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221000)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得到愈来愈不可忽视的重视度,初中物理作为基础性学科学生对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的初中生虽然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通常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教学中不重视思维能力训练有关.想要改善这一局面,物理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平常教学中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不同思维特点设计多样教学环节,将思维能力训练贯穿在教学的点滴中.
物理是学生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学生分析、认识事物尚偏向于借助形象思维去探究和落实,而物理中的概念、定理、现象等又过于抽象,且物理学科所研究的领域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包容万象,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势在必行,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助推作用.想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那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抽象思维其实就是一种从表述中找到逻辑关系并将其概述出来的能力.比如,小明吃了一个苹果后又吃了一个苹果,那么他一共吃了两个苹果,这就是形象思维,而1+1=2这就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展开.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之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和概括本就是一对共同体,通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无疑是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高效教学的重要方式.比如,在教学密度公式ρ=m/V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要有意识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再分析、再比较、最后综合概括.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去研究和观察不同体积的均匀铁块的质量,在细心观察中会发现同样的物质,体积增加几倍,那么质量就会增加几倍,如此概括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木块和铁块进行比较,最终概括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最后,教师引出生活中的“铁比木头沉”来启发去对“密度”的概念及公式进行概括.通过这种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设计,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由浅入深,不断从现行中进行分析与概括,抽象思维能力便得到了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品质,其代表着智力形态的最高表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把握物理的现象和知识,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独有个性的张扬.实践证明,创新思维能力的开拓必须要建立在基础知识上,要以夯实基础为载体,只有学生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并熟练掌握知识的内在关系,他们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时才能从另外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扎实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变式教学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找出解题途径.比如,铁球的质量是300g,体积是55cm3,请问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显然这道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铁的密度为固定值7.9g/cm3)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懂得从三个角度(密度间的比较、质量间的比较以及体积间的比较)对该题进行深入探索.如此,借助这类一题多解的教学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性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除了“一题多解”的强化训练外,教师在安排实验时也可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去设计和完成实验,进而不仅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动手实践的契机,同时也通过自主创造实验培养了思维创新的能力,一举多得.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逆向思维在科学探索中往往孕育着伟大的发现和创造.比如伽利略从“谁的温度升高,体积会膨胀”中进行逆向思考,总结出“从水的面体积变化,也可以反映水的温度”,进而设计实验,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只温度计.其实,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程序和途径都是相反的,一般来说如果人们按照正向思维解决问题走入瓶颈后,就可以尝试使用逆向思维去探求,通常会看到“柳暗花明”的美景.所以,物理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灌输相逆策略,引导学生养成逆向思维习惯和品质,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惯性”相关知识时,学生总是认为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上竖直上抛后的小球会落回到抛起的后方.无论教师如何解释阐述学生都很难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无法对“惯性”形成形象认知.针对这个思维定势,教师可以从逆向思维进行设计,提出一个令大家都非常容易接受的问题:地球的赤道地面约以460米/秒的速度随地球自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是否不用交通工具只要不停地跳起落到起跳点的后面就可以实现瞬间位移呢?显然这是不符合学生生活认知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不可能.于是,之前有关“惯性”的概念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借助逆向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概念.比如,物体吸收热量,温度是否一定升高?反过来想一想,物体温度升高了,是否一定得通过吸收热量?又如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是否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反过来想一想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会发生变化?通过这种正.逆思考方式的对比不仅可以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也能让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无形之中得到锻炼.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摸清学科知识脉络,贯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不胜枚举的.作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率先革新自己,不断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和尝试,力求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储备增长的同时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