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鲥商品鱼池塘养殖试验

2020-02-24 07:49谢永德施永海税春
水产养殖 2020年1期
关键词:鲥鱼鱼种美洲

谢永德,施永海,税春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3)

美洲鲥(Alosasapidissima),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鲱科(Clupeidae),鲥亚科(Alosinae),西鲱属(Alosa),与长江鲥鱼属同一亚科,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大西洋西岸,是一种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因其在形态特征与营养价值方面与我国长江鲥鱼非常相似,在长江鲥鱼濒临灭绝的情况下,作为替代品种从美国引入中国[1-2]。现已在全国12个省市开展养殖,成为国内最珍贵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养殖模式有工厂化养殖[3-4]、池塘养殖[5]、网箱养殖[6-7]3种。由于美洲鲥养殖缺乏系统性研究,养殖成功率不高,在我国美洲鲥养殖产业仍处在初级阶段。该文章介绍了在上海地区开展了3年(2016—2018)的美洲鲥商品鱼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池塘

试验用池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的五口养殖池塘,池塘均为泥质池底,面积都为2.5×667 m2,水深为1.8~2.0 m。池塘使用前进行修整和清塘消毒,池底用15 kg/667 m2漂白精浸泡消毒24 h后,彻底排干曝晒待用。每个池塘都配备独立进排水设施和1台1.5 kW的叶轮式增氧机,进水口套60目筛绢网,排水口设立两道拦网,第一道围网,第二道闸网。

1.2 试验用鱼和用水

试验用鱼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自繁自育的—龄越冬鱼种。试验用水为当地河口水(盐度为 2~3)。

1.3 鱼种放养

鱼种池转运至商品鱼池之前,首先提前1~2周对鱼种进行拉网锻炼。拉网宜少量多次,动作干净利索。放养池提前开启增氧机并测量水温,温差不宜超过2℃。转运时采用20 L的圆桶遮光运输,每桶放5~10尾,放鱼种时先将桶倾倒,让放养池里的水慢慢进入桶内,待鱼种适应1~2 min后,再放出鱼种。采用池塘单养模式开展养殖。3年(2016、2017、2018)鱼种放养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16—2018年美洲鲥鱼种放养基本情况

1.4 养殖管理

放养第3天开始投喂粗蛋白含量为40%的海水鱼膨化颗粒饲料(浙江明辉饲料有限公司生产),根据养殖阶段不同选择合适口径的颗粒,早期投喂2#颗粒饲料,1月后投喂3#颗粒饲料,每天2次(8:00;16:00),投喂量以2 h摄食完为准。每两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1/3。水温高于28℃,适时换水,换水量为1/5,特别是盛夏期间,当外界水温相对较低时连续少量多次换水或深夜换水。整个养殖期间需要合理、科学地开启增氧机。

1.5 日常管理

做好日常巡塘工作,每天早晚巡塘2次,观察池内鱼类活动、摄食情况,发现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包括及时清理死鱼和剩饵并做好日常笔记。检查进排水口的闸门和网具是否损坏,若有损坏及时修补或更换。试验期间,每天测温 2 次(8:00;16:00)并定期检测水质常规指标。

1.6 搭建遮荫棚

为了美洲鲥的安全度夏和安全过冬,在夏季搭建遮荫棚,在冬季搭建越冬棚。遮荫棚通常在6月份搭建,9月份拆除,利用越冬大棚遗留的底钢丝结构,全池塘覆盖75%~95%遮荫膜,两侧通风。2018年在试验未结束前于10月20日在原池(53#、54#池塘)上搭建了越冬棚。

1.7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Mean±SD表示,采用Excel处理数据及图表。

数据分析所用公式:

成活率(SR,%)=C/T×100%;

相对日均增长率(L,%)=(L末-L初)/(L初×t)×100%;

相对日均增重率(G,%)=(W末-W初)/(W初×t)×100%;

饵料系数(FCR)=S/(W末-W初);

肥满度(CF,g/cm3)=W/L3×100%。

式中:C为成活尾数;T为总尾数;L初为试验初体长;L末为试验末体长;W初为试验初体质量;W末为试验末体质量;t为养殖天数;S为摄食饲料总体质量;W为体质量;L为体长。

2 结果

2.1 生长情况

2016年10#东和10#西鱼种放养相差一个月,同一天起捕收获。10#东养殖184 d,体长增长49.78%,体质量增重300.75%;10#西养殖155 d,体长增长46.89%,体质量增重272.76%;2017年10#西5月2日放养,11月23日收获,养殖206 d,体长增长52.80%,体质量增重287.22%;2018年53#和54#池塘4月8日放养,12月11日收获,养殖247 d,53#体长增长67.31%,体质量增重421.17%;54#体长增长73.31%,体质量增重504.36%;3年平均体长增长58.02%,平均体质量增重357.25%(表2)。

表2 2016—2018年美洲鲥商品鱼池塘养殖试验结果

2.2 养殖成活率、667 m2产量、饵料系数、肥满度

2016年10#东池塘成活率46.49%,667 m2产量154.34 kg,饵料系数5.61,肥满度1.60。10#西池塘成活率42.69%,667 m2产量80.77 kg,饵料系数5.80,肥满度 1.57;

2017年10#西池塘成活率34.18%,667 m2产量103.21 kg,饵料系数6.33,肥满度1.54;

2018年53#池塘成活率84.32%,667 m2产量378.52 kg,饵料系数2.61,肥满度1.55。54#池塘成活率 84.95%,667 m2产量 514.56 kg,饵料系数2.27,肥满度 1.67。

2.3 棚内棚外水温变化

整个养殖期试验池塘和常规池塘上、下午水温走势变化(图1,图2,图3)。2016年度6月30日搭建遮荫棚,9月1日拆除;2017年度6月17日搭建,10月11日拆除;2018年度6月12日搭建,9月15日拆除,又于10月20日搭建了越冬棚。搭棚期间的2个高温月7月和8月棚内棚外水温差异明显,棚内试验池塘水温基本维持在30℃以下,而棚外常规池塘水温时常超过32℃美洲鲥极限生存水温,并且棚内温差小,水温相对稳定。

3 讨论

3.1 温度

温度是影响鱼类生存的最重要环境因子之一[8],在温度发生变化时,鱼类不会进行适应性基因变异,而是会通过忍受、抵制(如选择不同温度的生境等热调控行为)或偏好(如向更高的海拔和纬度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种群飘移行为)来减少环境压力[9]。而人工养殖只能通过人为因素改变养殖环境,减少对养殖鱼类造成的环境压力。美洲鲥不耐高温,当水温连续超过30℃,即会出现大量死亡;美洲鲥生存水温范围为8~32℃,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6~30℃,最适生长水温为19~24℃[10-11]。因此,在夏季上海及周围地区养殖美洲鲥需要搭建遮荫棚,缓解高温天气对美洲鲥的冲击。该试验对搭建遮荫棚后池塘水温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同外界池塘水温进行了对比(见图1,图2,图3),3年结果表明:遮荫棚内水温基本可以维持在30℃以下,不会突破美洲鲥32℃生存水温临界点,而没有搭建遮荫棚的池塘下午绝对水温高达35~37℃,昼夜平均水温7月、8月2个月超过32℃累计天数达50多天,这对于美洲鲥养殖极为不利。据刘青华等报道:在高温季节,一龄以上的美洲鲥鱼易发生内脏出血病,造成大量死亡,病死率有时高达50%以上[12];徐嘉波等对池养美洲鲥1+龄鱼种生长特性的研究也表明为了避免在高温季节出现大量死亡需要采取遮荫降温等技术措施[11]。施永海等对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生长规律和差异研究表明美洲鲥幼鱼对高温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高温耐受力高于成鱼,建议美洲鲥池塘养殖过程中,当年鱼种采用敞口池塘,而成鱼采用遮荫池塘[13]。因此,建议在夏季美洲鲥商品鱼养殖池塘需要加深水位,搭建遮荫棚,并适时适量换水,确保美洲鲥安全度夏。另外为防出现连续极端高温天气,建议采用90%~95%遮荫率的遮荫膜。

3.2 光照

池塘上搭建遮荫棚避免了太阳光高强度照射,不仅控制了池塘水温的升高,而且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洲鲥鱼的应激性。美洲鲥具有较强的应激反应,在强光照刺激下,美洲鲥的运动幅度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上升,增加了美洲鲥死亡的风险。与此同时,由于机体运动量较大,使得机体能量过多用于代谢消耗,用于生长和贮存的能量相对下降,从而降低了养殖效率。据张伟等对光照周期对美洲鲥生长及耗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强度和长时间光照对美洲鲥鱼养殖有显著影响,造成体质量增长率减小,皮质醇分泌量迅速增加,肾上腺素含量也增加,引起机体血液中血糖和乳酸脱氢酶增加,机体缺氧,从而导致耗氧率增大[14]。据周显青等光照对水生动物摄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阐述:在水生动物生存的环境中光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因子,它有多方面的生态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摄食、生长和存活等。光照强度对水生动物生长的影响因种而异,既能促进也能抑制。中华鳖在10 lx的弱光下生长快,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生长速度变慢;但大鳞大麻哈鱼在强光下比在弱光下生长快;北极红点鲑幼鱼在50 lx时生长最快,病死率较低,高于或低于此值的光照强度都会使生长速度减慢;红点鲑和大西洋鳟都是在强光下病死率最高,在弱光下病死率最低。这说明,动物的生长有其所需的最低和最适光照强度[15]。一龄以上美洲鲥鱼对光的敏感性增强,不宜在强光下进行养殖。在本研究条件下,提高遮荫率、减低光照强度对美洲鲥成活率具有积极意义。那么美洲鲥适宜的光照强度究竟是多少,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

3.3 成活率

从3年的养殖情况分析,2018年度养殖效果最佳,成活率由较低水平提高到80%以上,667 m2产量达到500 kg以上,饵料系数由最高6.33下降至2.27,日均增速也最快,肥满度变化不大。原因分析有如下几点:①水质调控能力提高,尤其在高温季节要掌握少量多次、深夜温度比较低时进行调换水,而且要开启增氧机;②根据美洲鲥生长规格及时调整投喂饵料规格,做到适口性投喂;并根据美洲鲥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③根据美洲鲥鱼的行为学特性,不停地按逆时针或顺时针绕行,为了方便美洲鲥鱼摄食,在2018年度拆除投饵框,避免美洲鲥鱼撞框受伤或死亡;④造成前2年养殖成活率低,除了上面的原因没有做到位外,2016年拉网次数多;2017年极端高温天气多,混养金钱鱼又受干扰。

3.4 放养规格与密度

根据3年的养殖成活率、生长状况、经济效益分析,美洲鲥一龄越冬鱼种667 m2放养1 000~1 200尾比较合理,规格要求每尾100 g以上。本试验放养规格偏小,收获时平均规格不足600 g。因此,有条件的提前搭建越冬棚,延长美洲鲥适宜养殖时间,培育美洲鲥大规格鱼种。

3.5 饵料系数

前2年(2016、2017)饵料系数比较高,原因分析主要是放养密度过稀,饵料没有控制好投喂比例和时间,造成饵料一定量的浪费。其次,连续极端高温天气造成美洲鲥大量死亡,成活率低至40%左右,2017年又混养了金钱鱼,干扰美洲鲥摄食,造成饵料系数特别高。2018年的饵料系数又比苗种阶段要高[13],可能是所处生长阶段不同,饵料转化效率不同,另一因素苗种阶段美洲鲥摄食浮游生物,替代了一部分饵料,而成鱼直接摄食人工饵料。

3.6 商品上市

在相同养殖环境下,美洲鲥雌雄鱼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雌大雄小。从商品鱼上市角度考虑进行全雌性养殖,效果更佳。美洲鲥鱼性成熟后即超过2足龄生长速度明显降低,病死率增加[16],作为商品鱼养殖,最好在2足龄之前出售,最迟不能留过繁殖季节(第3年的5、6月),以便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4 总结与建议

美洲鲥商品鱼养殖鱼种放养密度1 000~1 200尾/667 m2,规格100 g/尾以上为宜。夏季高温季节在养殖池塘上需要搭建遮荫降温大棚,在冬季低温季节搭建越冬保温大棚。加强对养殖池塘水质的管控,保持养殖环境安静,尽量减少操作,避免美洲鲥的应激反应发生。为了提高美洲鲥的摄食水平不建议设立投饵框。美洲鲥雌雄鱼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雌鱼生长明显快于雄鱼,建议开展全雌性育种研究。同时,为了符合当今绿色环保主题,倡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议研究美洲鲥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通过在养殖池塘水面种植一定比例的蔬菜,利用蔬菜的吸收与净化作用,实现鱼菜协同共生。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还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降低由于搭建遮荫棚带来水生生物组成变化的负面影响。鱼菜共生为减少污染排放、增加产出、提供绿色环保产品、保护生态环境等指明了方向,为美洲鲥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猜你喜欢
鲥鱼鱼种美洲
曾经称霸北美洲的美洲栗濒临灭绝
曹寅吟鲥鱼
美洲野牛当宠物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鲥鱼之美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最娇嫩的鱼
冬放鱼种技术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
谁发现了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