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将阅读和写作、口语表达结合起来,全面地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在阅读后总结写作经验,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这样能让学生提高语用能力。
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首先要找到语法、修辞等方面的重点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文的例句,从中总结出写作方法,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建构中,此后再结合这些重点和难点展现自主创作,注意凸显出个性。
《松鼠》一文的难点在于掌握如何抓住特点描写小动物的方法,思考如何能让描写更为生动。此时要结合重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文章认为松鼠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提出:“漂亮、驯良、乖巧。”再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手法:“作者如何展现出松鼠的这些特点呢?”学生找到了具体的例子,如:“‘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是展现松鼠漂亮的句子。”鼓励学生对比分析:“为何不直接说‘尾巴松松的、长长的’,而要写‘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学生认为这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让描写更生动。此时鼓励学生总结写作重点,学生认为要先总结动物的特点,然后围绕特点描写,并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仿写,如有学生试着描写“公鸡”,用:“头上顶着威风凛凛的将军帽,身上披着五彩的战袍”来形容,展现出了“公鸡”威武、漂亮的特点。
在引导学生围绕语法重点和难点展开训练的时候要促使其注意单纯模仿和创造性模仿的区别。要避免简单的“依样画葫芦”,而要总结出其中的精髓,展开有创意的模仿,写出自己的独特性。
在阅读作品的时候学生常常会发现一些困扰的地方,这造成他们理解有误,或者产生彼此矛盾的观点。在这个时候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尝试理清作品的细节信息。为了促使学生整理思路,鼓励他们采用随文练笔的形式,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写下来,这样学生的条理更明晰,理解更深刻。
学习《景阳冈》时,有学生感到困惑:“武松在得知有老虎后,为何不退回去,而是继续前进,和老虎硬碰硬呢?”鼓励学生结合武松的心理进行分析,抓住细节描写探究其行为的合理性。学生发现:“武松觉得自己是一个英雄,所以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懦弱的表现。”还有学生提出:“武松之前已经在店家的面前夸下了海口,认为就算真的有老虎也不会害怕,所以他现在也不好意思再回去了。”此时引导学生思考:“所以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要结合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并思考自己创作时如何体现人物心理。如有学生在文章中整理了思路,提出可以用心理、行为、外貌、语言等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最后在实践创作中写了自己在同学面前夸下海口,说考试能得第一名,但是最后却没有得到名次,内心感到慌张、愧疚。写清楚细节后,学生发现内容更生动,人物性格的展现也更真实。
结合困惑点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能让学生充分体现出个性,因为每一个学生解决困惑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思路也不一样。此时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看看彼此的观点存在哪些异同点。
不少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只注意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但是却疏于理解其中的深味,尤其容易忽略一些看似普通的写作手法。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找到这些疏漏点,思考这里是否体现了作者独有的匠心,并思考自己如何将这种手法用到创作中。学生发现,掌握了新的写作手法后弥补了写作知识上的漏洞,能让作品的语言表达更精彩。
学习《海上日出》时,先分析一下学生的疏漏点是什么,以之为重点引导其展开仿写。有不少学生在创作写景类文章的时候,只是展现了看到的景物,但是却忽略了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展现内心变化。此时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尝试从“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入手分析,说说为何要用“冲出重围”来展现太阳。学生认为:“这样能体现太阳经历了很多磨难才终于冲了出来,表现了作者的赞叹。”学生还发现,这和最后“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相互呼应。这样学生便明白了要将景物描写和情感融合在一起。此时引导他们展开随文写作的活动,学生试着展开创作:“我喜欢江南的竹林,这一杆杆碧绿的竹子如同刺向蓝天的利剑一样,让我也体会到了竹子里凝聚的一身傲骨。”在这样的创作中,学生也将情感融入了其中,将竹子比喻成坚贞不屈的人,体现出了对其的敬佩之情。
由于不少学生对自己的疏漏点关注不够,所以教师要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要关注学生创作的作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疏漏点是什么,然后结合他们的学情和文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其参加读写结合的活动,这样能促使学生关注不足之处,思考如何自主发现缺陷,并借鉴弥补。
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资料积累,要尝试寻找作品中的好词好句,并围绕其展开深入品析,体会到作品的精妙之处。要注意这里的积累不是单纯地抄写好词好句,而要引导学生展开鉴赏,要鼓励他们将批注评析结合到阅读中,写下对好词好句的赏析,力求写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学习《三月桃花水》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批注。在批注中要关注作品的修辞手法,注意其结构,说说给人怎样的审美感受。如有学生围绕“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这一段文字展开分析,认为:“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且还用了排比的手法,展现了桃花水不同的声音。”还有学生补充了批注,认为:“这段描写展现了不同状态的水声,包括有节奏的声音,轰响的声音,轻柔的声音,这正好和前面‘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相呼应。”还有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批注,认为:“从这段文字中能看出作者十分喜欢桃花水,所以要用优美的语言赞美它。”在这样一番批注后,学生体现了个性化理解,其审美赏析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后鼓励学生用批注法分析自己创作的其他文章,回忆自己的缺点是什么,将修改后的文字标注在旁边。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让作文得以升格。
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以之为读写融合点,引导学生借助批注法写下思维的闪光点,则有助于引导其调整思路,让鉴赏更有品位。
在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透彻地梳理其中的语用训练点,并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项目,引导其展开语用实践活动。这样能避免只重梳理而缺乏实践的问题,能保证学生的语用训练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