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成为一个“审美共和国”

2020-02-23 14:41傅国涌
师道(人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席勒歌德游学

傅国涌

各位童子,大家好!

又到了开学的日子,我读到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布林格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他说,大学的精髓在于讶异、好奇,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保持对未知事物的不懈追求,不断推动知识发展来服务这个世界。

其中他特别谈到哥大给本科生开设的核心课程——

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沉浸在知识和思想的海洋中,了解那些最伟大思想家们如何追求真理,并在与同伴的辩论中,而非通过讲座这类预先知晓的方式,探索生活中那些深刻的问题——这是当世界近乎分崩离析时,对知识价值的再次肯定,再度重视。

无论是保持讶异、好奇,还是对知识价值的肯定,难道不也是小学、中学应该追求的根本目的吗?国语书塾的核心课程——与世界对话,就是要将知识和思想的海洋呈现在你们的面前,让你们从小看到文明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审美力的人们留下的精神资源,人类的智慧、想象和美正是透过他们代代相续,并抵达你们的童年世界,融汇在你们的生命当中。

我深信,在碎片化的知识点之上还有一个更为广阔、更为神奇的人文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为了将我们的小世界与这个大世界连在一起,就是要将我们此刻的有限世界与那个有历史纵深、连接着过去和将来的世界接通。换言之,就是将自己置身于整个文明的链条上,如同“溪边少年”席勒所渴望的——“要将我们短暂的生存,牢牢地固定在那永不消逝的、世世代代蜿蜒迂回的人类发展的链条上”。

我们从低处入手,却是从高处着眼。我们虽是从小处入门,却是要进入一个无比广阔的大世界。这注定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付出无数的时间、艰辛和努力。无论路有多长,重要的是迈开脚步,从童年开始前行。

我想起德国作家莱辛的一番话: “智慧的天意,迈着你不可觉察的脚步走吧!只是不要因这种不可觉察的缘故而让我对你产生怀疑,哪怕当你的脚步似乎在后退的时候!——其实最短的线并非真的总是直线。”请你们记住——最短的线并非总是直线。在人生的旅途中千万不要追求走捷径,要知道在成为“文明的孩子”路上,并无捷径可走。

每个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不可复制,不能重新来过。比利时作家弗朗兹·海伦斯说过一段打动我的话:

童年并不是在完成它的周期后即在我们身心中死去并干枯的东西。它不是回忆,而是最具活力的宝藏,它在不知不觉中滋养、丰富我们不能回忆童年的人。不能在自我身心中重新体会童年的人是痛苦的,童年就像他身体中的身体,是在陈腐血液中的新鲜血液……

他还说: “人的童年提出了他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需要等到成年。”

在某种意义上,人的一生就是对童年的不断回望。这也是我开国语书塾童子班的初衷。在过去的两年中,国语书塾实行的是以母语为中心的人文教育。

我们的课堂立足于母语的理解与表达,常常从花鸟虫鱼或一草一木一人着眼,试图寻找的不仅是灵感,还有心灵的故乡,希望你们在大千世界和自然的丰富面前始终保持讶异、好奇,并在古典与现代、自然与社会、东方与西方之间渐渐确立起知识的庄严价值,而不只是拥有一地碎玻璃渣子般的知识点。

我们的游学,则是在行走中学习,将课堂搬到历史的现场,不仅是开拓你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你们有可能与伟大人物的心灵相遇。许多童子跟我一起到过希腊、意大利、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寒假将前往西班牙、葡萄牙。我们到过富春江、兰亭、绍兴、白马湖,也到过北京、南京、无锡、西安,不久我们将前往嘉兴和海宁,在西湖边上课更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便利。

正是在一次次游学途中,你们开始领悟到世界存在的秘密,不断地超越自己。

爱思考的付润石在佛罗伦萨街头、在芬奇小镇的夕阳和钟声里最初突破了自己,尤其德国归来,他写出了洋洋四五千言的精彩总结《德意志如是说》,他不仅从歌德、尼采、韦伯他们的身上汲取了精神养分,更从浮士德、查拉图斯特拉那里获得了灵感。

爱画画的刘艺婷被古希腊圆形剧场、比萨斜塔、天空之城所吸引,被石头城、白马湖和古老的西安所吸引,不仅画出了一幅幅美好的画,还写出了不少好文章,尤其今年7月她在西安游学途中的习作,常在出人意料处下笔。

爱文学的金恬欣,自南京游学以来,每一次总能写出充满想象的习作,在无锡,她为钱穆旧居写下了《一张旧照片》;在德国,她将席勒和歌德的颜色论连在一起,写出了 《席勒的 “彩虹圈”》;在西安,她一路都有出色的表现,并代表全体童子向西安献词。

爱哲学的李点乐,在法国写出了多篇构思巧妙的习作,比如“先贤祠的会议”,让卢梭、伏尔泰、雨果们一起开会;在德国,她在尼采档案馆的松果中找到了灵感。

当然还有赵馨悦、冯彦臻……她们自希腊一路走来,不仅开了眼界,而且渐渐拥有了与世界对话的自信与笃定,不仅是阅读和写作,还有戏剧表演等方面,都可圈可点。

过去的一年,你们在游学途中演绎过的剧目累积起来也颇为可观了,从威尼斯演的《威尼斯商人》(节选)、老北大红楼演的《幸遇先生蔡》 (节选)、南京石头城下演的《桃花扇·余韵》到比利时梅特林克的故乡根堡演的 《青鸟》 (节选)、无锡顾毓琇故居演的《岳飞》(节选)、西安演的 《荆轲》 (节选)、德国演的 《浮士德》 (节选)等,除了 《青鸟》,黄岳杰教授曾给你们排练过,其他的几乎全是自导自演,你们的演绎非常出色,不是你们演得有多专业,而是你们在表演时释放出的生命热情,你们透过角色理解和把握历史、文学的努力和用心。我相信,这一切都已化作你们人生最珍贵的部分。

不久前,在吸引过歌德、雨果、马克·吐温的海德堡,在内卡河畔、社会学巨人马克斯·韦伯的小白楼前,我曾跟你们分享过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的一句话:“童年看到的世界是图绘的世界,带有它最初的色彩,它真正的色彩的世界。”这个图绘的世界将成为你们生命的底色,或者说一口深井,一个永远不竭的精神源泉,你们可以不断地从中打出水来。

在缓缓展开的人生中,你们将可以不断地亲近那“最初的色彩”,在这个“图绘的世界”,有王羲之、李白、杜甫、曹雪芹,有蔡元培、梁启超、鲁迅、胡适,有但丁、歌德、雨果,有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泰戈尔,有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梵高、毕加索,有米开朗基罗、罗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伏尔泰、斯宾诺莎、尼采,有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你们不仅在纸上领略过他们创造的世界,而且抵达过与他们相关的地方,在他们呼吸过的空间里呼吸过,也许触摸到了他们触摸过的时间,这对于一个人的童年是多么幸运的经历。

我带你们去历史现场上课,就是想让你们摸见他们的心跳,近距离地感受被时空相隔的心跳。当付润石、袁子煊、冯彦臻、李点乐、金恬欣、赵馨悦、曾子齐、解芷淇、陈胤涵、徐朵露、汪语桐、黄云翀、黄若瑜……或在魏玛广场歌德与席勒并肩的铜像下,或在几棵大树下的草坪上演绎《浮士德》的时候,那一刻他们与歌德的心是完全相通的。

在德国的耶拿小城,诗人、剧作家、美学家席勒的花园房子里,我上了《与席勒对话》这一课,那一刻窗外鲜花烂漫,苹果树上长着苹果,虽然席勒早就不在了,但在他住过的房子里,我们仿佛觉得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抽屉里还放着一个没有腐烂的苹果。我想到了席勒说过的话, “美好的心灵好似一个自由的国家,是一个审美共和国。”这正是国语书塾想要达成的目标,愿你们都能从童年起步,立定心志,最终在时间中酿出一个个美好的心灵来,那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审美共和国”。

当我准备写这篇开学致辞时,我想到了遥远的耶拿,也想到了巴黎的雨果故居,雨果在他的长篇小说《九三年》中提出了与“刀剑共和国”相对应的“思想共和国”,雨果的“思想共和国”与席勒的“审美共和国”一样美好,都可以将人带到蔚蓝的天空,他们知道,人生来不是为了戴锁链,而是为了展翅飞翔。好的教育就是要建立一个个的“审美共和国” “思想共和国”。

如果说, “每个童年都是神奇的,自然而然是神奇的。”神奇的童年需要有更多的经历,阅读的经历,演出的经历,游学的经历,这一切将构成一个人最坚实的底部。如果说, “只有永恒的孩子才能把神奇的世界归还给我们。”你们所接触到文明史上的伟大人物无疑就是永恒的孩子,你们与他们的相遇,就是与一个神奇的世界相遇,你们的童年也因此变得神奇。你们,将成为 “文明的孩子”,甚至成为“永恒的孩子”,可以将神奇的世界带给其他的人。要记得,你可以成为一个“审美共和国”。这是多美的事,那就从丰富你们童年眼中“图绘的世界”开始吧。

猜你喜欢
席勒歌德游学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歌德的书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