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尉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山西省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23万人,其中专科毕业生9万余人。一方面,根据教育部统计,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明显增加,从2016年的765万,2017年的795万,到2018年的820万,2019年的834万,再到2020年的874万;另一方面,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叠加影响,劳动力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在供给持续高涨而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也更加突出;而山西省正面临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有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战略性难题需要克服。受以上三重因素叠加影响,2020届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山西省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都是在中小微企业就业,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取消或减少招聘计划。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到的损失较大,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服务娱乐、旅游业等行业,影响严重。和往年相比,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大幅减少,甚至也出现了一批中小微企业关门倒闭的情况,加剧了高职学生就业难度。
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普遍推迟,劳动者返岗相应延后,企业用人计划发生变化,市场招聘受到很大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无门,自主创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根据以往经验,春节之后很多企业将加大生产,增加用工,会集中发布招聘信息,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人才流动速度迅速趋缓,人才市场萎靡不振,尤其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面向应届毕业生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新增岗位大幅缩小,就连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新增岗位数量也明显下降,而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等人员密集行业在今年2月到4月,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按照往年惯例,每年的校园招聘会都有“金三银四”的说法,每年的3月和4月是企业集中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的黄金时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往往会在此前的寒假中实地走访企业,与企业对接,为即将开展的春季双选会做准备。而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原计划的春招工作或推迟或放缓,最后,就业双选会全部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而用人单位和高校还习惯于过去面对面的供需对接,虽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企业积极组织“线上招聘”,但是“慢就业”的现象今年却有增无减,进一步加剧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
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的情况下,山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提出全省高校本硕博毕业年级按4月10日做开学准备,高职高专毕业班按4月15日做开学准备,各高校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有关要求,完善“一校一策”开学预案和返校方案,推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开学返校万无一失。但受疫情影响,所有高校推迟复学,一定程度上导致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实习实训、科目重修、补考环节等方面受到了影响,虽然各高校都做了很大的努力,采取了很多有成效的办法,但是,部分高职学生完成学业还是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今年受疫情影响,岗位会不会少很多,加剧就业压力?我该如何调整就业策略?”“总觉得不太满意。有同学说,找不到合适的干脆在家待着,明年再找。这种想法可取吗?”受疫情影响和疫情反弹隐患的威胁,毕业生,包括部分家长焦虑情绪持续显现,有的担心就不了业、就不好业,有的害怕外出实习就业过程中被感染,或者强制隔离得不偿失。既影响学生学业的完成,也给毕业生就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专门讲到“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特别提到了高校毕业生这个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教育部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部署了研究生以及专升本的扩招工作,并就延长毕业生的择业时间、落实户档保留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管理部门及各高校积极响应,不断提高政治认识,认清就业严峻形势,明确职责目标,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2.1.1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化危为机
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初步核算,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 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 186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 638亿元,下降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2 680亿元,下降5.2%。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之下,中国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直接影响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一方面,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统筹做好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力度落实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政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比如,要实施促进扩大内需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有机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通过有效扩大农村内需,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努力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变压力为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鼓励、支持引导高职学生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国家战略中去,投身到基层一线中去,在为国家战略贡献力量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时刻警惕当前国内疫情反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积极应对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困难和挑战,危中寻机。比如服务业中有以下新的机会:一是网络教育培训、影视线上播出、云服务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二是无人配送、5G云端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有效避免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获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等受到青睐,为广大企业复工后员工灵活、分散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鼓励、支持、引导高职学生立足自身条件,积极调整状态,适应形势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1.2 面对新增岗位下降过半,积极寻找对策
某招聘平台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新增岗位同比降幅达49%,而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同比降幅更达到了60%以上。企业对应届生需求的降低对2020年高校应届生就业产生了致命影响,成为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直接原因。面对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严峻形势,国家有关部门接连出台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分流的相关政策:一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二是扩大中小学教师招聘规模;三是增加专升本招生人数;四是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五是推行高校毕业生户口托管。
2.2.1 上下联动,开拓招聘市场
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一定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各高校要充分用好教育部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平台,结合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能源革命综合试点,主动对接我省的经济发展需求。各高校要抓住各种可靠资源搭建平台,发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为广大毕业生开拓更多的线上招聘市场。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举办包括高职高专类专场网络招聘会在内的各种类别不一、专业不同的线上招聘会,为广大毕业生牵好线、搭好桥。各高校也可筹划线下招聘活动,适时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小规模、多场次校园招聘会和一些区域性、行业性的联合招聘会,把因疫情影响失去的时间要抢回来,上下联动,积极开拓招聘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2.2.2 落实要求,用好“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
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一定要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引导高校毕业生用好24365校园招聘平台。24365校园招聘平台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常务会关于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部署,2020年2月28日启动的“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教育部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由新职业网负责统一管理的“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平台,五家社会招聘网站在各自平台开辟“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专栏,初期就提供就业岗位信息80余万条,为2020届高校毕业生求职提供优质服务。
2.2.3 内外统筹,拓宽就业渠道
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一定要用好国家及我省相关的政策措施,支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如专升本招生计划17 000人,比2019年增加了3 035人,同比增长了21.7%。今年山西特岗教师计划3 700人,再加上“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就业项目及省兵役部门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的重点征集。各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巩固和保持与省内外大中型民营企业的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加大校企顶岗实习合作,主动对接、做好服务。相关部门落实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减免税费、见习补贴、稳岗补助、社保返还等政策优惠,落实好我省《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2.2.4 持续加强创新创业服务
一方面,将总书记对山西提出的“六新”要求,及山西省委确定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高校专业和学科同山西转型发展密切对接,尤其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山西转型发展密切对接;另一方面,加大对毕业生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指导服务,采取多种措施,让更多的大学生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来带动就业。
2.2.5 优化流程,完善就业手续
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落实工作单位后及时办理就业手续,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利用“互联网+”推出毕业生就业“打包一件事”办理。将报到、档案、求职、参保、补贴等服务事项打包快办,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即可一次办理,实现线上一次办理,线下一窗办理,为毕业生提供便捷、优质服务,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2.2.6 持续开展精准就业指导服务
受疫情影响,用工受限,一些高职毕业生出现纠结、焦虑情绪。这就需要为高职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既做好“强信心”的思想引领工作,又做好“暖人心”的就业服务工作,把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毕业生的关心关爱传递给每一位高校毕业生。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形势没有改变。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我们具有化危为机、稳就业、保就业的底气和信心。同时,采取“一人一策”,加强个性化指导,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高职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和压力,引导他们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
2.2.7 精准帮扶贫困毕业生就业
一些高职毕业生来自未摘帽的贫困县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做好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造成影响的同时,也给贫困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一定压力。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做好这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强、多样化和精准化的就业帮扶。例如,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提供一对一帮扶,建立健全贫困家庭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台账,精确掌握这部分毕业生基本信息及就业创业意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他们就业。通过分类帮扶、精准发力,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把疫情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李克强总理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常态化疫情防控影响下,做好山西省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就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分类施策,积极推送相关就业信息,专人负责,精准对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积极争取更多就业岗位;做好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工作;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残疾、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开展一对一针对性就业指导帮扶,努力推进实现“稳就业”“保就业”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