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中心小学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师认真教学,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乐学氛围,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如我校的一位吴老师在教学《谁住顶楼》这篇童话故事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森林里动物们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宿舍楼,高兴地庆祝的场面,然后巧妙地提问:“小兔、小狗、小马、老牛、小猴他们正准备搬进新居时,却遇到了一个难题,知道是什么难题吗?”老师马上板书课题:谁住顶楼,并提问道:“到底谁住在顶楼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吧,从课文中找答案。”学生们急于知道谁住在顶楼,都纷纷翻开书本读起书来。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注意创设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教师就不难把这节课上好,学生也乐意上好这节课。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普遍受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的影响,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自身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学生的学习只能依靠教师的组织、安排进行,显得十分被动,不利于他们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以优化教育信息的传输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以形象直观为主的教学手段,多样性地直接刺激学生感官,在其头脑中建立起自己的认识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达到知识的迁移的目的;加深了其内心体验,为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想象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巧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如《天窗》一文,课文中写道:“你会从那小玻璃上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训练,制成多媒体软件,让学生顺着课文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创新的思维习惯。
一节课的开端重要,课的结尾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少足够的重视,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结尾,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凡卡》一课时,课文的结尾写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我用多媒体展示凡卡熟睡、做梦的镜头,适时在屏幕上出现三个问题:1.凡卡的愿望能实现吗?2.当凡卡睡醒后,发生了哪些事情?3.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凡卡》的故事,并将续写的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听。这样,通过课末的巧妙设计,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延续,从而更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总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能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的学习机会,使孩子们的生命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使整个课堂高效而富有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