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红 林 僖
(1.上海财经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433;2.上海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4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出现以来就不断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美国经济学家Lage and Platt(2000)首次提出“翻转课堂”的设想,认为“翻转课堂”即将传统教室里发生的事情挪到课堂之外,反之亦然。Baker(2000)提出了一个“翻转课堂模型”(Model of Classroom Flipping),即通过提供网络化的教学视频等在线教学工具供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师生就学生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开展互动和深入交流。Baker还对“翻转课堂”的本质首次进行了阐述,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DeMaio and Oakes(2014)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颠倒的教学方式,其将传统家庭作业调整为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形式,教师则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解决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国内学者张金磊等(2012)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通过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重新规划课堂时间,以实现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赵俊芳等(2018)认为,“翻转课堂”在信息化环境中,通过改变教学顺序及知识传递方式,终结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构建出开放、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其主旨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在于其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育模式。Millard(2012)认为,“翻转课堂”奏效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进程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合作中找到归属感。同时,教师个性化的指引和辅导有助于学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也给授课教师提供更多自由的教学时间以便发挥教学创造性。Herreid and Schiller(2013)进一步提出,“翻转课堂”还可以通过在教学视频后面附上小练习,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盲点和问题,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黄又竹(2015)在他的论文中提到,“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接触时间, 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陆芳(2018)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改善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于“翻转课堂”开展的问题,学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翻转课堂”如何开展。从教学方式的角度:田爱丽(2015)提出可以将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王书林和张沥韦(2017)提出可以从知识浅层内化、知识深层内化与知识内化支持系统等三个要素设计“翻转课堂”有意义学习的流程。Munir等(2018)提出可以将合作学习理论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Milman(2012)强调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视频中加入适当的停顿、重复和提问,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引领学生对不同问题的思考方向。张金磊和张宝辉(2013)提出可以将游戏化教学纳入“翻转课堂”的实践之中,以提高课堂活跃度和学生的参与率。
二是“翻转课堂”的评价。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针对“翻转课堂”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67%的受访教师表示“翻转课堂”的采用提高了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何朝阳等(2014)对美国迈阿密大学、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等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表明,“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改善课堂的教学氛围,以及知识的内化方面均比传统课堂更有优势。国内方面,马秀麟等(2013)针对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大学信息技术》这门课开展了一个学期的“翻转课堂”实践,发现“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和创新的能力,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国内实施“翻转课堂”还存在较大困难。缪静敏和汪琼(2015)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慕课用户,对高校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翻转课堂”使高校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体验的有效方式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凤兰(2016)对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国际金融课程中运用“翻转课堂”授课模式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有积极的态度,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参与积极性,增加了其学习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自2011年底被引入国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的欢迎。“翻转课堂”植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大背景,其优秀的教学理念符合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时代需要。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即时通信工具和智能终端系统逐渐普及,对社会各行业的影响日益增大,教育领域必须对这种新的变化做出回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改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工作,和传统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非常类似,这有悖于大学教育提倡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教育精神。“翻转课堂”的出现契合了国内正在进行的新课改精神,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知识点,而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引,契合新课程改革精神是“翻转课堂”在国内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对“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改革模式进行较早探索的是马秀麟等(2013),他们针对北京师范大学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探索对国内其他高校推广“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和创新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指导,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推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相比传统大学课堂教育模式,“翻转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不同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该有针对性地研究,在采用“翻转课堂”的同时还应该配合其他教学策略,做到优势互补。目前来看,“翻转课堂”这一新兴教学模式在国内高校进一步推广还存在较大困难。于文浩(2015)对该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发现,“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对个性化辅导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关注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刘艳(2016)对江苏三所高校英语词汇“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对“翻转课堂”词汇教学模型和配套教学微视频的接受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教育人员需要更多关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因材施教问题。温笑杰(2019)研究了高校舞蹈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发现“翻转课堂”模式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王增旭等(2020)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南京邮电大学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发现“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课上实验,学生的成绩也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有明显的提升。同时,“翻转课堂”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翻转课堂”赖以实施的软硬件条件来看,目前国内各高校的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高校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国内高校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虽然教学过程中PPT等电子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翻转课堂”教学涉及的教学视频录制、剪切和编辑等技术性手段目前还是各高校的短板。此外,像国外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等百科全书式的免费教学服务机构在国内还不存在,虽然国内有些机构也致力于研发慕课等教学资源,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能够直接使用的优质教学资源还是非常稀缺,难以满足不同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需要。
“翻转课堂”将原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知识点提前录制,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时间主要用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答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帮助,无论课上环节还是课下环节都对学生主动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传统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同时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比较沉稳、内敛,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缺乏脱离对教师的依赖、独立探索和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中小学竞争性考试使得大多数学生合作意识薄弱,这与“翻转课堂”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冲突,这为“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增加了困难,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习惯,这对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观念来看,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实现,这使得部分教师对“翻转课堂”实践中如何有效组织和应对课堂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把控“翻转课堂”教学全局有所畏惧。从教师能力来看,“翻转课堂”涉及教学视频收集、拍摄、整理、编辑,以及新型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这对于部分刚刚熟悉教学课件电子化的中年教师来说,要进一步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在一定的困难。
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对保障“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部分老师反映“翻转课堂”难以实施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课下和课上的教学流程翻转,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优质教学视频供给相对紧缺。教学视频承担了教师教授相关知识点的任务,如果没有足够的优秀教学视频可以共享,全部都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准备,任务量太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各高校之间可以通过联合备课的形式,打造优质教学视频的共享平台,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降低教师的备课成本。同时,国家可以适度加大对慕课、精品课程和金课等共享资源的投入力度,打造适合“翻转课堂”推广的良好教学生态环境。
“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还有赖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应加快包括宽带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在内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终端学习系统等“翻转课堂”实施所依赖的硬件设施的普及率,降低高校师生的网络使用费,提高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国内目前高校的教学还是主要以大班上课为主,这对高校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指导和帮助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增加高校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如建立更多的圆桌教室、讨论室等,提高教学师生比等措施,均有利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开展。
“翻转课堂”的实施要求高校教师由传统的课程讲授者、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视频的制作者、学生互动答疑的引导者,对高校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职业培训,使更多的教师对“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有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视频制作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信息技术革命催生教学模式的变革。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开展,是推进国内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集中精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