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60多年前,常熟的前辈们克服了20世纪50年代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重重困难,通过开挖望虞河实现“高低分治”“引洪入江”,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常熟老一辈留下来的望虞河精神,已经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总结望虞河的前世今生,归纳提炼望虞河精神,并回答好“新时代党员干部传承望虞河精神需要突破哪些问题”,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党员干部;望虞河精神;使命担当
一、望虞河的前世今生
开挖望虞河,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工实施的太湖流域水利综合治理工程。由于历史上多次发生洪涝灾害,為了分泄太湖洪水,1958年,水利部、江苏省水利厅规划在太湖与长江之间挖一条河,由原常熟县委组织实施。由于经过苏州原吴县望亭和常熟虞山,两个地点中各取一个字,望虞河因此得名。
望虞河全长60.2公里。以鹅真荡为分界点,太湖到鹅真荡这一段,是春秋时期越国一个叫范蠡的人组织开凿的,对于这一段,主要利用原有河道拓宽;鹅真荡到长江这一段,在常熟境内,全长35.7公里,全部由人工在平地上开挖。1958年11月19日,大义施工段首先开工,12月5日,工程全线开工,到1959年4月25日基本完工,望虞河从此诞生。这个工程前前后后动用了十几万人,几乎所有的青壮劳动力全部参加,共挖出土方1270多万立方米。1992年,常熟市又实施了望虞河拓浚工程。直到今天,望虞河依旧是常熟地区土方工程量最大、投入劳动力最多、创造效益最高的水利工程。
2019年,是望虞河成功开通60周年。这60年里,望虞河在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和交通航运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1年洪涝灾害发生后,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给望虞河的治理任务是,遇到类似于1954年那样规模的洪水,望虞河5到7月份承泄洪水要达到23.1亿立方米。1999年太湖流域再次发生特大洪水,常熟望虞河枢纽排泄洪水39.4亿立方米,超出它的承载任务1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水患灾害。除了防洪排涝,遇到干旱之年,还可以通过望虞河引长江水进行农田灌溉。
如今,望虞河是国家治理太湖十大工程之一,江苏省境内五大工程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望虞河流域综合治理水平,2019年11月,苏州、无锡两市启动了联合河长制,共同聘任45名县(市、区)、镇、村级河长为望虞河联合河长。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五章第四节把望虞河拓浚列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纲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这样一个文件中对望虞河拓浚进行明确,足见望虞河在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格局中分量之重。
二、望虞河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忠诚为民的担当精神。过去我们的祖先流血流汗,用双手开河筑圩,形成了千万顷的良田,使得这一带的人们得以农耕渔牧,繁衍生息。但我们的祖先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留下的却是水系很不完整、支离破碎的河网。虽然年年兴修,但一遇到大水、大旱还是灾况不断。时任常熟县委副书记胥传坤担任望虞河水利工程总指挥,他在望虞河大型水利工程总动员誓师大会上说:“今天我们生长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应有远大的理想来建设水利,要为子子孙孙着想,这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只有把大型工程做好,才对得起祖先和我们的后代。”誓师大会结束后,常熟按照军事建制组建了8个兵团24个营的挖河大军,一心一意修大河,不受任何困难干扰。
(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年开挖望虞河,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第一,时间紧迫,如果不能在来年汛前完工将对春耕、防汛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第二,工程巨大,常熟境内有35.7公里,相当于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第三,条件恶劣,决定开挖望虞河时,新中国刚刚成立9个年头,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时期;第四,施工难度大,12月份全线开工,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土质坚硬。当年参与挖河的前辈已经没有几个健在了,时任常熟县委副书记、望虞河水利工程总指挥胥传坤生前留下一段记录,他说“当年啊,我们开挖望虞河,常熟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贡献最大。那个时候搞水利工程,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机械设施,用得是最原始最简陋的劳动工具,概括起来一锤一锹一双手,一根扁担两个筐,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热情。”在党员干部带动下,民工们每天披星戴月,大雪小干,小雪大干,无风无雪拼命干。在当年的望虞河工地上,老一辈常熟人都彰显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底色。
(三)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开挖望虞河,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运土,从河底挖出来的土方需要运到河道两侧去修堤坝。由于工具单一,只有一个扁担两个筐,力气小的同志两个人抬一筐土,力气大的同志一根扁担挑两筐土。由于苏南地区的地质特点,土方挖出来留下的是烂泥地,民工们肩上负重脚下滑,再加上运土的坡度,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但是,常熟人民除了苦干硬拼,还敢于大胆创新。在指挥部的大力发动下,工地上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民工中的土专家、能工巧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创造了很多快速取土、运土的方法,比如用于取土的“畜力松土法”,用于运土的“牛拉列车”,用于爬坡倒土的“空中倒土机”,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有效推进了工程进度。当时的口号是“要得高功效,人人来创造;要得高速度,各个献计策。”
(四)不甘落后的争先精神。望虞河工程一开工,指挥部就成立了宣传队,白天抓生产,晚上抓思想,通过广播、办报等形式,为老百姓描绘了一张大河开通后幸福生活的美好蓝图。指挥部组织开展摆擂打擂,以流动红旗的形式定期开展团与团、营与营、连与连之间的劳动竞赛,到先进地方总结经验,就地推广,到落后地方分析原因,补足短板。有的营、连、排、班为了抢进度,将住所搬到了工地上,挑灯夜战。“红灯底下比干劲,星月底下比英雄”,这些民谣就是当年望虞河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的真实写照。
(五)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望虞河工地上,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与民工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劳动在一起,涌现了数以千计的劳动模范,更有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直到现在依然广为称颂的当时杨园公社的包美珍,早在半年前就定下了1958年11月15日的婚期,万事俱备,只等“吉日”一到就成婚。然而,当接到参加望虞河工程会战的通知后,她没有丝毫犹豫,明确表示:“开河是子孙万代、千千万万人的大事。成家是私事。我是一个团员,一定要按照组织的安排,私事一定要服从大事,等开好了望虞河再结婚也不迟。” 正是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识大体、顾大局,对于被征用的房梁、木材,被拆迁的房屋、坟墓等等都毫无怨言,牺牲小家利益,支持国家大计。
三、新时代党员干部传承望虞河精神的若干思考
60多年过去了,望虞河涛声依旧,滚滚向前,见证了一方儿女的成长与图强,望虞河精神也已经融入到每一个常熟人的血脉,渗透进常熟的每一步发展。2020年12月30日,常熟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六美集大美、幸福新常熟”的发展目标,这一过程虽然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努力,但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始终是诸多要素中最关键的一环。“为什么担当,怎样担当”就成了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党员干部经常想一想望虞河是怎么挖出来的,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新任务和常熟发展实际传承好望虞河精神,筑牢“为谁担当”的思想基础,激发“敢于担当”的干事热情,锤炼“善于担当”的过硬本领。
(一)传承“望虞河精神”,就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就当时来看,开挖望虞河不仅面临着条件艰苦、工程巨大的客观情况,也面临着若不能在来年汛前完工将对春耕、防汛带来严重影响的巨大风险。即便如此,当时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于县委提出的“大型水利工程一定要在春节前完成”这一既定目标没有丝毫的动摇。一直以来,常熟都以追求全省、全国先进发展水平为己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获得了广泛认可。如今,在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嘱托,坚决落实中央、江苏省委、苏州市委和市委决策部署,敢想不畏难、敢闯不退缩、敢干不懈怠,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而又具有常熟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二)传承“望虞河精神”,就要对标要求不动摇。开挖望虞河期间,常熟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指挥部的要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如今,常熟的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对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对照周边先进县(市)发展水平,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2020年12月,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发展,以全局的视角理解发展,以人民的立场把握发展,以奋进的姿态推进发展,切实扛起美丽常熟建设的时代担当。常熟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现实的紧迫意识,瞄准短板加倍发力,紧盯弱项全力攻克,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使常熟的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协调、更可持续。
(三)传承“望虞河精神”,就要抓住机遇不迟疑。从开挖望虞河任务下达之日起,当时常熟从县里到公社、大队,各级党组织层层动员,没有一丝的犹豫和彷徨。如今,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在变化中把握趋势、抓住机遇、提升内涵,做足发展文章,才能乘风破浪,不断打开发展新局面。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好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度发展的大趋势,不为外部环境的干扰所左右,深刻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的时代特征,加速融入科技创新产业分工布局,着力增强创新资源配置能力与优势产业技术实力。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政策的重大机遇,立足已有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坚持自主规划和区域协作相统一,找准发力点提升城市能级,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脱颖而出,展现常熟作为。
(四)传承“望虞河精神”,就要竞相发展不松劲。望虞河水利工程开工之初,常熟县望虞河水利工程指挥部就摆开擂书,倡导个个争先、人人创优。组织开展摆擂打擂,以流动红旗的形式开展劳动竞赛。在指挥部的带动下,常熟民工们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争先创优,其豪情壮志、冲天干劲充分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常熟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如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果仅维持现有的工作力度、推进强度,不仅不能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更会错过发展的重要机遇。形势越困难、挑战越艰巨,越需要传承好“望虞河精神”,竞相发展、争先奋进。只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的担当精神,才能用火红的“奋斗指数”换取过硬的“发展指数”,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建设美丽常熟的新征程上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作为。
(五)传承“望虞河精神”,就要锐意进取不畏难。开挖望虞河期间,正值国家物质匮乏、经济困难时期。但常熟人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不要,凭着最简单的工具,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艰苦创业。与此同时,开挖望虞河时正值寒冷的冬季,生活条件、劳动条件十分艰苦,但广大干部群众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每天,民工们顶着星星、踏着晨露来到工地,不管晴天、雨天,刮风、下雪,天天如此。当时的口号是“双手劈开千层土,定叫长江通太湖”。如今,常熟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同时,常熟也深刻地认识到,决不能以一个普通县级市标准来谋划自身发展,必须在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的大战略、大布局中找准定位。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种归零心态,敢于把自己放在更高的“坐标系”中,同更强的对手去竞争、去比拼、去较量。要充分激发“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昂扬斗志,与时俱进丰富“望虞河精神”的时代内涵,发扬有精气神、干精细活的优良传统,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拿出志在必得的斗志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供更多的常熟经验和常熟范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6月。
[2]蒋积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改革开放精神》,中共党史出版社,2020年4月。
作者简介:
王文权,女,辽宁喀左人,讲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作者单位:中共常熟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