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良会
【教材解析】
本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为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大气运动为主线,简要介绍了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和“大气的受热过程”;详细分析了大气运动的主干知识——“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重点阐释了大气运动的核心知识——“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最后设置了单元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分析判断气候类型”,以达到学以致用。教材采用了较多图表,来落实课标中“运用图(表)说明(分析)……”以及“绘制……图,并说出……?”的要求,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式下气候不同。因此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且影响范围大。因此,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是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课时着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重点理解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二是具体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中两年的学习,高三学生熟悉地掌握了学习自然地理的一般方法,并且掌握了组成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分析和推理能力,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认识视野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只能通过图像和教师的讲授来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所以对一些地区气压带风带还不太了解,所以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的实际地区气候类型,要求学生说出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这样的气候特征与气压带风带分布有何关联,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
【教學目标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课标解读
本条“标准”关注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上,“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其他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本课时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举例,得出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从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两个角度来举例子,一一分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气候特征及成因。
三、学习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2.分析说明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的运用
主要运用多媒体、短视频、交互式电子白板、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设计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作为平台呈现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首先给学生的视觉感官留下深刻印象,然后在教师引导下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具体影响。特别是对于气压带风带的具体成因,由于前面已经复习过,仅仅利用视频,快速地进行回顾,这样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参与且协助他们更好、更快地了解回顾气压带风带的成因,进而得到气压带风带的具体分布;学生也可以通过图文材料进行总结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具体影响,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本着“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的宗旨。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对气压带风带的感知,并通过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完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总结出移动规律,进而分析归纳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配套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拓展提升”来帮助学生树立综合题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整体性思想。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为是读图分析法和探究活动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
课题导入:全球性大气环流是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铺垫大气环流的重要性。
考点透晰
从近四年高考方向来看,常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判定时间,气压带风带对风向的影响、对航运与洋流的影响,尤其是对降水的影响成为了高频考点。从能力看,主要考查读图分析和运用图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上看,高考以选做题呈现,多以图文为导向,考查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特征的影响为主。
高考对点练习
(2020.浙江卷)卑尔根(60°N,5°E)位于欧洲西部,是挪威第二大城市,气候温和多雨,是一座“雨城”,平均气温分别为1.7℃、18℃,降水分别为185mm、150mm,结合卑尔根气候资料,完成下题。
常年控制甲地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盛行西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东风带
探究活动一 复习回顾,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请同学快速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为今后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特征的影响做铺垫。快速展示图片,解决前面问题,并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短视频引出气压带风带的具体分布。
展示不同气压空气流动方向图,得出天气状况: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压对降水的影响作重点总结,具体分析七个气压带分布地区降水多少。
总结提升:一般而言,受高压控制地区,降水少,受低气压控制地区降水多,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受西风控制降水多,较为湿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较为干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帮助学生得出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下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探究活动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特征影响
1.分别说出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征与原因。以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由学生分析回答。
延伸思考: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000毫米,多阴雨天气!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气候类型分布、成因及特征认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自信!
总结: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是单一的,常年保持一种气候特征。
2.分别说出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特征与原因。以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例,由学生分析回答。
总结: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气候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思考一 设计意图:从一般规律到特殊,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所有的热带雨林气候都是在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吗?学生回答:不是。
2.这些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哪里?并分析形成原因。
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原因:位于信风的迎风地带,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以及沿岸的暖流作用,降水增加。
3.所有的信风都是干的吗?学生回答:不是,来自海洋的会比较湿润。
4.所有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都仅仅是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吗?学生回答:不是,还会受洋流、地形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思考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区域背景分析区域气候特征,并悉知气候的形成复杂多样。
1.地中海气候成因除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外,还与地中海有什么关系?
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中海形成局部的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加剧了干旱状况;冬季:地中海形成局部的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增加了降水。
2.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何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学生回答:地形抬升,气温降低;对流减弱,降水少。
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还有哪些类型?学生回答:热带沙漠气候。
补充影响气候因素
总结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只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要素之一,气候的形成是很复杂的,还受太阳辐射、洋流、地形、海陆位置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教会学生综合分析、整体考虑的思路。
【拓展提升】
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美国西侧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时重点内容对点突破训练,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尤其是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熟练程度的考查,并学会分析不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个性小结】
高考地理考查学生的四项基本能力: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审题过程;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解题过程;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组织答案;④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总结升华。总结气压带风带影响不同气候的特征,不同气候类型不仅仅只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课后巩固提升】
(2013·课标全国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旧金山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第1、2题。
1.夏季,旧金山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2.旧金山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3.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風城”之称。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教学反思】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节课我做到认真研读课标与相关资料、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去攻克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后问题得到解决,教学过程整体较好,能够按照设想完成。但我深知成长的路还很长,我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后期要更加重视微问题,深入研究学情、考情,让课堂能够深入浅出,并努力提升课堂效率,致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又不忘课堂本真,关注关爱学生,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我结合本课教学设计思路、学案、学生情况及课堂效果,反思主要有两个方面:
1.好的方面
(1)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通过图片动画体现,同时大量使用气候类型分布图,突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不同影响。
(2)学生活动充分,学生能够表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具体影响。本课教学设计了一组高考题引入、两个探究活动、两组思考和一个拓展提升,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获取能力、逻辑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以对点练的形式再强化。整堂课学生状态较好,注意力集中时间较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教学重难点得到多次强化,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后练习的选取能够进一步强化提升。
2.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1)“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影响”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条件还不够深入。探究时,对学生指导还不到位。
(2)语言表达艺术性有待提升。精练教学语言,要准确结合学科特点,严格运用学科语言,做到专业化、高效化和明确化。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我通过本课教学又得到一次很好的成长,也将继续在今后时间需要加强对学生过程性思维学习引导,对于重难点的推理,更加关注教学重过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始终信心十足,为了今后更好的教学,我将不断向优秀者学习,多总结经验、探索方法、潜心研究和实践,努力让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有更多进步!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