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驱动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2020-02-22 03:58黄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竞赛

黄娟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进而对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转化能力,进而促进国家信息技术持续进步。本文对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学科竞赛;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6-0158-02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mputer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requir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thus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n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mputer specialty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talent cultivation driven by subject competition.

Key words:discipline competition;computer major;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高等院校計算机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差、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低、知识转化能力欠缺,不利于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亟待学校高度重视。

1 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在实际培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缺乏创新精神。多数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比较安于现状,不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程序设计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类型的比赛,缺乏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甚至某些学生采用抄袭、敷衍的方式来应付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2)创新思维能力薄弱。目前,在我国仍然有部分教师采用机械式的将教材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够进行深层次、多方面思考,考虑问题、解答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缺少创新性、突破性[1]。(3)动手实践能力差。很多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储备能力较强,但当需要他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时却束手无策,往往处于“学而不会”“学而不精”的迷茫中;此外,计算机专业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创新研究中,才能够达到专业要求。(4)培养模式单一,缺少个性化培养。多数学校未针对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计划,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教学体系,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以及课程制定,没有真正为学生专业、工作方向考虑,造成整个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在参加计算机类比赛或跨入工作岗位时,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需要,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不利于自身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多数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施学生选课制度时,主要是增加选修课的数量,然而选修课的门类不仅具有一定限制,且学科性质区别不大,造成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缺乏,无法真正融入选修课的课程学习,最终导致选修课流于形式,无法发挥选修课的扩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

2 以学科竞赛驱动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 促进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与之相关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由此可见,国家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兴国之路驱动下,对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多数计算机学科竞赛的对象均为在校在读大学生,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提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1)需要不断转变学生的固有思想,提升其创新意识。学校对于参与竞赛的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且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实习给予积极的帮扶,从而使学生能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地参与到计算机竞赛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其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面向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举行的学科竞赛均涉及社会实际问题,使用价值、研究价值以及竞赛参与价值较高。大学生在参与此类竞赛时,会对问题进行全方位深入思考,在实际思考过程中充分激发自身潜能,

既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还可促进其探究、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学科竞赛中会包含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贴合度好,进而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积极投入到研究中。

3)促进知识迁移转化。

知识的迁移转化需要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3问题来深化知识理解。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优先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学科竞赛中,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2.2 以學科竞赛驱动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为了有效实现学科竞赛驱动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将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大学生创新意识课程主体中,对于参与学科竞赛并获奖的学生予以学分奖励。此外,高校还要对学科竞赛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评估、总结,将其以选修课的形式应用到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其他基础课程设置不变,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2]。其次,鼓励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可融入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搜集与教材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制作成PPT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设置与教材相符、启发性高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程序设计竞赛训练的都是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定期考核,合理分流,指导老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意愿、兴趣、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分流,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如“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计划”等。还可以往年计算机学科竞赛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科竞赛讨论方式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在实际讨论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3]。通过该种方式教学可以初步建立学科竞赛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提升学生的学科竞赛参与意识,最终促进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2.3 建立科学、规范的竞赛培训辅导机制

有效的竞赛培训辅导对优异成绩的取得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需要教师做好竞赛培训工作,为学生创建更加科学、规范的竞赛培训辅导机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竞赛要求以及竞赛时间等因素为其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4]。在实际竞赛培训中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主,指导学生依据自身优势科学选题。要求学生对竞赛中可能出现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两套及两套以上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制定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使其在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在整个教学培训中主要发挥指导作用,具体负责重要原理、算法以及框架的讲解,而技术路线、算法设计以及编码等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流,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该种互相协作式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应变以及综合能力。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在学生竞赛前加强培训辅导,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实践、创新以及思维能力。例如,在参加省级计算机专业竞赛时,由教师、参赛学生共同探讨选择竞赛项目,由学生自行进行方案规划、程序编码等,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进度监督、提意见、检查等,以此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4 科技创新团队及实习基地的建立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需要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共同努力。学校需要发挥其自身重要作用,将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到一定高度,鼓励、支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工作[5]。为学生创建实习基地,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动用相关社会资源,与校外相关企业合作,创设出新的院企合作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专业技能优异的学生参与到项目开发中来,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在项目研发中需要制定方案、设置技术路线等,由此促进其实践能力的提高。

2.5 构建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体系

为了有效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可以积极构建我校特有的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体系,需要计算机专业课题组教师对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计算机专业竞赛项目进行评估,依据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竞赛项目,并根据以往计算机专业竞赛所取得的经验,共同探讨出符合我校计算机教学特色的科技竞赛体系[6]。目前,计算机专业科技竞赛主要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校级选拔赛、省级比赛以及国家级比赛,与之相关的竞赛项目主要有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软件设计与研发大赛等,比赛项目不同所涉及的计算机知识也存在差异,要求课题组教师在构建竞赛体系时提取重要知识点,使整个竞赛体系更加具有全面性。

2.6 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增加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可以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实验场地,增加实验教学的自主性,这不仅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科竞赛的需求。将现有的教学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价值,使实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综合性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7]。实验室制定相对开放的实验时间,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来学习,这让教师、学生均摆脱了固定时间限制,教师可多鼓励竞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比赛内容以及学术汇报等,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大提高。

3 结束语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可以将学科竞赛驱动方式应用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莹莹,赵莎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7):117-119.

[2] 姚亦飞,于繁华,李晓宁.工程教育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2):113-119.

[3] 王凡,冯玉婷,何冀军,等.以机器人竞赛为载体促进创新素质全程化培养——以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4):130-131.

[4] 白丽瑞,张翠英,李敬辉.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以应用型本科Web UI设计(HTML5)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88-89.

[5] 陈政.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大湘南示范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6):106-109,120.

[6] 毕殿杰,赵涛,陈晓玲.“竞赛-教材”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9,21(2):125-129.

[7] 孙强,罗美淑,王立梅,等.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74-77.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竞赛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