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产业结构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分析
——以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2020-11-03 13:10朱芳阳王梦林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周转量北部湾第二产业

□朱芳阳,王梦林

(1.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2.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 535011)

1 引言

2018年11月,“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并被赋予新意义。国际陆海新通道将“一带一路”有机连接起来,助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国-东盟合作。通道建设所带来的便捷运输与国际贸易路线调整,赋予西部地区在中国新开放格局中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作为空间[1]。自国际陆海新通道启动建设以来,广西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颁布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北部湾港口作为国际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物流枢纽,要加快现代港口建设,扩大北部湾海上运输通道,围绕港口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物流产业逐渐壮大,带动北部湾城市群经济。规划还指出,北部湾经济区要完善产业布局,形成开放合作性的产业优势。基于此,本文基于经济产业结构研究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需求,意在为北部湾经济区政府制定新的区域经济规划提供理论及决策参考。

近年来,区域物流需求仍然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主要从指标选取和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也有学者从地方经济考虑,如鲁渤等(2017)基于引力模型选取公路周转量、货物量、公路货运量、物流潜能、GDP、物流网络里程等相关指标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物流需求进行预测[2]。李捷等(2018)提出了两阶段组合预测模型 GSPS-BPNN,并选取三大经济产业产值、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进出口贸易总额及货运量为指标对成都市物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3]。目前,已有的关于区域物流需求的研究大部分采用灰色理论、多元回归分析及组合模型等方法对GDP及部分物流指标预测[3-7]。但是只从GDP及部分物流指标考虑区域物流需求的数值,不能全面反映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物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对象,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预测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

2 经济产业结构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影响

由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会随经济环境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同的产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甚至是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对物流需求的影响均不相同。因此对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时,首先需要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的三大产业产值与物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其次针对北部湾经济区的特殊情况,选取北部湾区域内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三大指标进行物流需求预测。

由于物流活动复杂,本文选取的指标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有部分数据缺失。为减少因数据缺失对物流需求最终预测值的影响,使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北部湾经济区三大产业产值与物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对物流需求的影响。

2.1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法作为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其应用于测试经济产业结构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影响[8],具体步骤如下。

2.1.1 确定数据序列

根据收集的原始数据,依时间序列构造矩Ai(k),Aj(k),其中i=1,2,3;j=4,5,6;k=1,2,…,β;研究中数列为北部湾经济区货运量、货物周转量、进出口总额、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即

Ai(k)={Ai(1),Ai(2),…,Ai(β)}

(1)

Aj(k)={Aj(1),Aj(2),…,Aj(β)}

(2)

2.1.2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标,需要将计算原始参数的量纲作单一化处理。由于经济产业结构与物流相关指标的单位不同,所以需要对各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每个因素指标可按式(3)和式(4)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Bi(k)=Ai(k)

(3)

Bj(k)=Aj(k)

(4)

式中:Bi(k),Bj(k)表示各项因素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所得数据;Ai(k)max,Aj(k)max表示各项因素指标数据的最大值。

2.1.3 关联系数计算

依据灰色关联度的相关定理,按式(5)计算出数列之间的关联系数ζA0i(k),即

(5)

式中:Δmin=|Bi(k)-Bj(k)|min;Δmax=|Bi(k)-Bj(k)|max;ρ为分辨系数,且ρ=0.5。

2.1.4 关联度计算

由于按以上步骤得到的关联系数数据比较分散,不易比较,故对关联系数进行加权求取关联度R(i),其将作为最终单一综合评价指标。关联度R(i)为

(6)

2.2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物流需求分析

2.2.1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

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北部湾经济区2009—2018年的三大产业产值、进出口总额、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见下页),数据主要源自于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四个城市的国民经济发展与统计公报及其统计年鉴、北海地情网、南宁统计局、北海统计局、钦州统计局、防城港统计局及2018年《广西统计年鉴》等。

由表1和图1(见下页)可知,北部湾经济区的三大产业结构及物流相关指标趋势走向基本一致,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物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经济发展及经济产业结构的改革均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同时物流业的迅速壮大也带动经济发展及经济产业结构的变革。根据北部湾经济区2009—2018年的经济产业结构数据可知,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7.23%。好景不长,第三产业同比增长率逐年降低,于2013年第三产业同比增长率降为9.65%。而2014年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同比增长率回升至16.07%。同时,2014年之前三大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影响基本一致,伴随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革,第三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至2014年第三产业增长率突然提升也带动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贸易发展。

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观察可知,北部湾经济区于2013年启动并完成交通同城化,这一举措极大地完善了区域内交通运输网络,而2014年“口岸通关一体化、旅游同城化、资源同城化”的开展极大带动了北部湾经济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对北部湾经济产业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且经济产业结构对物流需求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2014年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物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表1 北部湾经济区三大产业产值、进出口总额、货运量、货物周转量

图1 北部湾经济区三大产业结构及物流相关指标趋势图

2.2.2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物流需求分析

在指标选取方面,由于物流基础活动为运输,所以部分学者选用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等为物流需求指标。胡小建等(2017)选取社会物流总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物流总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五个指标,建立多元非线性组合回归预测模型[4]。张衡等(2018)基于互联网环境选取区域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三大产业产值及区域信息水平化等相关指标预测上海市物流需求[9]。基于学者对物流需求预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结合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物流枢纽等特殊属性,选取北部湾经济区2009—2018年的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为指标(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与进出口总额、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的关联度,如表2所示。

表2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

首先,根据表2数据可知,北部湾经济区的第一产业与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关联度偏高,而第三产业与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关联度偏低,这一结果与当前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中各个产业对物流业的影响情况相吻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农业大省,种植业、畜牧业为第一产业的主要产业,且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全过程都需要物流运输,其物流需求主要集中于仓储和运输等传统运输环节。所以第一产业对区域物流的带动作用最明显,尤其是体现在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两方面。其次,进出口总额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高,而第一产业与进出口总额关联度偏低,证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国际物流有一定影响。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国际陆海新通道及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政策实施,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盟地区贸易越来越频繁,不仅带动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贸易,还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最后,第二产业与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关联度较高,而与货物量关联度较低,证明北部湾经济区第二产业的产品大部分进行出口交易。但由于出口国偏向于东盟,出口国数量多且物流基础设施较差,所以货物周转量大,从而第二产业与货物周转量关联度偏高。基于三大产业结构与物流需求指标的相关性,北部湾经济区迅速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使第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最后伴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总额也在不断增加,且第三产业对物流需求逐步增加。

同时,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2009年北部湾经济区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17.8 ∶36.6 ∶45.6,2013年为15.4 ∶43.5 ∶41.1,2018年为11.8 ∶43.6 ∶44.6。整体上北部湾经济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北部湾经济区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越第三产业比重,同年北部湾经济区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大幅度增加,达到近十年内最大值。这一现象不仅验证了第二产业对物流需求的作用,还再次证明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物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北部湾经济区开始注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同步发展,于2018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基本相似。

3 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预测分析

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产业壮大需要以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为支撑,而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必然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相关。因此,对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预测前,需要先对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分析,进而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结构中的三大产业构成对其2019—2021年的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在对物流需求的预测分析过程中,选取进出口总额、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来衡量物流需求量,使最终预测结果可视化并且更加科学准确。

3.1 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预测

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预测基于其经济产业结构因素。而三大产业产值可以根据过去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因此选定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运用ARIMA模型对北部湾经济区2019—2021年三大产业产值进行分析预测。

著名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由博克思和詹金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其中ARIMA(p,d,q)称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其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分别检验三大产业结构的平稳性,对其进行差分处理,使其形成稳定随机序列;其次估计模型参数,据观察,模型参数为p=0,d=1,和q=0;最后参数建立ARIMA(0,1,0)模型,用模型对三大产业产值拟合度做统计(结果见表3),并分别对三大产业产值进行预测。

由表3可知,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R方分别为0.961、0.978、0.971,说明所建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通过SPSS 25.0运行模型得出北部湾经济区2019—2021年三大产业产值的预测值,如表4所示。

表3 三大产业产值ARIMA模型统计

表4 三大产业产值ARIMA模型预测值

运用ARIMA模型对北部湾经济区2019—2021年三大产业产值的预测结果较为合理,由表4数据可知,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产业产值是逐年增加的,这符合北部湾经济区目前趋势。2019年预测的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为12.2 ∶41.8 ∶46.0,可见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而第一、第二产业稳定发展,这一经济产业结构将加速物流产业发展。由于第一产业的物流需求主要集中于仓储和运输等传统运输环节,且第一产业产品均为大批量运输,物流需求较大。而伴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整体的物流需求不仅是运输和仓储基础物流活动,其逐步发展到包含物流整体设计规划、运输方案制定与实施、包装仓储、简单深加工等方面,且运输方式也发生改变,由传统的大批量运输、一次性运输发展到当前的少量、高效、低成本的物流运输需求。因此,以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总额、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来代替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可获得科学准确的数据。

3.2 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量预测

由图1可看出,2009—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的进出口总额、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与经济产业结构的三大产业走势基本一致。三大产业构成了三个自变量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北部湾经济区2019—2021年的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根据表1数据,设D1为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总额的预测量,D2为北部湾经济区货运量的预测量,设D3为北部湾经济区货物周转量的预测量,yi为第i产业产值,使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预测量的数学方程如下:

D1=69.117-1.365y1+0.671 1y2+0.278y3

(7)

D2=-51 491.959+320.994y1-18.372y2-38.987

(8)

D3=-1 651.861+6.496y1+0.115y2-0.916y3

(9)

将表4的三大产业预测产值按年分别代入公式(7)、公式(8)和公式(9)中,可以得到北部湾经济区2019—2021年物流需求量如表5所示。

表5 北部湾经济区2019—2021年物流需求量

总体而言,首先,基于经济产业结构的多元回归分析对物流需求预测的结果还是较为理想的。表5的结果显示,2019—2021年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需求量的发展趋势依然遵循经济发展的趋势,且物流需求量逐年增加与未来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及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相吻合。其次,预测结果显示北部湾经济区的货运量增长速度较快,这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北部湾经济区需加速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而北部湾经济区的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稳定增加表明第二、第三产业稳定协同发展,若想实现突破需优化第二、第三产业体系,加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

另外,由于起初获取的原始数据有所缺失,且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选择的影响因素不够全面,均能导致预测的最终结果将会与未来的实际结果发生一定的偏离。

4 结论与对策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其一,北部湾经济产业结构变化极大地提升区域物流需求,基于经济产业结构建立的物流需求多元回归模型更为合理。其二,根据表2,经济产业结构与物流需求关系为第一产业与货运量即物流整体的关联度相对较高,第二产业与北部湾经济区货物周转量关联度较高,而第三产业与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总额关联度较高,这符合目前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趋势;另一方面,伴随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影响也在逐步增加,这使得物流不局限于传统的仓储、运输,而是向物流服务多样化发展。其三,基于表5北部湾经济区物流需求预测结果,为使北部湾经济区更好发展物流产业提出以下建议。

4.1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从理论预测值来看,目前北部湾经济区货运能力还不满足实际增长的需要。因此,首先,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同城化,完善北部湾经济区区域交通运输网络,重点对沿海铁路全路段进行扩能改造,使之成为经济区内一小时城市圈交通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北部湾港口群疏港功能,打通西南货物出海大通道。其中交通建设主要包括完善北部湾经济区高速公路网络,全面拉通南北钦防四个城市,缩减货物运输时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同时,除高速公路外北部湾经济区铁路运输网络也需完善,建设连接西部内陆重要城市如重庆、云南、贵州等,将北部湾经济区打造为中国与东盟连接的重要国际物流枢纽。其次,作为国际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对南北钦防四大港口精准定位,合理分工,提高北部湾港口整体效率,打造现代化北部湾港口。为增加北部湾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可在防城港和钦州港两大港口建设一批万吨级别以上的新航道和泊位,加大北部湾港口物流中心建设力度。形成“一港、三域、八区、多港点”的港口布局体系,使北部湾南北钦防四市的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逐渐增加,货源地范围扩大,通航区域逐步拓展。最后,为满足北部湾经济区进出口需求,还需要加大规划和建设物流园区力度、完善各大物流园区之间交通运输网络,使其分工合作,从而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同时实现港口信息智能化管理,提高北部湾港口整体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运行成本。

4.2 加速第三产业发展

根据表2,进出口总额与第三产业关联度相对较高。为实现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的定位,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互联网+货运物流”的新业态模式。首先,应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将第三产业内生产落后、服务水平低的企业进行大换血,加大有利于北部湾经济区长远发展的基础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从内部结构出发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活力。同时,为提高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需注重鼓励创新,引进高新技术,扶持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以及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利用信息整合技术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服务水平。其次,目前北部湾经济区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根据第三产业的现有特征,积极推进电子信息技术、高端精密仪器制造、生物制药、高新技术研发等新兴产业发展,使其在重要物流园区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园区。最后,可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化平台,巩固宣传北部湾区域特色文化,搭建北部湾经济区与外界交流互动平台;争取新兴的信息化服务业能为北部湾经济区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注入活力,提升北部湾经济区整体高新技术能力,增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影响。

4.3 完善第二产业的工业体系

根据数据显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不仅可加速物流业发展,还可加大第二产业对物流需求的作用。首先,完善第二产业的工业体系首先要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行业集中度,加速企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同时工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实现经济突破的重要发展举措,从表4的预测值可看出,北部湾经济区将注重于第二产业发展,且第二产业的工业体系优化将成为未来几年北部湾经济区政府发展经济的工作重点。通过工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加速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提升北部湾经济区整体产业竞争力。其次,对传统工业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明确分工,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群。对于矿业、化学、冶炼等传统的工业不仅需发挥自身优势,还可利用高新科技,发展工业产业龙头企业,形成第二产业经济的支撑产业。同时伴随着企业高新科技研发及生产技术升级,企业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最后,鼓励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第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需利用政策优势引入有利于北部湾经济区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同时鼓励本土企业积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用高新技术包装企业不仅可为企业注入不竭的动力,还可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在升级传统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产整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环保技术等新型高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未来第二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周转量北部湾第二产业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