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0-02-23 11:31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苏元学校苏新龙
亚太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概念习惯思维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苏元学校 苏新龙

学生学习基础不好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存在问题,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养。

一、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开端

(一)严格要求上课前一分钟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养成上课铃响之后才开始进教室准备课本、练习本等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将要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文具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一响就要安静下来,同时要对学生怎样坐、回答问题时怎样站等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正确运用课前一分钟

初中数学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课前一分钟将上节课内容在大脑中快速地回忆一遍,如果能够勾起全部回忆,则能起到巩固作用;如果回忆还有问题,则可浏览课本或笔记进行复习,做好上课准备。这样一则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二则为本节课学习夯实基础。

(三)引导学生建立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比如经济问题中的数量和钱的计算应用,几何问题中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应用等。让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去生活中发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过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受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冲动、善于感情用事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课堂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教师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为其创设真实的情境,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次,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认真听清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学习要求,从而熟练掌握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再次,学生不仅要听清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还要将教师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铭记于心;最后,知识和例题讲解完后,既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帮助其及时解决困惑,还要做课堂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厘清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才能沿着知识发展过程认真听课,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性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向学生讲知识点、分析例题、教公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盲目地做习题、套公式。这种忽视学生个体主体性且单纯依靠学生死记硬背与模仿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数学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教育者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有知识经验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还要为学生提供大量从事数学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为有效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首先要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其次,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为“活动式”教学;最后,使学生处于更加开放、自由和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生必须准确理解数学概念,而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前提条件是要正确地表述数学概念。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防止并纠正概念表述常见的错误,比如以偏概全、减少内涵、偷换条件、混淆概念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使用数学语言时一定要严谨,尤其在概念的讲述上,一定要对重点字、词进行反复推敲,从而一字不漏地表述给学生。中学阶段,各个概念之间有较大的相通之处,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相通之处,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而且有利于教师今后顺利地开展概念教学。

(六)训练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的大量数学知识就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既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顺利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大量心理实验表明,初一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这一时期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习惯。第二,在教学中不仅教师要不断地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尤其在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表扬并给出最佳解释,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言语思维的习惯。第三,当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回答不出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否定,而应给出相关提示,从而引导学生将问题回答得更加令人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第四,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方面尝试各种不同的组合。第五,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觉参与其中。第六,要学会劳逸结合,注意放松大脑,从而从多个领域思考问题并产生灵感。

二、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让学生懂得思考、学会思考

教师应通过课堂经常性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活动模式,养成懂得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公理,通过区别、类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运用自如。

(二)学会做练习

在数学教学中,检查练习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或看到这样的现象:“练习是做了,但忘了没有拿。”“做在一张纸上,怎么又丢了?”在课堂上做练习时,学生随意撕下一张纸胡写乱画一通……因此,严格要求学生应该有一本正规的练习本(可以是新本子,笔者平时是要求学生用上一个学期作业合订本的背面),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时标明“练习P56,第2 题”等字样。因为部分学生运算速度较慢,节奏跟不上,一旦课堂完不成,可以留下余地,接着上课或进行新的练习,然后课下继续完成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

(三)经常性提问

经常性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个方面。教师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切忌设置学生随口就来、张口就答“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滥竽充数,也会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提问有利于及时排除学生思维障碍,激励学习。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内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使学生在提问中学习知识,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教师也要充分适时表扬,注意引导,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这种学习行为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持续发展。

(四)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其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要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听,固正纠偏,不嘲笑其他同学的错误;在课外要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解疑,共同提高。

(五)适时做好数学课堂笔记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时时去记、堂堂去记,也不是简单地抄写,而是要求学生在听课中通过自己思考、逻辑推理解决疑难,对于比较重要的定理、公式、推导过程等知识点,适时做好数学课堂笔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效率。

三、抓好课后巩固应用环节,达到持续提高

(一)课后及时复习

按照以前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课后不复习,直接开始做作业。但进入初中后,这种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就会忘掉以前所学知识,或者对已学知识似是而非,不能熟练应用。因此应该提倡学生在课后先阅读课本及笔记,充分消化,及时复习,巩固提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再开始完成作业。

(二)养成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

数学作业不应该依赖别人,而应自己独立完成,实在不懂时再向别人请教,要问到自己确实明白为止,坚决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学生要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做好订正,倡导使用纠错本。教师定期翻阅学生的纠错本,在跟踪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调整下一步教学策略。

(三)倡导使用精华本

教师在教学时,会涉及一些特殊的题型、巧妙的解法、关键的技能技巧,倡导学生记录在精华本上,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增长见识。学生自己学习时,同样会接触到一些典型的例子,做好记录也是一种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督促,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概念习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