而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真诚友好和包容理解的美好品质,就像薇安面对镇长的排斥和敌意时丝毫不惧怕,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打动小镇居民,赢得人心。巧克力不过是作为以薇安为代表的新鲜充满活力的力量和以雷诺伯爵为代表的保守顽固势力之间的催化剂,在唤醒小镇居民味觉体验的同时,鼓励人们直面内心的渴望,打破传统束缚,勇敢做出改变,追求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享受当下的美好。
注释:
①常江,王晓培.影视制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137.
②[美]帕蒂·贝兰托尼.不懂色彩 不看电影: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力量[M].吴泽源 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