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张淳艺
范家小学是一所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的乡村小学,只有51个学生,但它有一特征让不少人惊讶不已:没有一名学生戴眼镜。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说,学校并未刻意去预防近视,都是常规的预防。他认为: “这个主要跟孩子玩耍的时间长短有关。”(1月1日《中国青年报》)
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攀升的背景下, “学生没人戴眼镜”形成的鲜明反差,让籍籍无名的范家小学一炮走红。在范家小学,校园有多大,操场就有多大,孩子们可以任意在室外玩耍。即使是上课,也有三分之一的课是在室外。放学后,当别的孩子走进辅导班,范家小学的孩子们却走向山林田野;当别的孩子熬夜写作业时,范家小学的孩子们已经进入梦乡。
在赞许范家小学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其教育模式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下,并不具有“普适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农村教育氛围宽松,才给了孩子自由玩耍的土壤;城市教育竞争激烈,根本不允许学生们像范家小学的孩子这样,享受慢学习、慢生活。然而,这种以透支孩子健康为代价的教育竞争,难道不是我们在自寻烦恼,自尝苦果吗?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踮脚效应”,当电影院里有人为了能获得更好的视野而站起来时,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跟着站起来,最后大家都踮起脚来观看电影。这样不仅很累,观影效果也很不好。当前,我们的教育就面临着“踮脚困境”。每个人都巴不得让孩子早学一点、多学一点,其结果是导致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应试教育的牛角尖越钻越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老师和家长只能被裹挟着,一路跌跌撞撞地前行,生怕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 “无眼镜学校”只能成为个例,不可复制。在报道中,有生活在城市的父母特意把孩子送到位于乡下的范家小学,可以折射出公众对于教育焦虑的反思。从整个社会来看,推动“生本教育”的理性回归,还有赖于制度的引导和观念的纠偏。教育领域的竞争固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希望,这种竞争是健康的、全面的,而非畸形的、片面的。当“无眼镜学校”能够成为更多学校的金字招牌,拥有明亮的眼睛、健康的体魄能够让更多孩子感到骄傲自信,教书与育人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