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鉴赏,鉴赏就是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与评判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挖掘作品内在美的过程。然而,文学作品的鉴赏往往是多角度的,文学作品鉴赏活动大多是内在的,是依托文字资料对艺术形象的深入了解。因此,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从文学作品的形象上,还可以从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在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与表达技巧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与感受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获得更深层次的精神的升华。基于此,笔者就如何提高中学生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做以简要的叙述,以期更好地为读者鉴赏文学作品尽绵薄之力。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广为流传是因为其能够引导读者的思维,激发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的共鸣,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不外乎两种:第一种,描绘人们的生活图景,使读者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第二种就是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人物的内在性格与精神风貌的。无论是哪种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技巧上都一定会将这些情感渗透其中。因此,我们想要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就必须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因为无论是华丽的辞藻,还是高超的表达技巧都是在为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主旨服务的。
语言只是作者表达作品主旨的一种手段、一种载体。所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首先就要通读全文,站在作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要拥有全局观,做到对全文了然于胸,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目的与意图,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语言以及表达技巧。例如:在鉴赏冰心的《我的同班》这篇文章时,想要鉴赏文章中的语句与表达技巧,首先就要了解L大姐在文章中的形象。在文章中L大姐是处于领袖地位的存在,是富有爱国情怀的人物,只有深入了解了人物的形象及其所抒发的情怀,才能深入地了解语言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不仅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内在的思想情感,而且要认识到鲜活的文学语言是同样重要的。优美的、华丽的语言是作品最直观的外衣,而修辞手法是最好的体现,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得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作品也在修辞手法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瑰丽,文章也会更加富有吸引力和表现力,艺术的美感也在此时展露无遗,这无疑是为文章增添了许多亮色与艺术气息。
中国上下五千年,语言的演进曲折多变,语言的形式是变幻莫测的,修辞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使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最为常见的大约有八种,分别为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设问、排比、反问。中学生只有将这八种修辞手法牢牢地印记于脑海中,并结合文章内涵从文章整体来分析鉴赏,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内在意蕴。要知道,好的文学作品语言往往是生动形象的,其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彩、炉火纯青的。因此,教师要提高中学生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可以从词汇、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入手。
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词语的运用就非常精准,比如这一句:“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到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其中“摸”这个字就表现了语言的精准性,同时也能让读者感受到当时情况的恶劣、复杂、严峻。同样的优秀作品其抒发情感的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记叙、描写,也可以是议论、抒情,又或者是说明等,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尽相同的,文章的语言特点也不尽相同。如在朱自清的《春》一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谓是登峰造极,他在描绘春雨这一段中这样写道:“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这段描写既运用了比喻,又运用了排比,多种修辞手法的叠加为文章增添了亮色,也更加突出了春雨的细密与轻盈,让读者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不同的作者在语言风格上会有较大的差别,或朴实自然,或幽默诙谐,又或者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脾气秉性不同,自然写作的文风也会有所差别。同理,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所写的文章的语言风格也不会相同,不同时期的经历在文学创作中往往就表现在语言表达中。因此,鉴赏一篇文章的语言表达往往是多维度的,教师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主旨、作者的人生经历、脾气秉性来选择适当的语言风格。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以冷峻的文风为主,孙犁是朴实自然的文风,朱自清先生则是高雅的文风……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是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出来的,其中不仅包含了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脾气性格,同时也包含了非常浓厚的个人色彩与时代风格。
例如:萨克雷的《名利场》这一作品的时代风格就非常明显,《名利场》是一本现实主义的小说,利用了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辛辣幽默的讽刺艺术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也抨击了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道貌岸然的上层社会的丑恶嘴脸。这种文风与萨克雷所处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可见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是影响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
文章的结构就像是构建房屋的主体构架,语言的表达往往也会随着结构的转变而变化,想要从总体上把握住作品的结构,需要统领全文,找到作者写作的思路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种整体的构架其实就是文学作品内容的发展线索。例如,鲁迅先生创作的《药》这篇文章就是以时间、空间和逻辑作为全文的发展线索的;又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则是以作者的情感发展为线索。
每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都会有一个清晰的组织构架,有一个明确的线索。我们在分析其语言表达的时候要注重这些语言的标志,如连接、铺垫、照应、总括、强调等都会是文章线索的发展方向。这些词语、过渡句、概括句、议论抒情句往往是我们捕捉文章总体线索的思路、标志,找到这些标志性的存在,就能更好地分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最终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文风。
综上所述,中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鉴赏是一个“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最基本的鉴赏还是多读书,让自己成为“读书的种子”。因为万变不离其宗,鉴赏毕竟只是外在的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不停读书充电,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最终修成正果,这也是真正拓展我们视野,接触人类智慧,提高自己素养的终极目标。当然,中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应当讲究章法,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只有全方位地对文章进行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才能全面地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与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