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志慧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7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指出,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1]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拓展受众多维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使受众的阅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这些变化对受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阅读形式发生根本转折的关键节点。越来越多受众的屏幕被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分享,“10万+”等“美文”充斥。如何“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如何满足受众对阅读智能化、多元化、社交化的多样需求,是现阶段阅读产品的制造者——编辑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据中国网信网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 年底提升1.6 个百分点。截至2019 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较2018 年底增长2984 万,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较2018 年底提升0.5个百分点。与五年前相比,移动宽带平均下载率提升约6 倍,手机上网流量资费水平降幅超90%[2]。从统计情况看,手机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平台。作为受众需求与科技对接、承载信息的媒体这一时代产物,手机、互联网等作为阅读平台,更需时时进行技术研发。受众需求迫切要求阅读智能化。
从传统纸媒到移动互联网,从微博、微信到各类客户端,受众阅读方式日益多元。据统计,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较2018 年底增长2598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 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受众最主要的阅读方式,受众在信息获取、阅读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阅读类App 为例,阅读类App 是读者新型阅读最广泛的平台,目前该类App 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App,如“凤凰新闻”等;二是以传统纸媒为依托的App,如“豆瓣阅读”等;三是原创类App,如韩寒的“ONE 一个”等。各阅读类App 通过开设公众号,扩大自身影响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资历的读者。
传统阅读中,受众在阅读时只是接受信息的单向传递,无法实现及时的互动。而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受众阅读方式的转变。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实时交互和社交平台的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智能交互、微信、微博等,进一步强化了社交平台和受众之间的社交关系。手机是个性化的私人媒体,手机上下载的App、浏览过的网页、检索过的信息等,无不体现着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而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又体现在某类受众的群体需求中,社交分享已然成为受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平台已成为受众获知新闻、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们现在正处于碎片化的时代,碎片化的阅读也会进一步增加。正如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所描述的,“可以获得的事实、背景和观点像海啸一般。这样的海啸无时无刻不在冲击我们的屏幕”[3],我们的生活、工作、阅读都是如此。碎片化时代,很多阅读类产品应运而生。人们稍有时间就会“紧盯”诸如“十点读书”等公众号,社交媒体占据了大量时间,我们的时间正被割裂。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阅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对编辑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5G 带给人们从文字到“身临其境”的阅读新体验[4]。高网速让流畅的“人书互动”成为可能。结合5G 高速度、低时延、大容量的特点,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联通联手开发了多个新阅读场景。戴上VR 眼镜,读者就能置身于书中描绘的场景,比如登上一艘大船,在海妖的歌声中阅读古希腊史诗《奥德赛》;或者一边在故宫博物院里漫步,一边读古诗等等。全新的阅读方式颠覆了受众以往的固有阅读模式——从原来纸本的阅读到身临其境面对面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使受众获取信息内容、满足知识需求的同时,享受着话语表达的自由,分享着互动带来的快乐。
编辑应多元化地搜集信息。阅读方式的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编辑可通过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对受众使用下载的App、浏览过的网页、检索过的信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受众阅读的关注点,敏锐洞察受众的阅读需求,进而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编辑应保持与受众的互动。在多种互动模式传导下,受众的评论、反馈会直接影响到编辑对选题的策划。意见经由评论社区直接反馈给编辑,有助于编辑及时调整栏目设置、更新产品内容,提供更符合受众需求的产品。互动性不仅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更扩大了阅读生产的影响力,进而扩大了出版的经济效益。
科技的不断进步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随着VR、AR、MR 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阅读的方式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受众的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文字、插画组成的传统阅读。新媒体时代,各类精神产品都以高效、简约为前提。“发掘不同用户对知识、体验、阅读习惯的各层次需求,开发出跨平台、跨形式、跨领域的创新内容产品”[5],为受众提供多元的阅读方案是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编辑要瞄准受众需求的产品,借助大数据平台为受众进行更精准的推送,提供更智能的服务。
随着手机、互联网用户的增长,阅读方式、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阅读需要依附技术平台加以实现。而移动阅读就很好的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使阅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但无论哪种阅读,受众都是其核心。在共享经济下,编辑更应注重文化产品的匹配性、评价性功能。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成为信息扩散的重要平台。编辑可通过各平台受众的浏览、点赞、评论等阅读行为,对受众的浏览路径以大数据为支撑进行挖掘分析,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精确定位,进而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推送,做到真正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加强对在线图书馆、网上书店、博客等新媒体的引导,推进阅读网络化、信息化,使读书活动更加形式多样。这样的阅读方式发挥着强有力的文化建设功能,从形式内容到思想,能够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阅读可能的同时,也对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信息搜集的多元性和互动性、注重选题策划的精准性和智能性、注重阅读推广的匹配性和评价性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编辑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