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0-02-23 01:48史晓明焦成芳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育人历史政治

史晓明, 焦成芳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政治道路成熟稳健、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有序恢复,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焕发新的生命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推动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并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国历史悠久,是人类历史上文明从没有中断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勤劳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整合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既是新时代对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发展传播中国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一、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础

(一)契合性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文化需求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的价值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看重,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正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历史文化本质上是“一定时期社会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1]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许会随着时间逐步减少,甚至消亡,而其蕴含的优秀的精神食粮却会历久弥新,给人以不竭的精神动力。“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的和发展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活动和优秀历史文化的总和”,[2]作为一定区域内历史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育人道理,它所蕴含的道德伦理、价值导向、爱国情怀、民族凝聚、艰苦奋斗等优秀文化元素,是一定区域内人们的根和魂,也是推动我们国家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引导其学会处理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中不难看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地方历史文化的价值导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正是这种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成为可能。

(二)价值性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地方历史文化对一定区域内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的形成必然有着一定的影响,高校在其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和这样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历史文化作为中华悠久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具有其自身属性。总体上说,地方历史文化的主要属性包括:传承性、思想政治教育性、情感性、教育系统性、接地气性等,正是这些自身属性的价值性,使得地方历史文化在与高校的联系中从来都不是消极的。高校也应借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融入地方历史文化,特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之际,更应如此:一方面从高校自身来说,是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融入地方历史文化可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丰富大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就地方历史文化而言,在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同时,借助高校与大学生的力量也促进了自身的传承和发展。

二、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

适应时代发展,高校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多,基本上能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寻找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并进行一些融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逐步将地方历史文化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将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参观调研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在地方历史文化的开发、发展和保护上投入力量等。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相对而言,高校在地方历史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开发上还显滞后,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程建设明显滞后。一方面由于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成体系,与地方社会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自然对地方历史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地方历史文化在教学中的缺位;另一方面,即使一些学校认识到地方历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也开设了一些和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课程,但在教学形式上比较单一,往往都是课堂上的简单灌输,内容也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生动性和实践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无法达到思想上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限。

第二,专业师资缺乏。地方历史文化的学习需要由对地方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引导,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激情。但由于高校未能重视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导致懂得地方历史文化的老师比较少,深入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老师更少,所以优质的地方历史文化的教学覆盖面较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地方历史文化教学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第三,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不够重视,学习自主性低。地方历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但是部分大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育人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会认为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显的作用,以及地方历史文化与专业知识学习、毕业就业没有直接联系等,再加上业余时间学校开展的和地方历史文化相关的宣传活动较少,学生参与性低,导致他们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学习不够重视,自主学习性低。

三、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导向性,以人为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重性功能,而其首要功能就是导向性,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这一导向性原则,不能盲目地将所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都融入其中,需要进行甄选,将具有突出的、典型的育人功能的地方历史文化遴选出来,使之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发挥其示范感染作用。

坚持导向性原则的同时,也应坚持以人为本。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应该满足人的需求,脱离大学生实际需求,强行地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不能实现其育人功能,甚至会适得其反,让学生疏远、排斥地方历史文化。因此在将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时,要详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权利,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地方历史文化的思想政治育人功效。

第二,构建整体性,立德树人。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能是割裂的、零星的、随机的,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历史文化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上的概念,虽然存在分支上的不同和存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在融合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各个分支或存在形式进行割裂,需要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将其进行整合,使每一种形式的地方历史文化都能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在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合力;二是高校在将二者进行融合时要有全局观念,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只是偶尔地将地方历史文化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是将地方历史文化当做橱窗里的展品,割裂与其它学科、教育内容等之间的关联,需要与校园文化环境、校外实践活动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校内校外育人体系,实现最佳的育人效果。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构建整体性正是以立德树人为前提的。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塑造、人格健全、情感养成、知识积累等都会在这一时期有很大提升,这对于大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地方历史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就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

第三,注重效益性,发展创新。将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在育人尤其是思想政治育人上的功效,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地方历史文化在育人功能上发挥的效益如何直接决定了地方历史文化被开发的价值和程度,在对地方历史文化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尽量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佳功效,对于育人功效不明显或不佳的,就没有开发的意义,理应不开发或停止开发,避免滥用资金,造成资源的浪费。

地方历史文化的育人功能也不能僵化,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总体来说:一方面不能只是局限于已经被开发出来的育人功能,要随着时代发展,注重开发可以被利用而没被利用的地方历史文化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不能只是局限于解决当前遇到的具体的、实际的问题,还应着眼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地方历史文化育人功效的开发过程中,只有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相结合,才能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才能满足大学生不断出现的新的需求。

四、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新时代加强地方历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才能发挥地方历史文化的育人功能,体现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地方历史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为学生打造学习的平台。发挥地方历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时代发展,重视相关课程建设。一般来说,高校都与地方的文化氛围有着一定的联系,新时代高校可以加强对本地域范围内的历史文化研究,深入了解其特色,认识其精神,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可以把这些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到其中去。在开设课程之后,必须要重视课堂质量,一方面可以请对地方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教师或从事与地方历史文化有关工作的专家开设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当然,如果要深入做好地方历史文化的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还要认真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对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探寻地方历史文化蕴含的思想及精神,这样才能够让教师把地方历史文化的思想精髓及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

第二,注重实践调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感性认识并不能满足学生对其精髓的认识,要深入认识和发挥地方历史文化的育人功能,还必须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还需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走出教室,积极开展实践调研,通过直观的方式参与其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扬州,具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深厚,笔者曾多次带领学生对扬州的历史文化进行考察,无论是静态的园林、名人故居,还是动态的大运河及精美的扬州工艺;无论是江上青、许晓轩的视死如归精神,还是朱自清的“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不屈精神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深深的震撼,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让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从学校层面出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也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广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

第三,嵌入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将地方历史文化嵌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借助校园文化平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地方历史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地方历史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之中,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探索地方历史文化。笔者所在的扬州市职业大学,每年都会以地方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由该校教师、学生长期实地采风考察,并独创编排的以许晓轩为原型的《石榴花开》、以《何氏家训》十一则为蓝本的《1899年的何园》、以朱自清为原型的《丹心傲骨人自清》等多幕或独幕话剧,深刻展现了扬州历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教育意义,每次演出都会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第四,善用现代媒体,实现多种资源共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媒进入了大发展阶段,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几乎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信息传媒大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包括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于新时代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来说,网络是新的阵地,也是新的课堂,必须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开辟地方历史文化网上学习和交流平台。除了文字学习、视频讲座等形式外,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一些典型的历史实景或生态原貌通过模拟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增加趣味性、生动性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性认识。在利用好现代媒体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学校可以和当地的相关部门,例如博物馆、纪念馆等,建立网上横向联系,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甚至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网络资源,实现多元资源共享。在利用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不能让网络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传播不良思想的场所。

地方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化育人元素,新时代将地方历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效地发挥地方历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能,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途径,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及地方历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之不懈努力和长期奋斗。

猜你喜欢
育人历史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