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明 张思英 胡隽
摘 要:随着建筑学教育的发展及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在实践性课程教学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实训教学是建筑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实训教学实例,从真实而自由的工程实践类设计课题,行走感知的实地调研,科学、创意的模型建构,学生互动的集体评图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提出合理化的建筑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意见。
关键词:工程实训 创新能力 案例研究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0(a)-0229-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education and the society's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must reform and innovate in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al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architecture,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actical train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d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xample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real and free engineering practice design topics, walking perception field research, scientific and creative model construction, student interactive collective evaluation of drawings, etc.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thinking, put forward rationalized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ctic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opinions.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actice; Innovation capacity; Case studies; Practical teaching
工程实训是锻炼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才是根本,科技创新是核心,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工程科技人才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1]。所以,要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层次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就必须在建筑学教学中加强工程实训的全面教学,进行系统的“工程实训”训练,从而提升建筑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中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明确了工程实训的重要性。故高等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基础,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对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认同感较低,渴望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创新意识的有利要素[2]。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建筑应用型人才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3]。建筑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条件难以保证学生这两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4]。传统的建筑学教学,实践教学的目标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激情与兴趣,而工程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真刀真枪的实践设计,针对性强,强调设计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整体的提高。
2 教學实施
建筑设计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通过对复杂建筑空间组织、建筑组群布局及其环境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建筑组群布局及其环境设计能力。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实训”内涵,进行以下的教改探索。
2.1 真实而自由的设计课题
建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技术性人才,因此建筑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建筑教学理论与工程实践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把建筑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工程实践教学方面[5]。该课题结合老师的美丽乡村的实际工程项目,把场地选择在环境优美、群山环绕的湘潭县顶峰村。这里峰险水秀、美不胜收,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曹家坳瀑布、土筑古民居、湘军屯兵处周公寨遗址、石龙寺、两湘亭、古石板路、稍息亭、大三弯、竹林、草药、顶峰腊肉土鸡……2012年9月,中央电视台100集大型节目——“远方的家·北纬30·中国行”第50 集,以《无限风光在顶峰》为题,曾介绍了铜梁峰村昌山秀丽的山水,险峻而独特的地形,并细述了这里的生活、生产状况,以及村民们的生活场景[6]。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使同学们对这个场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2 行走感知的实地调研
本课程设计因场地是实际项目用地,以实地的切身体验,记录当地居民的日常行为及调研乡村民居空间设计手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体验、分析。到达现场,同学们兴致高涨,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基于行走感知的实地调研。对顶峰村的民居空间形态、村民的生活习惯、非物质文化的民风……,采用现场测绘、问卷调查、人物访谈、跟踪记录等一系列手法,调研细致入微,生怕遗漏极小的细节。尽管部分同学不是湖南人,湘潭方言有些难听懂,但他们不厌其烦,耐心仔细,一遍遍地重复着,直到弄懂为止。一天紧张的调研下来,虽然同学们都很辛苦,但他们热情高涨,回到学校又马不停蹄地整理数据,绘制现场测绘建筑的图纸,大家相互交流讨论,互相提醒,数据共享。调研成果也十分多样。直观地建立起场地、地形、环境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设想不同外部条件制约下的可实施性设计策略。
2.3 科学、创意的模型建构
教学组织中以组为单位做好场地模型,每组成员分工合作,既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又强化了他们团队协调合作的意识,为以后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奠定了基础。同学们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从模型材料的选取、制作技术的选择都很细心,增强了感性认识并提高了动手能力,模型制作中有的学生还运用了如3D打印、激光切割机等新技术。模型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缜密地思考,凝聚每位组员的智慧,真正做到科学而合理,而每个方案的推敲又充分体现每位同学的创造力。每阶段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创作用工作模型推敲,这样同学们可直观地分析具体的建筑形体、空间,而把模型直接置入场地模型中,可更直观地研究建筑、场地、地形、环境之间的关系。当同学们出现思维的疲倦时,组织小组讨论,同时又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每人充当甲方、策划去评析其另外设计师、专家的方案,激活同学们的创作活力。
2.4 师生互动的集体评图
注重阶段的教学过程的把控,实行两周一次师生集体交流讨论,组织公开评图,通过方案汇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促使学生做得让自己的设计作品让别人接受,为以后工作中进行交流汇报奠定基础。通过方案阶段的一草、二草评图成果和最终成果对比,探寻自己设计成果不断深入的过程,总结设计心得。每次集体汇报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讲述内容,语言表达清晰,有一定的感染力,提高学生沟通表达能力。课程结束后进行展览,鼓励同年级多个班学生作业集体评图,并采用让同学们自己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遴选优秀作业。同学们自己评分与指导老师评分及公开评图的其他老师评分结合,最终综合给成绩,体现了公平、公正,学生毫无怨言,对完善教学体系,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中容易忽略建筑空间构成要素的丰富性,形成平淡、单一的建筑体,无法充分激发场所活力[7]。本次课程教学,因工程实训全过程的引入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又注重同学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由此而产生了破解场地、契合环境、适应空间的多种不同思路,公开展出后反响很好,同学们自我提升也很快,涌现了由多条线索发展出的创新设计思维,拓宽了设计思路,激活了同学们的创作灵感,达到教学计划所设定“开放式教学”的目标,契合当下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所倡导的“多元化的建筑教育模式探索”、“创新型的建筑教学课程改革”主题方向,同时也符合湖南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总目标:努力造就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设计系列课是建筑院校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和课程体系的主干,建筑教育的教学改革主要体現在设计系列课的改革与创新[8]。“工程实训”教学模式在国内各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中运用广泛,对学生创新素质体系的培养、建筑创作能力培养等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教学经验仍显不足。本次教学从真实而自由的工程实践类设计课题选择,行走感知的实地调研,科学、创意的模型建构,学生互动的集体评图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工程实训的尝试与探讨,以全过程的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调动学生专业学习主动性,锻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晓东,李拓宇,张炜,等.中国制造强国战略与工程教育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9-14.
[2] 栾英艳,王迎,何蕊.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图学课程改革研究[J].图学学报,2020(2):164-168.
[3] 王桂芹,胡燕,余翰武,等.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高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2):189-190.
[4] 田波,吴雅君,孙冰.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8-133.
[5] 常民.面向工程实践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法设计要点[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90-191.
[6] 湘潭在线.顶峰秘境:湘潭县海拔最高的村落.http://news.xtol.cn/2016/1205/5093767.shtml.
[7] 张思英,余翰武,郭俊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筑课程设计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51-55.
[8] 庄惟敏,单军,程晓青,等.清华建筑教育“4+2”本硕贯通教学体系中的设计课教学改革[J].城市建筑,2015(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