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实现机制探究*

2020-02-24 10:04艾良友
海峡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绿色科技生态

艾良友

(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依托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路径[1]。福建是我国确立的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森林覆盖率连续30多年高居全国第一,具有良好的生态禀赋和生态优势;然而,福建省在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能源紧缺瓶颈尚未根本扭转,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推动绿色发展的动力不足,绿色发展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还未根本树立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其是要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格局,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源动力,加快建立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夯实基础。

1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机理分析

根据驱动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可将科技创新分为共性科学技术和专有科学技术两部分。共性科学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科学技术,包括先进制造、新材料、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集成电路制造、高档数控机床制造等科学技术;专有科学技术是针对绿色经济而言,专有科技的研发推广能够直接推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绿色发展,包括节能技术、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2]。详见图1。

图1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机理

1.1 共性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机理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类开始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人类的生态伦理观念逐渐从“征服自然、改变自然”转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这种价值观念的转变下,科技创新也进行了深刻变革。在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培育下,本质上共性科技创新活动和成果都有利于绿色发展。第一,创造出的新技术、新工艺等科技创新成果逐渐适应了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倡资源能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具有绿色、循环、低碳特性。比如先进制造、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集成电路制造、高档数控机床制造等共性科技,具有精密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集成化等特征,是在优质、高效、低耗、少污染等工艺基础上实现优化集成,其推广应用能够最大限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损害。第二,共性科技创新是在不断适应国际绿色发展潮流和社会节能环保需求的条件下形成发展的,不断追求材质环保、物耗最小、节能低碳和经济适用,具有节能环保特性的家用电器、制造机械、建筑材料等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第三,为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人类开始在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比如地下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复、河道湖泊水质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空气污染治理、空气净化、森林防护、湿地维护等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使用,能够使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更好地发挥自我净化、自我调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作用。

1.2 专有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机理

绿色发展离不开专有科技创新力量的推动。一方面,生产、生活领域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发展行为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没有专有科技支撑,绿色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绿色经济属于经济范畴,企业绿色经济行为的开展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专有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绿色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促进绿色经济的规模化、生态化进程。在各级政府设立的科技研发项目资金带动下,高校、科研院所逐步联合企业开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并通过小试和中试等技术开发过程形成技术先进、适用推广的绿色经济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绿色经济新工艺和新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生产工艺技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工艺技术依赖性;通过绿色经济新技术和新工艺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全社会的推广使用,可以不断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例如,工业领域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热电联产、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科技的研发及其应用,可以直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带动一批工业节能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清洁生产科技的研发及其应用能够推动工业企业生产流程的优化重组,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重要保障;废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开展科技研发,更有利于推动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缓解资源紧缺的现实问题。

2 福建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现状

2.1 共性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情况

2.1.1 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福建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编制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等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发展报告和创新态势图,精心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构平台、促融合,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与新医药等前沿领域,组织开展了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光催化材料、激光晶体材料、纳米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应激细胞生物学、恶性肿瘤分子机制、激光生物医学检测,分子育种、特色水产养殖品种选育与病害防治、农作物生态栽培、亚热带生态系统等福建省优势特色学科领域基础研究,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大力鼓励和资助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创新性课题研究,培育源头创新能力。联合有关方面扩大高校联合资金与卫生联合资金规模,推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开展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2.1.2 传统产业科技创新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传统产业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绿色改造空间,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可以引导传统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绿色改造转型步伐,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2017年,福建省累计发布五批省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807项,总投资2633亿元。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绿色发展能力。把实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先重点,在全省范围推广“数控一代”。2016年,推动“机器换工”7423台套,全省智能装备产业产值增长约15%。部分企业立足实际,采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柔性生产、小批量定制等智能制造技术或制造模式进行改造。智能化装备制造产业继续发展壮大,生产专用型数控系统及伺服驱动装置、新型数控装备等持续推广,数控技术和装备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轻工、纺织、电子、机械、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广智能技术和装备,大力实施“机器换工”,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持续提高。

2.2 专有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情况

2.2.1 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

生态领域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研发与攻关有助于切实解决工业农业节能环保、污染防治以及社会领域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设等突出问题,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十三五”以来,福建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大力发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应用一批促进生态环保、水土治理、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等先进适用技术,为福建省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十三五”期间计划组织实施的19项重大专项中,涉及生态建设领域的重大专项就包括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资源综合与循环利用技术等10项。同时,每年省科技计划项目都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态环保类项目列入省区域发展、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及引导性科技项目的申报指南。

2.2.2 建设一批生态科技创新平台

生态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是加快研发生态科技创新技术的有效支撑。福建省按照“瞄准方向,创建一批;夯实基础,提升一批”的思路,通过项目带动,集成资源,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生态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省建有资源能源与生态环保类科技创新平台4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产业技术创新重大研发平台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这些科技创新平台较大提升了生态科技的研发水平,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3 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加速农业绿色转型

2016年以来,福建省每年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1000人,并通过省、市、县三级共同努力,实现科技特派员覆盖全省所有乡镇,打造一批适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需要的新型服务平台,为农村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转移、规划设计、政策咨询、技术培训、融资支持、企业管理等全方位服务。2016年以来,科技特派员共创办创建企业、创业基地和经济合作组织600家,实施科技开发项目732项,推广新技术1063项(次),引进新品种1418项(次),服务全省农民6.3万户,带动4.8万户农民实现增收,为农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企业绿色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强化

2018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7337家,但有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仅1517家,占比仅为8.75%,比率明显低于广东、浙江等省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用发挥不够显著,影响企业从事绿色创新的行为活动。主要原因在于:绿色创新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且需要投入大规模资金设立研发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研发等活动,福建省大多数企业规模不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在现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家较难投入大规模资金开展绿色创新研发。同时,省内企业从事绿色科技研发与技术管理的人员数量较少、能力较差,在源头减量、生态设计、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产业共生链接等关键共性技术领域还存在许多瓶颈,致使出现“节能不节钱”、资源精深加工能力差、再生资源低值化利用等问题。同时,绿色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成果较少,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不足,导致目前大多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依赖进口,成本较高、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2.3.2 绿色科技创新资源高端供给不足

目前,我省绿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能力较弱。在企业绿色创新研发水平较低、技术孵化和成果转化平台尚不健全的条件下,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在绿色科技创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能力方面普遍偏弱,成果转化中存在“重成果、轻转化”问题,导致绿色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同时,先进适用的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再制造等行业共性技术推广应用平台缺乏,企业在绿色创新技术设备改造或更新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但短期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尚未形成绿色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研发机构方面,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科研服务机构较少,制约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成;在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导向上,高校和科研院所重视技术前沿性和研发深度,忽视市场需求和推广应用成本,而企业较为注重技术推广成本、市场需求度和产品投资回报率;在利益机制上,产学研合作的风险分担、利益分配与共享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3 科技投入保障机制尚待完善

近年来,福建省对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逐步加大,但大多数地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相比,财政投入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R&D)不足,科技支出占GDP和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2017年,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1.68%,低于2.15%的全国平均水平。一方面,财政科技投入不足,除厦门、泉州、龙岩外,大部分地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较低,拉动社会投入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部门之间科研投入缺乏统筹和协同,存在交叉、重叠且标准不一等问题,影响了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益。

3 福建省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3.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度推进产学研用融合

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是绿色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充分利用各创新主体的优势资源,突出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依托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开展新型替代、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生态化等科技研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产业集聚、优势突出、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绿色创新示范基地,支持科技创新专业设备的生产制造和推广应用,综合各方力量,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创新信息联动共享。加强政府部门和产业界联合,建立绿色创新的生产性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支持与技能培训、风险投资等。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进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加大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绿色创新产业化发展。

3.2 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加大绿色科技创新支持

资金投入是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银行贷款、政府资助和社会融资等方面。一要加大绿色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执行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财政绿色科技创新经费支出责任,建立健全财政性科技投入保障机制,统筹安排、优先保障重点科技支出需求。二要积极促进绿色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引导金融机构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加快绿色金融创新,加大“互联网+”、微信贷、银税合作等新型信贷技术和模式创新力度。三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绿色创新,开展技术设备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创新平台建设[3]。

3.3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绿色创新创业活力

以绿色发展的共性技术和专有技术创新为主线,强化绿色发展的相关产业人才培养。实施企业家队伍培养提升工程,举办各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研修班、培训班、典型管理经验推广等活动,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推动绿色发展形成更大规模。在“十百千万”产业人才创新工程中突出绿色创新人才培养,出台更加优惠政策吸引人才[4]。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培养绿色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开设专业课程,加强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方向的专业人才储备,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3.4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驱动共性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固废产生少等优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为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和设备支撑。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深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提高制造业装备技术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大力发

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高工业生产的制造、使用过程中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绿色物流、信息服务、商贸会展等绿色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绿色化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与绿色创新相关的产权交易、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法律诉讼、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服务产业,提高绿色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5]。

猜你喜欢
绿色科技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