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20-02-23 11:31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枹罕中学牟正清
亚太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子结构原子分子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枹罕中学 牟正清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非常之大。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是,化学教材中那些烦琐的符号、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推理判断等,使刚上九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化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是“第二门外语”,也使学生产生了对化学的学习畏惧感,学习兴趣更无从谈起。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也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本人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刻体会到只有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优势,才能使所带班级绝大部分学生迅速产生喜欢化学、想要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成绩不断进步,收到很好的成效。下面,本人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

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向学生展示物质与物质之间奇妙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颜色、状态、气味、温度等的改变,能够为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各种刺激。发挥好实验教学的优势,才能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首先,要抓好化学的启蒙教育。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尤为重要,第一节课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笔者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演示了“魔棒点灯”“小猫变色”“饮料瓶变瘪”“仙女散花”“水中燃烧的蜡烛”等实验,学生都感到不可思议,好奇心使他们想学习化学,也使学生快速走进了化学的殿堂。

其次,要特别注重平常的化学演示实验。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每学期化学演示实验有100 多个,平均每节至少1—2 个演示实验,而学生实验只有七八个,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每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相对比较少。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开学几周的演示实验中,始终会找一两位学生做实验助手,笔者边操作边说明操作要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到第三单元的知识学习时,在正常的化学课中,只要有演示实验,都由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上讲台轮流做演示实验,每组两人,相互合作,简单说明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等,并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即使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不规范的地方,其他同学都乐意帮助,及时指点,相互纠正,规范操作实验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同学们上课热情高,都想上台去做实验,参与化学实验的意识强,兴趣非常浓。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习了化学知识,并能说出反应的实质、注意事项等,既增长了化学知识,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又能逐渐培养规范操作化学实验的科学素养,化学成了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学生相互帮助,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对学生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积极的影响。

二、努力创设真实情境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空洞的化学知识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喜欢化学课的情绪,有时会出现厌学逃课的现象,这会对学生继续学习化学形成精神和心理方面的负担。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笔者在讲授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知识时,首先,引入与火有关的词语“煽风点火”“火上浇油”“釜底抽薪”“水火不相容”等,让学生分析这些词语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很自然地引出燃烧的相关内容。然后,播放实际生活中火灾现场的灭火、救助情况等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是利用什么物质灭火的以及其中的道理,进一步了解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加油站、加气站等公共场所各放置何种类型的灭火器,以及假如我们上课的教学楼发生火灾,师生怎样做才能获得自救和救助。让学生合作探讨,交流自救的办法措施,并让每小组的同学发言,总结经验。最后,在铁簸箕上让学生点燃废弃的纸片,当火烧得正剧烈时,让两名学生用师生自制的灭火器进行灭火(注意安全,可以让学生戴上防护面具和防火手套)。大火迅速被扑灭了,课堂气氛也迅速被推向高潮。这堂课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学习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悦,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参与兴趣浓烈,课堂教学轻松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三、发挥家庭小实验的作用

化学课本上呈现的精彩变化,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与丰富多彩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相比,家庭小实验就是锦上添花。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自己亲手设计进行操作、观察,直观、鲜明、生动,所要开展的家庭实验是学生没有做过的但与课本知识、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实验,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庭探究实验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生活与化学”的真实情感。

如,笔者在教学生学习碳酸盐和酸的反应前,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家庭小实验: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适量的纯碱或洗净的碎鸡蛋壳或水垢,然后加入一些食醋(最好是醋精),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且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纯碱、鸡蛋壳、水垢里可能含有什么离子。当第二天教学“碳酸盐的性质”时,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在学习过碳酸盐的性质后,笔者还让学生在家中自制汽水:在约500 毫升的饮料瓶中加入2.5匙白糖和适量果汁,加入10克小苏打,注入凉开水450毫升,再加入10 克柠檬酸,立即旋紧瓶塞,摇匀,放入冰箱。过半个小时后,就可以喝到清凉甘甜的汽水了。学生兴奋不已,都跃跃欲试,准备回家去“制造”汽水,学习化学的兴趣油然而生。

四、在复习总结中回忆实验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还要及时回过头复习总结已学过的知识,使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能够得到巩固并加以应用。相比九年级其他学科,化学知识的复习总结中多回忆当初的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化学知识。

如,在复习总结第二单元课题三“制取氧气”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所做的实验,思考:实验室制取氧气,需要的原料有哪些(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分几类(两类: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需要的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气管、集气瓶、水槽);操作过程(查装定点收离熄);如何检验是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复燃即可)。教师随机把学生回忆答出的问题列在PPT 上,让学生逐渐形成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链,并用实际问题加以深化和应用。如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该药品的类型(固液不加热型)可以用上述哪些实验装置?又如何操作?如何检验、验满?在提出新问题后,有利于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复习巩固得到升华,增强了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发挥分子结构模型的“实验”作用

我们知道,在学习化学认识物质世界变化的过程中,有宏观和微观两种认识途径。宏观的变化可以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中直观地感受到,并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微观的变化在教学中很多是用微观结构模型图来表示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画分子结构模型图,或用多媒体PPT 来展示化学变化的实质,即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抽象,很枯燥,难以理解分子和原子等化学微观概念。

为此,笔者在讲解第三单元第一节“分子和原子”时,先用实验说明了分子的特性后,让三名学生上讲台各展示一个氧气分子结构模型●●,一个氢气分子结构模型○○,一个水分子结构模型○●○(氢原子和氧原子大小不一样),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分子。然后,笔者让三位学生把各自展示的分子拆开●○,告诉学生这个微粒是原子,于是学生逐渐了解原子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接着,笔者又让两位学生上讲台,各展示一个水分子结构模型,拿到一起○●○○●○,提问:这是几个水分子?紧接着让两位学生把两个水分子拆开,各拿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提问:这几个更小的微粒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把两个氧原子连接到一起●●,提问:这是什么?把两个氢原子连接到一起○○,提问:这是什么?共有几个?再问:原来这两位学生展示的是什么分子?现在又形成了什么分子?由原来的分子形成现在的分子,经历了哪些途径?在水分子结构模型“实验”中,学生直观地看到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马上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分子、原子的概念。同时,笔者借助多媒体PPT 展示化学变化的过程,来强化微观概念的形成,并让学生画出水分子结构示意图发生分裂及重新组合的各微粒示意图,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可以说,这堂课中,有“实验”,有活动,学生感到不枯燥,参与兴趣浓,很好地理解了微观概念。

综上所述,兴趣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育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创新化学教学中的实验,不断激发学生喜欢化学、想要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使兴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的课堂中,去享受化学世界轻松、愉悦、新奇的变化,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分子结构原子分子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分子的扩散
三步法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外电场中BiH分子结构的研究
丙烯酸酯类降凝剂的Monte Carlo模拟计算及分子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