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留守”学生管理服务的人文关怀
——以假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

2020-02-22 22:34塔衣尔吐尔逊花树洋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留守公共卫生防控

塔衣尔·吐尔逊,花树洋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21412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主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寒暑假留校开展学习、兼职、实习等各类活动,以此不断提升自己并丰富假期生活,然而在假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中国各地扩散,2020年1月30日,教育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会议特别强调应做好寒假留校学生服务管理工作,学校要落实每日健康监测,细化后勤卫生保障,严格校门校楼等重要位置管理,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卫生消毒,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要求做好校内防控工作。由此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对疫情防控下的寒假留校学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做好留校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治理能力的体现和校园的和谐稳定。在以往的研究资料中,多数研究者仅针对假期留校学生的留校原因及留校现状展开分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留校学生的人文关怀的研究较为少见,高职院校因其自身存在的经费投入、管理模式、学生层次等问题,在特殊时期开展学生管理服务存在着诸多困境,本文以高职院校W 为例,在特殊时期就“留守”学生的管理服务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W假期“留守”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2020年寒假,位于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W共有92名学生留校,按学生生源划分,华北地区3人、东北地区1 人、华东地区42 人(其中学校所在省份生源为36人)、中南地区17人、西南地区14人、西北地区15人。在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中指出,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构成以本地(学校所在省份)为主,相应的在W校中,2020年寒假本地生源留校生占到了留校学生总数的39%。西北、西南偏远地区生源占到了留校学生总数的30%。从年级划分来看,大一学生9人,大二学生41人,毕业班学生42人。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少量毕业班的学生以转本在校复习、参加转本培训班、提前上岗实习需要在校住宿为由选择假期留校,多数学生则以在学校周边的商业场所兼职为由选择留校,后者多以偏远贫困地区学生居多,假期选择留校兼职,既可以省下路费还可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以此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2020年寒假,W 校92 名留校学生中,56人因兼职选择留校,17人无具体留校原因,14人因升学选择留校,5人因实习选择留校,因兼职留校的学生占到了留校学生总数的60%。

二、做好假期“留守”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保证“留守”学生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

近几年,假期留校学生安全事件频发,2015年8月13日,浙江某高校暑期留校学生陈某在宿舍意外身亡;2016年8月16日江苏某高校两名留校学生在从图书馆返回寝室的路途中不幸触电身亡;2016年7月,云南某高校留校学生在校园内被撞身亡。因此,做好假期留校学生工作迫在眉睫。2020年寒假,由于疫情的影响,假期多数留校学生被迫“留守”校园,只身一人留在宿舍,没有舍友的陪伴,没有班主任、辅导员经常性的宿舍走访,难以时刻关注学生在宿舍的安全问题。因此,做好“留守”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有利于保证他们在特殊时期的人身安全,给学生以陪伴感和安全感。除此之外,由于疫情的发生,多数学生在校生活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主动了解并解决留校学生目前在学业、就业、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难题,了解他们因疫情防控造成的心理矛盾,及时给予疏导,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有利于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及确保按时复工复学

高校占地面积广,师生数量较多,人员活动范围也比较大,在疫情爆发期间,如果未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及时有效的防控工作,疫情一旦蔓延到校园,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特殊时期,做好“留守”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对整个校园排除潜在危险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疫情防控期间,应全力做好留校学生的管理工作,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在保证校园内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离校学生返校安全,确保按时复工复学。

(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

疫情防控期间,在社会各界艰苦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式逐渐出现好转。然而,地区间、国际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毫不松懈的抓紧抓实各项防控工作。多数高校处在市区中心辐射地带,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人员流动范围涉及全国各地。如果留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出现松懈,将影响各区工作的开展,甚至整个社会的疫情防控工作将功亏一篑。因此,做好高校“留校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有利于维护全社会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应对机制、医疗物资及校医

据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我国70%左右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当中在管理制度的运行以及相关执行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甚至大约30%的高职院校在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监督过程、风险评估等方面存在重大漏洞。在常规工作中,多数高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实训等工作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前期制定的相关预案未经实践检验,一旦发生疫情,就慌了手脚,无法为校园的消杀及留校学生的防护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部分高校由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校医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校医编制不足,相关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相应的医疗设备和防疫物资短缺,在校舍封闭管理的特殊情况下,无法为“留守”学生提供常见疾病的诊疗服务,更无从谈及开展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这对有效防控和阻断疫情的校内传播十分不利。

(二)学生管理服务缺乏精细化,共享共用信息有待加强

由于高校学生工作涉及面广、事务繁多,单个部门承担所有部门的工作量,存在较多问题,加上留校学生分布在各个院系,各个班级,值班人员对学生不熟悉,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工作的开展力度,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尤其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除了值班人员之外,其余教师都无法及时返回工作岗位,宿舍管理员成为了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宿管不仅要对进出宿舍的学生做好体温测量与登记工作,而且要关心假期留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还要引导学生配合学校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是还要做好学生心理安抚工作。然而宿管作为楼栋管理员,缺乏专业的学生管理服务经验,更谈不上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在这一特殊事情,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精细化。

除此之外,疫情防控期间,出于对全面掌握师生情况的需要,许多部门都选择填写表格来记录人员实时情况,然而有时需要同时填写多个部门下发的多个表格,表格内容基本雷同,只是格式稍有差异,各层各级数据统计量非常大,各个部门之前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信息统筹机构。这样发展下去,不仅无法真正的投身到防疫工作之中,更会严重影响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疫情工作的有序开展。除了填写表格之外,在与留校学生的日常联系中,班主任、辅导员、相应的值班人员都要和学生保持联系,存在多条线重复工作,造成人员精力的浪费,职责不明晰,在问题反馈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遗漏现象。总之,疫情防控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人员共享共用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后勤社会化服务水平不足,难以高效提供生活保障

由于假期留校学生相对较少,学校为方便管理、节省资源,校内很多服务设施基本都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饮食方面,在食堂的指定窗口进行就餐,而且吃饭时间受到限制,饭菜品种较少。住宿方面,一般会停止单间宿舍内的热水供应,只开放固定的集中洗浴场所,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降低,无法满足留校学生的需求。在正常情况下,多数学生外出上班兼职,开展正常的社会活动,学校的相关管理举措并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校舍封闭管理,如果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守”学生的正常生活。

(四)缺失社会支持系统,留校学生负面认知强化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网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帮助与支援,它代表着个体在社会中受重视、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会让我们有安全感。社会支持系统体现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支持,只有各方面的体验得到应有的支援,人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趋于正常。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多次经历成绩的失败与打击,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农村或较低收入家庭,造成这部分学生存在自卑感。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影响范围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正常运转,多数地区面临停工停产,这使许多务工人员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包括选择留校兼职的学生及其在外务工父母,这就造成学生更严重的经济困难。除此之外,受疫情影响,家住偏远地区的学生无法返程,被迫中断了与亲友的直接联系,在学校长期独处,会让学生产生孤独、无助、焦虑的情绪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发泄渠道,相应的需求得不到回应,会更加放大学生的负面情绪,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多措并举加强“留守”学生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更有精神上、思想上、价值观上的关注。“留守”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健康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学会正确面对疫情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在校有安全感、幸福感。为此学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有序开展相关工作:

(一)发挥各级组织优势,采购配备必要医疗物资

疫情发生时,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健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管理体系,系统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评估工作,还应进一步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以及信息监测内容与方法,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进一步完善相关监测内容。并有效建立起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数据库,全面、客观地开展自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以及预警工作。

校医院负责为在校学生提供日常医疗服务,要保证急救药品、抢救器材的适量储备,在特殊时期,更是要保障“留守”学生的医疗需求,如果连基本的医疗服务都无法保障,“留守”学生不得已去校外看病,这将给学生的安全和校园的疫情防控带来一定的隐患。除此之外,校医院是疫情监测的前哨,在特殊时期要具备校园内疫情发现、报告、跟踪、诊疗的能力,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和日报告制度,负责“留守”学生的身体状况监测和统计上报,在学生宿舍配备防护物品,加强疫情的预防和检测,确保信息畅通。要每天对学校食堂、浴室、宿舍、厕所、楼道等公共场所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消毒,不留死角,保障“留守”学生活动场所的安全。

(二)学工条线全员参与防控,关心与帮助“留守”学生

学工条线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管理服务的主力军,应提高政治站位,全天保持通讯畅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联防联控工作上来,同时,应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班委的桥梁纽带作用,摸清每位“留守”学生动态,告知学生如非必要不相互串门,做好宿舍卫生及个人清洁工作,取消校内群体活动。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同时,应及时向上级传达学生对学习、饮食、购物、洗浴、理发、运动、医疗等日常生活的需求,并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切实关注“留守”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物质需求,保证学生的合理诉求得到回应,安抚留校学生的情绪。

此外,学工人员还要与“留守”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并反馈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家校联动,共同做好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门户网站、社交软件等网络渠道,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定期发布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其在校园主动做好防控工作,提高“留守”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形成群防群控局面。

(三)社会多方联动,服务“留守”学生后勤生活

在特殊时期,为提高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效率,能够第一时间反馈诉求,高校应牵头后勤服务部门、保卫处、校医院和各部门成立临时应急工作组,抽调精干力量参加工作,积极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精神,切实提高服务学生的效率。

除了提升校内各部门联动、服务学生的能力之外,学校应加强与校外社会各界的联动,保障“留守”学生的生活。在后勤方面,学校应动员相关企业和个体户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参与后勤运营的企业减免留校学生洗浴费用、邀请理发店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上门理发、鼓励校内商户复工为学生提供日常用品等。在安全防护方面,学校应积极对接辖区街道、社区、派出所工作,做好校园周边区域疫情的防护和公开,对校内发热学生提供社区、街道、110 警务护送等,切实解决疫情期间“留守”学生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学校应加强与相关合作企业、校友的对接,及时解决校内防护用品的欠缺难题,保障学生对消毒用品、口罩等防护用品的需求。

(四)发放生活补贴,开设健康知识与情绪疏导网课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多元资助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最迫切的问题,贫困大学生利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课外兼职等途径,减轻了家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为自己顺利完成学业打下了基础。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应及时了解留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体和生活情况,重点对疫情严重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建档立卡户、低保、残疾等特殊群体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资助育人活动,简化补助申请和发放流程,及时发放生活补贴和困难补助,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在开展经济帮扶的同时,传递育人之爱,让资助更有温度。

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会给“留守”学生身心带来强烈冲击,随着公共场所封闭管理时间的延长,学生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学校应该抽调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一对一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学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设健康知识与情绪疏导网课,通过学分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相关网课的学习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疫情防护知识和心理调节技能。总之,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的施以引导,使学生学会主动控制疫情信息的输入,做到有限关注,正确科学的了解和面对疫情。

猜你喜欢
留守公共卫生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