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臣,陆静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物理教学中心,广东 珠海)
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政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问题。明确提出思想教育不单是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是所有高校教师的使命,把高校思政工作推向了新台阶[1]。课堂是高校教书育人的最重要平台,每门课程的教师都要用好这一主渠道,与政治课相得益彰,形成协同效应[2]。全体教师都要潜心研究,挖掘育人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渗透核心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伟大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之一的独立学院,每年为国家输送近万名本科和研究生,学校一直把育人作为首要任务。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基础和高新产业源泉,所包涵的物理思想和思维是科技创新的动力。目前各高校均将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专业必修课,用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校每年都有约3000名来自不同学院同学必修该课程,有些专业如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和应用化学等学习该课程的时间高达184学时,电信学院的全体同学都要学习128学时。对这些同学而言,本科4年用来学大学物理的时间超过任何一门专业课程。因此,大学物理教学对理工科学生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很多高校都在探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但由于各个高校的办学层次、校情和师资水平都存在很大差异,还没有统一模式可在全国推广[3]。本文立足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型本科的实际,探讨了在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瓶颈。
我校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遴选了一些专业和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试点。其中大学物理也在其中。之所以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率先探索融入思政教育,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每学期都有数千名同学必修该课程,而且课时较多,受益学生人数多;二是大学物理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利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是大学物理的授课内容与思政教育容易衔接,由于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世界运动规律,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反映,因此,通过教学内容能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对物质观、运动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不是物理教学与思政教学的简单拼凑,而是两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恰当融入思政,以物理概念和规律为载体,注重科学性的同时,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大学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强、数学表达复杂,抽象思维要求高的学科,很多同学都感觉大学物理很难学,枯燥无味,学习起来很被动。当前的思政课堂很多同学也觉得课堂很单调,经常逃课,考前只要背一背等。而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融入思政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和思政教育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对物理规律乃至后续专业课程的理解。
尽管大学物理在课程思政方面有很多优势,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具体落实时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师资问题,我校大学物理教师层次不齐,整体素养亟待提高。目前承担公共大学物理课程的师资主要来源三部分,一是退休返聘的教授,二是吉林大学培养的研究生,三是从全国各高校引进的教师。退休返聘的教授大多数是德艺双馨,堪称课程思政的楷模,其身正不令而行。但也有部分退休返聘人员,由于学校对他们的约束较少,上课随随便便,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混日子养老。中青年教师很多排课时要求给自己一天多达8节课,连续6节课的更是不乏其人,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这些教师这么给自己排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一周的课短时间集中上完,其余时间做个人的事情。至于新引进的研究生其成长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也有很多大学物理的中青年教师对该课程中融入思政认识不足,思想上很轻视,导致在讲授物理学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为改变这种状况,物理教研室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习课程思政的意义,研讨在物理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收集、整理和分析育人素材等。对整个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进行分工,每个教师负责几个模块。这一举措受到部分教师的消极抵制,认为是无端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固执的认为大学物理就应该是多年不变的传授物理学规律,微积分计算等,至于人文精神、核心价值观和法制意识等,事不关己。这些教师自己都不热爱学习,也不热爱科学,更不去了解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对课堂思政敷衍了事。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也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但是一直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物理概念和原理等专业知识的讲授,即使想进行思政教育,但受自身知识面和品德修养的限制,也是望洋兴叹。还有部分教师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进行思政教育的方法非常单一。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引入科学家的事迹,很多事迹同学在上大学前就早有耳闻,从思政教学的效果方面不太明显。
其次是制度保障不完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和周密的方案。当前无论从学校、二级学院还是从教研室层面,对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在制度上都没有具体的规定,缺乏系统规划、详细的思政教育方案和明确的育人目标,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制度等。在试点过程中,虽然明确要求该课程每节课都要渗透思政教育,但是无法规定渗透的具体时间和时机,以及渗透的具体形式。大学物理课堂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讲解习题,在习题课中融入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很多教师都感觉很难操作。另外,在对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考核,包括在期末考试中体现育人部分的试题比重等问题都很难界定和规定。
一是制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在我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会统一部署下,凝聚大学物理教研室的全部师资力量,结合物理学科特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思政目标。包括几个方面:在传授物理学的同时融入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环保意识、人文情怀和工匠精神等。结合我校不同专业对大学物理需求不同,将大学物理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立足与专业的对接,再在各个具体章节融入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等,实现思政寓于大学物理、大学物理融合思政的协同育人。
二是研究提高我校大学物理教师整体思政水平的途径。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表率,不仅学识渊博,更要有崇高的政治觉悟和个人素养。因此,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实是提高高校教师素养的一个契机。为了提高我校大学物理教师的整体素养,需要加强政治学习,通过研讨交流,增加对思政教育的把握,切实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移动网络、电视和报刊等,及时掌握国内外科技前沿问题,为在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积累素材。由于目前我校整体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采取教师分工收集和整理物理育人素材的基础上,将资源整合共享,实现群策群力,让每位教师都积极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中。另外,学校在加快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也需要对现有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必要的项目资助或经费支撑,让教师更加安心开展教学研究。
大学物理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仔细推敲,选取最有价值的与物理紧密结合的育人素材。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炼能融入思政教育的各种知识点,包括在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等中寻找思政切入点。例如冲量及动量定理,首先讲到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是一种量变,这种量变会导致物体动量的变化,从量变引起质变。然后顺势引导,强调学习也是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量变引起质变。最后上升到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只有持之以恒才会造一个高尚的人。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要具体、形象和可操作,尽量避生硬的口头说教。表1是我校大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政的一些具体措施。
首先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的方法需要灵活多样。例如语言交流、树立典型、创设情境和亲身体验等。每个方法使用的场合、时机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要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特点而异。在物理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课型和学生等选取不同的方法。以科学家激励同学,需要挖掘对物理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他们为科学坚持不懈和勇攀高峰的精神。在讲授质能方程时,不失时机地介绍邓稼先和钱学森等。
表1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具体案例
其次是物理教学融入思政的形式需要多样化。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内在的育人要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例如采取课堂分组讨论、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渗透,增加思政育人的可接受性,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最后是物理教学融入思政的内容需要多样化。在概念、定理和习题课中均可融入。例如在静电场的高斯定理中融入饮水思源,在量子初步理论中融入潘建伟院士的量子通信等[4];在费马原理是融入胡不归原理等。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新时代高校把育人和育才作为全体教师的首要任务[5]。在我校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物理中融入思政教育尤为必要。全体教师根据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制定科学的思政教育培养目标,以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挖掘育人元素、寻找思政教育与大学物理课程的结合点,开展和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并探索采取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效等,为我国新时代培育更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