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2020-02-22 23:07陈美汀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书籍新课标初中生

陈美汀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引言

2019年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语文教育改革的开始。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了语文教育的要求,使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合理细致。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中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促进中学生个性化阅读,激发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主要的教学与研究目标。

一、新课标下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时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们实际的调研分析,我国大部分初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多方面的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任务重,缺少阅读时间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很难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杨勃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以成绩为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为了升到好学校,就必须要有优异的成绩,因此,学校和老师会给初中生增加大量的家庭作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美育课来补应试课程,用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正是这一行为大大减少了初中生阅读的时间,让初中生的阅读水平难以达到新课标要求。

2.学生缺少阅读兴趣,阅读缺少主动性

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却缺乏主动性和阅读兴趣,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数量不足。在当前注重考试成绩的环境下,初中生很少有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很好的调动初中生阅读的积极性。据调查,现在的初中生对阅读的兴趣也普遍不高,大多数初中生的阅读书籍局限于课本和参考书一类的书籍,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书籍导致初中生的知识面逐渐狭隘。

3.缺少教师指导,有阅读行为而无阅读效果,阅读缺少创造性

新课标对于初中生阅读数量的要求,是提高初中生阅读水平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初中生在阅读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但初中生在阅读时,尤其是在阅读课外书籍时,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阅读策略,因而只达到了阅读数量,却没有实际效果。当初中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大多数人都抱着欣赏故事的心态。因此,他们往往在阅读一次后就停止阅读,而不去精读、细读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对于一些跨学科的或纯文学的书,如果故事不精彩,学生甚至可以选择浏览或跳过。这正是因为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和正确的阅读策略,学生很难发现阅读的兴趣。没有对文章的真正阅读和对其内涵的探索,初中生就不会对文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透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初中生不能从阅读中获得灵感。

4.各类书籍混杂,学生有阅读数量而无阅读品味

互联网为初中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这使得初中生的阅读面扩大,但同时,一些不宜于初中生身心健康的书也会混入其中,特别是初中生的年龄还不大,心理发育还未成熟,在辨别是非,自我控制上还能力不足,因此对于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还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新课标要对初中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要求,但有些初中生根本达不到所要求的阅读数量,即使达到了,也有很多初中生只是达到了数量,并没有达到新课标对阅读质量的要求。

(二)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没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能够自己欣赏文学作品,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去进行阅读,所以教学主体与主导的位置必须摆正。王丽娜提出,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强调教师的“教”,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双向出发,既要强调教师“教”的外向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学”的内向作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习惯于采用填鸭式教育方法,一股脑的将知识强硬的塞给初中生;而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方法,被动地接收现成的知识。这样虽让学生快速掌握了知识点,但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

新课程标准对不同风格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要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师,应该抓住不同文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初中生更好的阅读和理解各个文体的风格特点。

然而,大多数教师都只是生硬的讲解知识点,没有把握住各个文体的本质。例如诗歌,它本身是一个整体,不应该分开解读。诗歌的学习就像学习一首歌曲,不能仅从一个音符来感受它,只有组合起来,才能感受到它的优美,诗歌就是如此,诗歌是不应拆分的,拆分的诗歌是没有灵魂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诗歌的本质,总是由老师自己来逐字逐句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而不是由学生来整体感知,这样既破坏了作品的美感,又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与新课标对诗歌的要求完全不符。

3.阅读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固定

要达到新课标对初中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适合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不过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多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不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师将知识点分割,向学生灌输自己所理解的答案,并强制的要求学生记住,学生被动的进行接受式学习,师生之间缺少沟通,教学效果不佳,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也是是如今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

二、新课标要求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充分运用激励措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激励学生阅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的激励,教师在初中生阅读过程中也需不断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情况有清楚的认识。要让初中生养成阅读习惯,初中生自我的阅读激励是必要的,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阅读目标,并逐渐把阅读目标转化成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一些奖项,如“阅读达人奖”或“阅读标兵”,奖励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要学生长期坚持才能形成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对拥有良好阅读习惯学生的奖励都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这样才能使初中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加强学生阅读的监督,帮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生自我控制力较弱,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的监督。教师监督初中生阅读既可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师掌握学情的重要步骤,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真得以落实的有力保障。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若不对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若还未形成,课外阅读任务会很容易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外阅读任务进行监督。课外阅读的监督可以宽松,对于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放大放宽,但在课内阅读时,教师的监督必须严格。学习课文时,预习课文是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重要步骤。新课标要求初中生不仅要通读,熟读课文,更要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光是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很难达成这个要求的,所以,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尤为重要。

3.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要帮助学生有规划,有选择的读书,但也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制定阅读计划,提高初中生对阅读的兴趣。

徐石彬认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汇报自己的读书成果,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其他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所读书籍的乐趣所在,和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与所得到的知识。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成果,让阅读不同书籍的学生和有不同感受的学生交流。这样既可增加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拓宽他们阅读范围,帮助初中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制定阅读计划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戴宇晗认为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生动,适宜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一定的学习体验,使教学在丰富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进行,让学习者的情感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激活学习者的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1.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所思考,引发学生共鸣,最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从易到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

李展在其所著文章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提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要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围绕关键点、核心问题理解课文。趣味的问题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抓住细节,可以说是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的一举两得之策。

3.学生存疑处设置情境,帮助学生解疑

教师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置启发性问题。例如,在课文《死海不死》中,标题中便有一个矛盾的地方,即“死”与“不死”之间的矛盾。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利用这一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考虑死海的水到底是死是活,为什么死海却不死呢,死海的成因是什么。通过抓住矛盾,创设情境,指引学生快速抓住重难点。

(三)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他们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初中生的高参与度来吸引学生。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偏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教师应该组织各种阅读学习活动来吸引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阅读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表演课本戏剧,并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辩论。可以定期组织学生阅读和发表主题演讲,这样学生们可以在阅读后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自豪感。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看法,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并运用合作的方法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将文本内容改编成剧本供学生解读,可以使初中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挖掘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逐渐加深对文本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己理解的。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也可以得到提高,联合解读课文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设计活动时,应该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活动要有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结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学会阅读。

(四)教师与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仅靠学校教育是难以完成的。同样,学生语文阅读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1.真正发挥图书馆、互联网作用,创造良好学校阅读环境

学校要开设一个真正的,有用的图书馆。图书馆的空间要足够大,最好有一个或多个阅览室来供学生阅读。图书馆里的书要足够多,种类也要齐全,满足新课标对于初中生阅读种类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对书籍的更新,及时补充书籍。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确保学生真正通过网络资源提高阅读水平。

2.教师和家长共建学生良好阅读环境

对于初中生的阅读,家长和教师都要有所行动。教师要重视对初中生的阅读教育,教师是初中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和监督员,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并监督学生完成。若有足够的条件,还可以在班级里建立一个读书角,由学生自己提供书籍,相互借阅,读书角不仅让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借阅书籍,还可以在班级营造阅读氛围,因为是由学生提供的书籍。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对初中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黄凌霞对此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不应该禁止学生阅读,还要支持学生阅读,为学生购买适合的书籍,让学生能放心阅读。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则,学会放下手机,拿起书籍,让家中充满书香味,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样学生耳濡目染。

结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是新课标所重点要求的,阅读能力高低对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要达成新课标的阅读要求就需要教师不仅对阅读教学有足够的重视,还有要充足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实践能力,帮助初中生提高阅读能力,并且,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这都是作为教育者的必须不断钻研的问题,也只有不断研究,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猜你喜欢
书籍新课标初中生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