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佚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湘商文化教育,是指运用湘商文化开展教育教学,培育新时代湘商人才,在这里特指湖南高校的湘商文化教育,尤其指商科高等学校。“一带一部”战略,作为新时期湖南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当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今后,必将绽放更绚烂的光彩,引领湖南走向崛起。在“一带一部”背景下开展湘商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创新,能瞄准方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开展人才培养,有的放矢的将湘商文化传承下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以期达到最优的效果,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能助力湖南建设发展的优秀湘商人才。
高校的重要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此基础上,湘商文化育人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湖湘人文底蕴,德技并举、商学合一的新时代湘商人才,这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湘商文化的职业意识、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等输入到学生头脑中,入耳入脑以及入心,在身心血脉中根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一带一部背景下,湖南高校尤其是湖南商科院校,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湘商。那么这就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完善,要求形成系列文化课程开发、文化课堂教学、文化活动实践等为一体的工作链条,把湘商文化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质量就业是每个学子的深深期望,也是每个学校的的期望,而现代企业所要求的诚信意识、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等,在湘商文化精神中均已包含。那么,将湘商文化内涵和优秀成果传递给学生,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将给高质量就业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湘商文化传承千年,在“一带一部”背景下又绽放出新的光彩,它其中蕴含着诸多优秀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优秀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就是湘商文化教育的宝贵财富。当前,对于湘商文化教育传承与创新该从湘商文化宝库中汲取什么样的具体内容,如何寻找与湘商文化结合的切入点,如何建立湘商文化与专业课程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联系,如何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而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
在中国,高校是人才聚集之地,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这无疑就要更加注重教育模式创新,将湘商文化融入高校文化教育当中,以润物于无声的方式悄然沁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湘商新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好文化的作用必须正视新媒体新技术的作用,要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等这些新形式,让年轻学生能充分接触、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湘商文化。目前湖南商科院校的文化育人教育方式仍以普通的公共课、选修课为主,微课几乎没有,翻转课堂的运用也很少,缺少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文化育人机制在近几年不断发展,但是,大多数湖南高校的文化育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并不完善,缺少创新,缺乏规范。而湖南商科院校在开展湘商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考核评价的制定标准不一,缺乏统一而科学的衡量标准,这就使得广大教师们各行其道,自由发挥,从而导致难以对其运用湘商文化进行育人的水平进行评价,进而影响到湘商文化育人的效果。
商科院校文化育人的要素主要包括信仰、规范、符号、技术等。在一带一部背景下,湖南商科院校开展湘商文化育人,就要做好湘商文化育人要素的融入渗透等工作,而这些要素的融入与体现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而是交糅杂错的。所以,这就需要着力构建湘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素质体系,保障体系,四大体系协同推进,催动湘商文化育人要素的融入与育人系统的优质运行,从而达到高校湘商文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湖南商科高校应集中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等,紧贴湖南“一带一部”战略背景,研究开发出包括湘商的商业组织、湘商的商业思想、湘商的商业教育、湘商的企业制度等一批湘商文化系列教材,大量印制出版,并在所有湖南商科院校推行使用。在使用中主要是注重必修课、选修课、培训课三个方面。一是必修课的设计。高校中以必修课为最佳,因为必修课是课堂教育中的进行知识输入的最好选择。结合必修课的特点,将湘商人物、湘商思想、企业制度等作为必修课程,赋予一定学分,以每两周一节课以上为宜,覆盖全校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各个年级各专业。二是选修课的设计。结合选修课的特点,将湘商建筑、湘商习俗、湘商遗存等作为选修课程,且作为限制性选修课在商科高校里推行,课程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三是培训课的设计。培训课是指以主旨讲座、论坛等为主的课程。既可以在各商科院校设立湘商文化讲堂,邀请湘商企业家代表、湘商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等来讲座,也可以由牵头单位组织宣讲团队进行巡回讲座,使广大学子在了解吸收湘商文化的同时,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一是打造课程湘商文化。这是对于湘商文化课程而言的,是指湖南商科院校都应该对湘商文化育人高度重视,其所有专业课都要把湘商的职业意识、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等融入到教学中,即在专业课中讲授湘商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梳理湖南商科院校各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湘商文化教育元素,以及所承载的湘商文化教育功能,在进行认真提炼,总结归纳后,纳入学校教学大纲,融入专业课讲义内容,传者要将这些知识点作为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输送给受者,而这些知识也应当是考核的关键知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一般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需要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这需要组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研团队并对团队成员针对性的加强培训,综合运用翻转课堂、情景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到课率,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进而提高抬头率,以及点头率;同时,还要注重开展专题式教学,以专题的深度、厚度和高度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说服力以及感染力;推出一批“精彩教案”,一批“精彩课件”以及一批“精彩课堂”,用这三个“一批”来让湘商文化精神通过传者在受者中入耳入脑入心。三是融通产教融合过程。从一定程度上说,湘企文化代表着湘商文化,利用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等重要阵地,融合湘企文化,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在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过程中,培育具有湘商精神、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新时代大国新湘商。
一是双创大赛锻炼。国家级的有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湖南省的有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长沙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各个高校也有自己的双创赛事,因此,可将双创竞赛从上到下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个层次,由此可以建设商科专业四级竞赛体系,从学校每年举办“双创竞赛月”,加强人才培养选拔,到选派优秀学生组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对广大师生、对学校自身、对社会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二是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即是国家战略,更是湖南商科高校培养新时代湘商人才的重要一环,这需要各高校建设湘商创业园区,打造湘商众创空间,号召学生在园区自主组队创建公司,学校与湘商企业共派导师进行指导,促进孵化,以此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构建湘商创新创业大赛,既要富有湘商特色,又要与国家和地方的双创大赛相融通,以赛促练促教促学。三是社会实践培养。社会实践是商科院校培养学生具有商务实践能力、湘商职业意识以及湘商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湖南商科高校学生在湘商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可组建“校园湘商先锋队”等先进性团队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开展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助残帮贫公益活动等,让广大学生在崇商重商的同时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担当,德技并举、培育商道大德。
一是提高科学认识。虽然在湖南商科院校和湘商群体中,逐渐对湘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了一定认识,但是,湘商文化的价值与作用等深层次内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这就需要在集中精干力量进行湘商文化科学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成果开展科普宣传,用科普的方式,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湘商文化传承理念,了解湘商文化内涵,不断深化对湘商文化传承规律的认识。二是出台政策制度。湖南省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湖南异地商会建设支持湘商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但更需要制定和完善促进湘商文化传承的相关规定,制定湘商文化育人的实施办法,并保证湘商文化教育的经费投入。三是制定具体措施。在湖南省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由一所湖南高水平商科院校牵头成立湘商文化教育协作联盟,整合力量,打造工作协同与交流互通平台,全面推动湘商文化育人;同时,运用网上+网下的组合方式,宣传湘商文化育人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文章从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完成办学根本任务的需要、促进高质量就业的需要这三方面对一带一部背景下实施湘商文化育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为路径的找寻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而摆出存在的问题,能在肯定当前育人成绩的情况下正视不足,直面缺陷,而构建四大体系也是从主要方面对难题进行了破解。虽然找出路径,但不一定全面,湘商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新事物新问题,需要更多研究者一起努力,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模型的搭建等,形成更为权威的科学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