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丽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六模块第二单元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教学中唯一一个介绍和学习英语诗歌的单元。诗歌作为一种重视情感和审美的文学形式被选入高中英语教材,突出了教育中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在必修阶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美;在选择性必修阶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等)的美,而且能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品(如戏剧、诗歌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点启示;在选修阶段,则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因素,获得审美经验,形成对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教育部 2018)。通过英语教学引导学生鉴赏英语诗歌的语言美、形式美、意蕴美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应探索的问题。但是,英语诗歌教学在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并没有深入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当前,高考试卷的阅读材料没有涉及英语诗歌的阅读和鉴赏,写作也侧重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因此,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高考考查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上,忽视了英语语言的应用性和文学性。
近年来,在高中阶段开展英语诗歌教学已经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关注,且部分教师已经做了尝试。但是,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这些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自选的诗歌材料,选择的是一些人们相对熟悉的诗歌(张金秀、孙小梅 2011)。对于如何利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诗歌材料进行诗歌教学,缺乏充分的研讨。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6Unit2 Using language部分所选取的诗歌是I’ve saved the summer。这首诗歌及其作者罗德·麦昆(Rod Mckuen)并不为人们所熟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没有找到任何解读这首诗歌的出版资料,配套的教参也没有提供太多有关诗歌理解和诗歌教学流程上的指导,只是针对作者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诗歌韵律和节奏进行了讨论。教师如果对于文学作品涉猎不多,对于诗歌内容理解把握不大的话,那么在教学中往往就只能谈谈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带领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目前的英语学习中,文本材料范围的局限性较大,学生基本没有主动接触过英语诗歌。此外,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限制,学生对于英语诗歌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诗歌的精髓。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希望教师把诗歌解读给他们听。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难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诗歌,而且容易抹杀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
因此,如何以这个单元为契机将英语语言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以美感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引导他们拓宽阅读材料视野,了解诗歌体裁的特殊性,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对英语文学及文化的审美情趣等,值得教师进行尝试。
既然这首诗歌及其作者都不是特别出名,那教材为什么要选用这篇诗歌呢?经分析认为,编者看中的是其情感教育意义。情感不仅是构成诗歌美的主要因素,而且是诗歌存在价值的主要依据之一(虞春玲 2006)。相比其他学科教学,诗歌教学既是一种情感教学,又是一种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从中学会发现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作者罗德·麦昆是一位通俗歌词、曲作者,他的诗歌具有非常显著的通俗歌曲特性。在本首诗歌中,他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拳拳慈父心。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透过这些修辞手法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所反映出来的父爱。
目前,英语教育学者对英语诗歌教学的过程形成了一些较为一致的做法,如帕纳韦利尔(Panavelil 2011)提出,英语诗歌鉴赏遵循读前、读中、读后这一过程,在读前从诗歌标题开始鉴赏,接着整体鉴赏诗歌形式之美,然后在读中鉴赏诗歌的韵律之美、语言之美、意象之美,最后在读后鉴赏诗歌的价值之美。闫建华、张平(2004)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理想的英语诗歌教学是让学生自己进入诗歌所创造的想象的世界,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层次从“内部”去赏析和体验诗歌,享受诗歌带来的美感和乐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促进和发展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体验和感知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利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为他们提供便于发现、交流和体验的学习平台,引领其进行情感体验。所以,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找出英语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和分析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英语诗歌所反映的情感因素,体会中西方不同的父爱表达方式。
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进行英语诗歌的初步创作。
由于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作者比较陌生,因此,教师鼓励他们在课前先收集罗德·麦昆的信息,如他的国籍、生平经历、主要作品等,并带到课堂上分享。学生事先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有助于其对诗歌的理解。
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里,教师播放了一首爱尔兰男子歌唱团体西城男孩(Westlife)的英文歌曲《阳光季节》(Seasons in the sun)。这是一首学生熟悉的英文歌曲,所以当音乐响起时,大部分学生能即刻说出它的歌名和演唱者。但是,当英语课开始后,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是谁作词的时,他们纷纷摇头,只有极个别查找资料比较详尽的学生说出了答案——这首歌最初由一名法国人作词,之后由本诗作者罗德·麦昆将其翻译成英语,从此深受英语国家人们的喜爱。从学生感兴趣又熟悉的内容引入,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让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信息,并进行相应补充,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罗德·麦昆的诗歌 I’ve saved the summer。
由诗歌标题中的save一词引出一个讨论话题:“If you had a bottle which could save everything,what would you put into it?”学生的答案非常丰富,有的想保存美好照片做纪念,有的想保存生活中的美好回忆,有的想保存友情或亲情,等等。通过这个话题讨论,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特殊性。
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并让学生听完后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 1:Who is the speaker in the poem and to whom is he/she speaking?
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一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是写给朋友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寻找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内容。学生普遍会关注到“When you were but nineteen.”和“Until you are older you’ll not know,what brave young smiles can mean.”,这时,可以引导他们简单理解其中两个语言点:“When you were but nineteen.”中对“but”的理解和“Until you are older you’ll not know,what brave young smiles can mean.”这一句型结构。如果不先解决这一理解上的问题,学生就容易失去学习英语诗歌的信心,进而影响接下来对诗歌音律美和语言美的鉴赏。但要注意词汇不是教学重点,因此不需要过于深入地讲解。
问题 2:In what situation did the writer write this poem?
学生的答案同样丰富多彩,有的认为是小孩儿18岁生日那天写的;有的认为是小孩儿遇到挫折时父亲为鼓励他而写的;也有的认为是小孩儿毕业进入社会时,又或者是离开家庭独立生活那天写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主旨,以及这些诗句背后的拳拳慈父心,从而在情感上启迪、培养了他们尊敬和热爱父母的美好情感。
教师在介绍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时,在投影仪上呈现人们对于诗歌的一句描述“Poetry uses words in special ways.”,让学生思考诗歌语言使用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很多学生认为体现在音律和节奏方面。这两个概念在该单元的Reading部分已经学过,所以可以让学生作简单回顾,找出诗歌中的押韵词(Rhyming words):[ju],[i:d],[i:n],[eI],[ əʊn]。
在学生找出诗歌的韵脚后,教师又引导他们注意诗歌最后一节中的两个押韵词的不同:“The rhyming words in the last four lines are unusual because they are the same words but they each have different meanings.”帮助他们发现这两个词的意义不同之处:“They are different in terms of part of speech.The first one is a verb,which means to have or to possess;the second one is a pronoun,to emphasize the personal possession of sth.”
在节奏的处理上,教师让学生先听一遍录音,试着把重读音节找出来;然后再听录音,师生一起确定重读音节;最后全班轻拍拍子,随着节奏进行朗读,以声带情,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1.教师介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师先通过给出另外一句关于诗歌的评论“Poetry is to say one thing but mean the other.”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是诗歌表达意义的一种重要形式。
2.教师示范讲解
诗歌赏析要由学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因为学生处于刚开始接触诗歌的阶段,所以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讲解可以引导他们学会欣赏一首诗歌,同时让他们懂得读诗必须深入、仔细,一丝不苟,不放过诗歌的应有之义,更不放过其言外之意。教师首先对于如何发现问题举例:
T:Why does the author save summer and sunlight?What kind of figure of speech does he use here?
Ss:Symbolism.
T:So what do they symbolize?
Ss:Courage./Hope./Braveness.
T:So mainly the positive things,braveness,optimism,right?Then why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save these things?
S:My guess is that it is symbolic for saving memorable things to make the child happy on bad days in the future.He hopes that the child can push forward when time is hard.
教师对这个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鼓励他继续理解诗歌,并找出自己在诗歌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3.指导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深入到每个小组,了解学生讨论的问题,并进行适当指导,确保讨论顺利开展。接下来,针对诗歌的每个章节,由学生说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和疑问,同时鼓励他们尝试讲出个人的理解,然后再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或寻求教师的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
(1)How to understand when the snow is new?
(2)How to understand where your mind can feed?
(3)What does the brave young smile mean?
(4)What does the father has no answer to help his child on his way?Is n’t he supposed to give suggestion and advice?And how come the answer lies somewhere at the bottom of the day?
(5)In the poem,until you’ve find your own.Your own what?
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在教师示范讲解后他们已初步学会品词、析句。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同伴互助解决问题、师生点评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迫不及待地讲出自己的发现,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鼓励学生解读诗歌
诗歌的含蓄性在于作者以物言情。诗歌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把若干个看似互不相干但实质紧密关联的意象连接起来。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不同,对诗歌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发掘诗歌丰富的内涵。在回答最后一个关于理解“your own love”的问题时,有学生给出了答案:“Until you find a husband or wife to take care of you.”。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单一答案的出现,在给予学生肯定后,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最后对于同一个问题,课堂上呈现了多个答案:“Until you have your own child can you understand the parental love.”/“Until you find your love to the world.”/“Until one day you find your love to your parent.”整个诗歌的学习、理解过程正是学生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从中可以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能让他们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教师还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发现答案。在解决第四个问题“What does the father has no answer to help his child on his way?Is n’t he supposed to give suggestion and advice?And how come the answer lies somewhere at the bottom of the day?”时,由于涉及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学生较难理解“为什么父亲对于孩子的成长不给予指导和帮助”。教师在此时给予适当引导:“If a child slips over when he is learning to walk,what do you think a Chinese Mum will probably do?What about an American Mum?”学生马上笑了,回答了这个问题后,明白了西方教育中更强调“Leaning through doing.”。所以,在教师稍加引导后,就有小组给出了很好的语言表述:“The poem is attempting to express wisdom acquired with age.The father cannot teach the child anything,because it will take experience for the child to learn,which will come bit by bit every day of the child’s life upon reflection.”甚至有学生能够再作补充:“The father knows no answers because he can not foresee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child as time goes on.”
在理解完诗歌的各个细节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整首诗歌的情感进行思考,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1.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through his poem?
2.Can you find any sentence that you believe your parent will say to you?Why do you think so?
在对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中,学生纷纷表示“中国的父母不会使用这些语言来表达对子女的感情”。教师马上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中文诗歌,总结出哪些是父母写给子女的。学生回忆起中学语文课本中陆游的《示儿》和杜甫的《宗武生日》。通过与以上两首诗歌的对比,学生深刻体会到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父爱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再进行引导:“中国的父母不像西方人那样直接表露他们的感情,言行上更为内敛一些。但是东西方的父爱有着共同的深沉、共同的真挚。”
Writing poems: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things their parents have done for them and write a poem to express their love for them.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英语诗歌创作,这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教师在设计此项任务时,偏重于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让他们在阅读完诗歌后有一个情感的抒发,而不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设计该项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更需要在课前作一些教学铺垫。在本单元的Reading1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了各种形式的英语诗歌,掌握了诗歌的音韵、节奏等特点后,教师就鼓励他们从模仿最简单的五行诗(Cinquain)入手,学习课文中以“兄弟”为主题的诗歌,写一首描写“同班同学”的诗歌,尝试进行英语诗歌创作。由于五行诗结构简单、语言简练,学生从中体会到诗歌并非“高不可攀”。因此,在学生体会了作者深厚的父爱后,教师又让他们尝试英语诗歌创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语言技能、抒发情感的平台。这一次,教师没有在诗歌形式上对他们进行限制,让他们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并鼓励他们在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诗歌。从效果来看,虽然课堂写作时间有限,但部分学生写出了较好的作品。以下是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
To my parents(1)
When I was still a child,
Always had wonder in my mind,
What does love feel like?
You said,love does not have a why,
While at that moment,
I saw sunshine smiles,
In your beautiful eyes.
To my parents(2)
Mum,
You’re the sunshine of my life,
You taught me right from wrong,
You teach me,scold me,but most importantly,
You love me,
Thank you so much,
You are forever my only but one.
To my parents(3)
You try to teach me right from wrong,
You nag me all day long,
You always say I do this or that wrong,
Though I’ve been ignoring it since I was born,
That’s the way you will love me on and on.
I tell nothing about my life to you,
Cause I want to concentrate on the dream I pursue,
I begin to work and work until I become ill,
And I know how painful you feel,
But that’s the way I will love you still and still.
I realize that now,
We both love each other with no doubt,
Despite the difference we have now,
For having parents like you,
I’m extremely proud.
Assignment:Improve your poem and read it to your parents.
英语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诗歌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诗歌的知识性目标(如学习诗歌体裁、格律、主题、意象、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应当注重实现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阅读生成,整个过程层层递进。
教学开始前,教师是情感体验活动的引导者,通过课前英文歌曲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本堂课关于“如果你有一个可以储藏一切的瓶子,你会用它来储藏什么”的话题讨论,则让学生了解到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同时也让他们顺利进入了作品意境。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朗诵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在聆听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而有感情地朗读出这首诗歌,既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能力,又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思想情感最常用的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在这堂课中,教师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诗歌理解环节中,由学生提出理解上的难点,而不是由教师主导决定,关注了学生的解读视角和思路。提出问题后,学生个人先独立解决,再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了他们思考,推动了阅读进程。学生之间互问互答是培养合作学习、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则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进行追问,引导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设法从他们的已知信息出发,逐步引导,启发思考。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最终获得自己所提问题的答案。
随着理解的深入,教师通过“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through his poem?”和“Can you find any sentence that you believe your parent will say to you?Why do you think so?”两个问题帮助学生从诗歌这种凝练的艺术形式中意识到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父爱表达方式,使他们对西方文化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为进一步进行语言学习和文学文化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情感教育活动。
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后,教师对主题加以引导和升华:中国的父母不像西方人那样直接表露他们的感情,言行上更为内敛一些。但是东西方的父爱有着共同的深沉、共同的真挚。之后,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歌创作的环节。因为学生在体会了作者的父爱表达后,情感会被激发出来,让他们当堂尝试创作英语诗歌,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表达情感的机会。
英语诗歌教学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在高中英语诗歌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关注课堂中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带着个人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生成;也让他们带着课堂的收获走向生活,对人生有更好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