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圣刚
(江苏省盐城市学富实验学校 224000)
“深度学习”一词最早源于计算机领域,后延伸至脑科学,经过诸多学者们的共同探索,最终迁移至教育领域.深度学习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知并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初中物理属于综合性学科,融物理科学方法和思维于一体,更是高阶认知的产物;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需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进行着力培养,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充分激发才是确保深度学习开展的前提,在初中物理日常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将课题引入,在实际教学开展之前教师都会创设相应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色彩 颜色》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光源和光的色散现象,认知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学习光的三原色,了解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呈现的,并探寻光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光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将光源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进行教授,学生理解起来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式教学的方法引出本课内容: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世界,是基于什么样的条件呢?那么这些进入我们眼睛的光线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通过自身发出的光还是通过利用各种条件来发光呢?由此引出本课的第一个重要知识点——光源及光源的分类,而后教师可以利用光的色散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太阳光的色光进行探究,并思考色光的合成和光的三原色.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了本课教学的主题,而后通过带着问题进行光的色散探究活动的方式,由学生通过实践印证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动思考能力得到了发展,探究能力得到了实践,并有效激活了课堂氛围,以问题为导向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学生思维水平较高,且课堂较活跃,通过引导,学生可以自主联系“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在新情境中建立知识关联,有效激发学生高阶思维从而有效进行深度学习.
初中物理综合性较强,涵盖物理概念以及规律,而每一章的知识点是比较分散的,如果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孤立和分散,那么很难最后将其串联起来进行深度学习,并且常规的依靠记忆来完成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物理的认知只能停留在浅层次,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准确的抓住物理本质属性,也无法掌握物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苏科版8年级下册《力 弹力》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围绕“弹力”的概念来创设问题情境.情境1:弹弓发射子弹的原理?情境2:只要产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吗?通过以上的两个情境可以进行如下实验:选择外形相同的两根弹簧,在其末端系小球并指导学生用手拉伸弹簧,松手后发现其中一个小球没有被“拉”回去.通过以上实验来让学生明白,两根弹簧都发生了形变,但是这两种形变是存在不同的.撤去外力后其中的一种弹簧是可以很好的恢复原状的,但另一种弹簧并不能恢复原状.此时教师可以高告诉学生,其实其中一根弹簧是用保险丝制成的,所以弹簧形变又有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之分,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恢复原状过程中是会产生弹力的.所以通过以上实验和问题引导,可以指导学生很好的进行深度学习,进一步加深思维,从源头上认识弹力本质.
众所周知,物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可以利用生活化情境来很好的引入课题并开展教学的.但是部分教师引入的情境较为简单且讲解的知识点层次较浅.也有部分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方面比较注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理解程度,所以不能很好的渗透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导致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受限,很难开展深度学习.
苏科版8年级上册《汽化和液化》一课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借助“快速将湿衣服晒干”这一生活情境来指导学生明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将因素逐一罗列并强调在生活中运用控制变量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受课堂容量等因素的限制,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探究的实验并不会在课堂上进行,只能布置给学生,要求其私下里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实验,请学生分析水蒸发的影响因素,经过讨论后让学生发现控制实验中水质量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可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动机,破解教学难题,实际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自身责任感,从而有助于初中生学生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至关重要,可有效满足学生成就感,促使其为以后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从而促进物理素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