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心灵与自然的深度契合——记一场雪生发的写作之旅

2020-02-23 08:48
语文天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雪花思维学生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越是深入持久地思考,越是恒久地震撼心灵,那就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和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灿烂星空”就是指我们置身其中的大自然。千百年来,令人敬畏的大自然以其博大而灵动的面貌,让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生发诸多感悟,为之吟诵而成就了众多经典美文。

这些对自然的感悟,是人们在某种情境下对自然的体会和感受,是心里突然生发的一种奇妙顿悟,是思维活动从量变到质变产生的高度创造力。它看上去可遇而不可求,完全是灵光乍现、不可捉摸,实则是在一定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启智下水到渠成的语言表达。正因为如此,我以突然而至的初雪为契机,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雪的世界,开启了一场“感悟自然”的写作之旅。

一、延展观察视域,“立体化”感悟

当前,中学生作文普遍重叙述,轻描写,记叙时滔滔不绝,描写时却语言干瘪、千篇一律,鲜有佳作,原因可能是对自然太过“熟悉”,难以调动慧眼、敞开慧心。因此,教师要不时给学生展现自然“新鲜”的一面,引导学生打破旧有的一贯的观察方式,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全方位、立体化地接触自然,将学生与自然之间拉开距离,使之对自然产生意料之外的美的感受,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向度。

因此,在学生惊喜地欣赏纷纷扬扬的大雪时,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关闭视觉带来的平常印象,充分调动所有感官来体悟雪给予我们的多重感受。于是,奇特的一幕出现了:有的学生闻雪花,有的学生抚摸雪花,还有学生用舌尖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雪。现场情景虽令人忍俊不禁,但学生用一种不一般的陌生化的方式走近了雪,从而有了新奇的发现。一名学生笔下出现了这样的雪:

雪如神鹤翩跹起舞,又似玉蝶舞动美丽的身姿,更像散落的梨花瓣,缓缓坠入人间。青瓦覆上一层洁白的天鹅绒,安详地睡了;红砖砌上一条条润玉般的花边,满意地笑了;天地如一块巨大的面包,裹上了甜甜的奶酪。我忍不住用舌尖轻轻地触碰了一下,甜丝丝的冰冷里竟还有一丝冰淇淋的味道。我一抬头,雪花迫不及待地朝我奔来,温柔地揽住我,犹如思念已久的故人阔别重逢。我张开双手,好像拥抱了这温柔的冬天。

二、甄别具象特质,“个性化”感悟

自然是共性的,更是个性的,万物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树与云不同,云与雪花不同,雪花与树也不同;一棵树与另一棵树不同,一朵云与另一朵云不同,一片雪花与另一片雪花也不同。即便是同一棵树、同一朵云和同一片雪花,也不尽时时刻刻相同。有了这种认识,就可在感悟自然时适时运用比较思维,比较不同事物,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特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产生个性。调动学生的比较思维,准确选择比较对象,从而更准确更清晰更个性化地体会事物当下的特点,写出活生生的“这一个”,“这一个”的特点也就打上了写作者的个性烙印。

因此,我启发学生将视角从宏观转移到微观,从局部入手,从细节着眼,感受不同时间里雪景的不同特点;或感受不同环境下雪的差异。学生陷入沉思,一阵沉寂之后,一名学生习作中出现了这样的比较:

一场雪的来临,就似与人的相知相识。初见时,雪来得很缓,零零散散,似几只淘气的小精灵,莽莽撞撞脱离队伍率先而至。他们面对人间好奇地东瞅瞅西望望,调皮地选择一处舒适的地方栖息;再见时,雪来得很急,纷纷扬扬,似一群生气的孩童,不知在跟谁赌气,撅着小嘴不停奔跑,仿佛急于将满腹委屈向大地妈妈倾吐;沉寂过后,雪是安静的,似一位寡言的智者,低头沉思,回想一世的荣辱与哀乐。

三、探究文化内涵,“纵深化”感悟

如人类社会有其历史发展过程一样,有灵且美的自然万物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此时此刻,人们眼中的一个具象化存在的自然形态,是裹挟着历史风尘、饱经岁月沧桑发展而来,又必将随时间变迁演变而逝去。每一个自然生命都必然有他的来处,也必定有他的归途。当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运动的思维看待自然生命,由眼前的这一刻想象开去,思考并感悟他来自何方、因何会来、归于何处、何时会归,将思维向历史纵深处拓展,探究其文化内涵,便可培养自己感悟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于是,我引导学生从眼下落雪的这一刻回溯雪的起源,具体想象雪的命运,想象岁月对雪的安排,想象各种各样的境遇对雪的影响,想象雪的未来和结局。这种“胡思乱想”看似毫无规则,实则往往能诞育真正具有文化意义的思考。一名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

初雪是冬天馈赠给大地的第一份礼物,也是相逢时最唯美的际遇。初次相见,那可爱、活泼的小精灵便莽莽撞撞闯入母亲的怀抱,紧接着,那舞动着长袖,旋转着长裙,婀娜多姿的妙龄少女如期而至,无声无息,仿佛在含情脉脉地注视这个无法言语的奇妙世界。飘啊,旋转啊,跳跃啊,少女们尽情舒展轻盈的腰肢,最终卧入天鹅绒里,如一滴渺小的水珠轻轻落在草叶上。不知不觉,太阳出来了,天使的眼泪晶莹剔透,闪烁着点点银光,回到了属于他们的天堂。

四、追寻心灵交融,“共生化”感悟

苏东坡望水观月领悟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从而释怀超脱;李白将敬亭山视为知己,感悟到“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境界;柳宗元被贬永州,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于是“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们在感怀并摹写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聆听万籁的同时,将身心沉浸其中,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渴望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境。由此,我们要表现的是人化的自然,是“我”的自然,而不是空洞无我的自然,从而揭示自然的精神内核。

鉴于此,我启发学生将“雪”视为和自己一样的生命个体,思考自己与雪的关系,即“我”与“你”的关系。这一思考角度对于学生难度较大,但这是感悟自然中最难能可贵的一面,一旦进入,便可绽放灿烂的“素养”之花。一位学生写道:

我独自徜徉在这飘雪的深夜,眼前点点繁星,纵有疾手,伸出不可捉其一片;虽有白目,一刻不能得其数。坦坦鱼肚,伸足便破坏其原有形态,欲吞噬我,欲永久让我滞留;是不是造物者心碎了一地,笑含泪珠,撕碎枕囊,抛向人间?四面极静了,似乎听见了雪痛哭之声。收住眼泪吧,夜还长,别让泪水把自己烫伤。我与这雪,究竟谁是谁生命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点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有灵,感悟有法。感悟的方法也是思维的方法,没有疆界的自由感悟是延展学生思维的天地。唯有始终关注人的思维发展的教师,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真正的启蒙者和引路人。感悟之要义,即在于此。

猜你喜欢
雪花思维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赶不走的学生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雪花
淘气的小雪花
学生写话
小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