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诚杰
我的腦海里一直盘旋着这样一个画面:当我老了,我的孙子和孙女们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全年最热闹的春节来到我家。四世同堂,家人齐聚,客厅里响起笑声,年老的看孩子玩耍,年轻晚辈则负责张罗全家人的吃喝。我常常在脑海里勾画这个画面,这个令我心驰神往的幸福未来。可就在我孙女36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她是我最爱的孙女,从3岁起就和我一起生活,我们朝夕相处,其乐融融。她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找工作,以及找对象、结婚、生孩子,我都陪在她身边,从未错过。可是,她不幸被刚学会开车的人撞亡了,这让我的梦永远蒙上了灰色的阴影。
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要承受蚀骨之痛。就算当了60年的大夫,见识并治愈了世间各种疑难杂症,也治愈不了心里受的伤。这估计是人世间最难治疗的一种疾病,就算用尽灵丹妙药,也只是药石罔效。失去至亲,虽然痛,可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活,就要活出意义,活出健康来。我记得在办完孙女的丧礼后,我成天待在家里,一个人难过。那段时间,无论是来访的人,还是家里人,都不敢在我面前提孙女的名字,更不敢提有关她的任何敏感的字眼,他们怕我年龄大了承受不住。就这样,我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难过了一个星期后,才重新走进诊所,面对外面的世界。
可是我的情绪并没有好转多少,我总觉得胸前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闷得我只想大口大口地呼吸窗外的空气。每当这时,我就用手掌拍打胸部。胸部这里有个穴位——膻中穴,拍打这个穴位,人会觉得舒服些。在以前,每逢心有不快或闷闷不乐时,我也会拍打这个穴位。不只是给我自己拍打,我还让来看病的患者们也这样做。
中国举办奥运会的2008年,有一名中年女患者因家庭琐事与丈夫吵架后出现胸闷气堵、呼吸急促、上气下气难以接续的情况,她赶紧到我这里来求助。
当了解病情后,我取出毫针,在患者的手腕上、膝下方外侧用棉球消毒后,分别将毫针刺入,并捻转了几下。取出毫针后,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大。我又撩起患者的上衣,在两个乳头中央向下方刺了一针,接着上下提插了几下,再把针柄左右摇摆了几下。
这时,患者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从喉咙里咯出一口痰来。当我取出毫针后,患者脸上露出了笑容。我问她胸还闷不闷,她摇摇头说不闷了,也不觉得气短了。
我最后给她扎的那个地方就是膻中穴。膻中穴又叫“元见”,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其内是宗气所聚之处。宗气主要来源于肺脏吸入的大自然的清气,宗气充足,气机通畅,人就不容易生病;宗气不足,气机阻滞,人就容易生病。大凡气机阻滞、胸部郁闷、呼吸不畅、咳喘气短、两乳胀痛,均责之于膻中。
《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也就是说膻中可以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拍胸实际上是拍胸部正中的膻中穴。经常有人拍着胸脯做保证,这就是壮气、补气之举。有的人生起气来就说感觉自己的肺快要气炸了,这句话将生气时呼吸困难、胸部憋闷、胸胁和肩背部酸胀的感觉描述得非常生动。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属于上焦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刺激膻中穴。刺激该穴能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这也是为什么那名患者在我给她扎完膻中穴后咯出一口痰的原因。
(摘自《大国医:一拍三揉养生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陈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