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

2020-02-22 00:47彭洪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5期
关键词:被动血栓下肢

彭洪梅

深静脉血栓是临床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疾病,骨折后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发生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相對较高,多因患者静脉回流异常所致,患者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足背动脉消失等症状,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极易造成骨折后患者发生下肢溃烂问题。对此,本文针对骨折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骨折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1.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

其一,高龄因素。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液粘稠度升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弹性下降问题,极易造成骨折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有研究显示,超过50周岁以上的群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有所升过高,且随着年龄增长,骨折后患者发生率不断升高。其二,腹胀气因素。长时间卧床造成患者胃肠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患者发生便秘等问题,加之部分患者需要采用鼻饲作为营养支持,发生腹胀气的可能性较高,造成骨折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发生异常,最终导致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其三,下肢静脉穿刺因素。下肢穿刺注射、输血均会造成骨折后患者发生静脉血管损伤,尤其针对部分使用利尿药物、脱水药物及大分子药物的患者而言,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较高,造成其血管内膜损伤。其四,实验室指标异常因素。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生异常的骨折后患者,其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一般包括血浆蛋白原、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等,另外,部分炎性因子升高可能会激活骨折后患者的凝血机制,临床中最常见的是活化蛋白C。其五,合并症因素。一般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肿瘤疾病、糖尿病、房颤、感染类疾病、脑血管疾病、骨折、脓毒血症、外伤疾病、静脉曲张、肺栓塞、高血压病等,上述疾病合并3种及以上的骨折后患者,体内血液呈现出高凝状态,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相对较高。其六,长时间约束人群,临床中部分骨折后患者,长时间制动或约束肢体,极易造成下肢局部静脉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2.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

2.1骨折后患者被动运动

骨折后患者往往主动运动能力有所不足,因此,应用被动运动方式,能够促进其下肢静脉血流回流,进而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患者膝关节、踝关节进行被动运动,为骨折后患者按摩的同时给予被动运动,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做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各个关节被动活动5至6次,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每日被动运动3至4次,每次运动20至30min。待骨折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主动运动,如Bobath握手、床上移行翻身、起坐运动、桥式运动等,骨折后患者控制每次主动运动时间在20至3min之间,每日2至3次。

2.2骨折后患者穴位按摩

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是人体下肢作为重要的经络,通过对足阳明胃经中的足三里穴、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能够刺激骨折后患者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经气,在促进患者脾胃功能恢复的基础之上,起到对患者下肢进行活血化瘀、通经络活的效果,促进骨折后患者下肢血管及静脉的扩张,起到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的应用效果。中医穴位按摩能够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应用穴位按摩仪器实施按摩,对骨折后患者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进行仪器按摩,每次按摩时间在30min左右。

2.3骨折后患者机械预防

通过物理机械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骨折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给予患者压力袜、充气加压装置、肌肉电刺激等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生静脉血栓发生率。尤其是压力袜作为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措施,通过给予骨折后患者压力梯度长袜,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其周径,对患者腿根部周径、小腿最粗位置周径选择相应型号。

2.4骨折后患者体位管理

每隔2h帮助骨折后患者调整体位,可给予患者下肢抬高处理,采用软质枕将患者下肢抬高,角度在20-30度左右。对患者下肢加以按摩,主要针对其腓肠肌、比目鱼肌,并加强下肢保暖,如果骨折后患者下肢已经存在肿胀、疼痛等症状,则需避免对其进行按摩与热敷。

2.5骨折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

通过量化评分对其进行实时评估,并做好相关记录,密切观察骨折后患者的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生搏动消失现象,需及时予以处理初发深静脉血栓。

2.6保证骨折后患者大便通畅

避免骨折后患者大力排便所致的腹压升高情况,针对部分鼻饲患者,每次给予其饮食时,应控制在200ml左右,温度为38摄氏度,采用运输方式进行输注,进食完毕后给予患者饮用水10ml冲管。如骨折后患者存在胃肠道症状,诸如消化不良、呃逆等,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并避免给予患者产气食物。

3.结语

综上其述,骨折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预后效果,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对骨折后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加以分析,通过骨折后患者被动运动、穴位按摩、机械预防、体位管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大便通畅,可有效降低骨折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

猜你喜欢
被动血栓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蔓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下肢最怕“凉、麻、痛”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