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雅安市汉源县把就业工作放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首位,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把握《汉源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里“1”个就业政策主线,分类制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户、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N”个特殊重点群体专项服务计划,构建汉源特色“1+N”就业政策体系,有效破解疫情对就业的严重影响。今年以来,城镇新增就业1781 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7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38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农民工100%就业,贫困户家庭至少1 人实现就业,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全部实现灵活就业。
落实3 个“一对一”构建“招聘—求职—就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即企业招聘一对一、求职指导一对一、就业签约一对一。成立企业招工服务专班,实施“一人包一企”措施,为企业提供招工用工动态服务。设立求职指导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30 名,24 小时为城乡求职人员提供求职意愿登记、岗位匹配推介等职业服务。组建劳动权益专家团,以单位劳动监察员和仲裁员为主、社会律师为辅,为成功招聘的企业和实现就业的求职人员提供免费的用工风险指导和劳动权益维护培训,切实保障企业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为223 家企业提供招聘服务,推送就业岗位7万人次,开展求职指导2100 余人,提供用工保障服务5380 余次,促进1000 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帮助贫困户就业6400 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万余人。
打造“两园一地”就业载体,即孵化园、产业园和见习基地,构建“见习引导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成产业”的“一整套”就业引擎。全领域和全行业建立见习基地,广泛吸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返乡青年见习,将创业培训嵌入见习指导,挖掘潜在创客。提供直供式孵化服务,将潜在创客免费植入孵化园区,“牵羊式”为潜创者提供项目选择、市场评估、创业注册、经营管理、风险防范等全方位指导,成功将潜创者转变为创业者。着眼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创业项目,大力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吸纳就业奖补、稳岗补贴等政策,将就业产业化、产业规模化、规模园区化,着力建成一套完整的就业载体系统。目前,已建立就业见习基地10 个,涉及18 个行业,吸纳见习60 人,挖掘潜创者20 人,建成孵化园和产业园4 个,成功孵化创业项目8000余个,累计发放就业创业补贴416.48万元。
坚持县、乡、村三级“一网体系、多点监测”原则,采用“大数据+小分析”工作法,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贫困户、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县域人力资源状况,按季开展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做到就业实时登记、失业及时监测、援助精准施策。目前,全县已建立监测点241 个,其中县级1 个、乡级30 个、村级210 个,铸成一张坚不可摧的失业“防护网”,监测农村劳动力17万人、贫困劳动力18607 人、失业人员457 人、高校毕业生10365 人,并通过“防护网”落实失业保险待遇310 人共计167.35万元,失业保险补助金130 人共计23.6万元。
强化“校企联办、产学双制”机制,在培训与就业之间画上“互通桥”,充分将“学校与企业、培训与就业、学业与产业”有机一体化,构建新时期技能提升就业体系,提高技能就业率,切实发挥职业培训实效性。坚持“应培尽培、有培必就”的原则,一方面采取“培”在学校、“训”在企业的订单式培训,确保培训后就能就业;另一方面开展企业岗前培训、师带徒培训、新型学徒制就业培训,解决学习培训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确保学以致用、用则生效。截至目前,已开展电工、焊工等各类培训980 人,其中228 人在企业就业,727 人自谋职业,25 人自主创业,培训就业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