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把“稳就业”放在工作首位,建立五项工作机制,找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突破口,大力推进政策落地落实,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截至7月,参训企业166 家,培训职工11551 人次,拟拨付资金3576.24万元,兑现培训资金1198.09万元,在成都市各区(市)县中排名第一。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培训“线上”宣传活动,让“线上小喇叭宣传”撬动起企业服务“大培训”。建立“一微一Q”企业交流信息平台,通过微信培训群、QQ 交流群及时发布培训相关补贴政策,详尽解答并精心指导企业开展培训备案、补贴申报等相关工作,帮助520 家企业实现了信息的交流互通。召开线上就业政策公开课,解读企业培训方面的政策要求,为全区500 余家企业的10000 余名职工提供了课程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号、人社官网、“香城职通车”等平台及时推送企业培训政策、资金兑现等方面的信息,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的落实情况。
积极改变工作角色,从“企业上门学政策”转变为“专班上门送服务”,在服务中突出及时性、精细化,有效提升企业开展培训工作水平。区人社局建立了企业培训对接工作专班,由分管副局长督导,就业局业务科室全面跟进,业务骨干成立企业培训工作指导小组,按照“人社局+镇(街道)+企业”分片分行业制定服务对接方案。深入镇(街)、园区、企业和行业部门,形成“一园一企”服务机制,通过“面对面”实现“一对一”的交流指导。由局领导带队,走访区内重点企业12 家,针对企业特殊行业培训现状,了解企业培训需求,帮助企业匹配合作学校,完善培训方案。
适应企业需求,积极开展企业培训跟踪服务,点对点开展培训服务,用订单式培训让企业“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有效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积极引入成都市内高质量职业学校,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补足新都区技能培训载体短板。如引入成都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四川锅炉高级技工学校、成都均衡营养保健技能培训学校等,借助他们在行业的培养优势,与新都区重点企业进行自主匹配,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帮助参培企业做实做优各项培训。以全区机电装备、家具、食品、医药、物流五大支柱产业人才为依托,大力开展区内企业技能人才培训计划,鼓励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老带新”“项目制”“品牌打造”等内部培训提升工作,指导并鼓励企业扎实开展提升培训。目前,开展疫情期间线上培训38 家,稳定企业职工岗位1229 名;开展新晋职工培训23 家,对1572 名新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对8 家认定为困难企业的664 名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47 家重点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培训,提升技能岗位5539 个。
针对不同培训方式,分重点、分行业发挥部门和园区协作优势,开好“圆桌会”,唱好“同音符”,各方共同发力,统筹推进培训落地落实。充分发挥镇街、园区“一线”接触企业优势,形成镇街摸底、园区梳理、部门核实工作态势,掌握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开展跟踪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如联合家具产业园探索木工项目制培训、指导京邦达完善智慧物流项目制培训、协调中车集团开展轨道交通行业的项目制培训等。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配合协作,实现信息互通。如调取社保新参加职工数据推进岗前培训、依据稳岗返还联席会认定企业名单推进困难企业培训、指导民政部门推进养老护理项目制培训等。
在积极做好企业培训工作同时,从资料备案、审核、拨付等流程入手,实现培训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的“两同步”。建立人社系统企业培训资金拨付网上预审制度,企业通过网上推送申报资料后,区人社局安排专人进行实时审核,实现申报资料一站式审核。对审核通过的企业培训项目,按照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及时快速兑现预拨款,提高了企业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