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高校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02-22 20:27吴慧楠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资源课程

□许 娟,吴慧楠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64)

1 引言

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特色在于采用固定的时间、固定教室以及固定的班级成员,集中授课,采用面对面授课的方式,注重传统纸质书本材料的基础知识理论、操作技能的掌握等。同时,学生可以报考一些职业证书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用以作为个人具备相关能力的佐证。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无纸化办公模式的推进,例如财务机器人项目的推广,减少了对传统记账会计人员的需求,转向能够综合利用财务机器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要求逐年提高,不仅满足于应聘者是否具备执业证书,更侧重于应聘者是否具备以信息化软件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疫情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催化剂[1],互联网技术则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助力器,线上教学的推广是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各高校纷纷推进线上教学改革,探索“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开展非固定教学空间组织教学[2]。随着线上教学方式探索步入正轨,高校的注意力从最初稳定教学秩序转移至教学陪伴度、线上教学质量管理。

2 我校在线教学的实践现状

为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校教务处于2019年1月份举办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培训会议,并邀请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全校500余名专兼职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会议。我校教务处邹山花副处长提出,要想在信息化水平方面赶超同类高校,就必须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探索实施“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我校将分两个阶段逐步推进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施进程:第一阶段为试运行阶段,即在2019春季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设并管理一门课程;第二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即2019秋季学期开始,教师完成所承担全部课程的平台建设和管理,并在学校全面推广使用的基础上,有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推动我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

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我校积极推广线上教学的经验,要求全体教师在开学前参与江苏省参与课程应用群以及校内学习平台的线上培训课程,提供了多平台的线上资源的选择,制定了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工作方案。我校依托教育部组织的在线课程教学平台,按照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和在线课程教学安排,截至2020年4月26日,学校在线教学简报显示,全校1 833门次课程(不含55门网络通识课及2门防疫公益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平台资源组织线上教学。教师在线上教学中对直播课采用率约为26%,MOOC采用率约为24%,电子资源采用率约为66%,速课采用率约为3%,直播课采用率较上周上升2个百分点。随着在线课程的推广,在线教学模式粗暴式增长的问题日益凸显。

2.1 自有课程建设不足,信息化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我校线上课程教学改革的起步相对较晚,校内平台自有课程资源较为缺乏,随着专业化课程内容的深入,线上已有课程资源作为应急管理措施的弊端日益彰显,课程内容的宽度与深度难以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校内平台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更新再创造的过程,必须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对教学资源不断打磨推敲,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适合本校校情学情的线上教学资源。此外,由于线上教学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时间往往超出线下教学的时间,课程建设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我校校内平台资源建设的全面推广阶段的目标难以实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影响学校信息化能力的重要因素,该项能力的获取以专业化教学为背景,信息技术利用为手段。在校内平台引进初期,平台的建设培训基本能够满足线上教学应用基本需求,然而线上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课程资源背后的“大数据”资源加以分析和运用,对课程内容不断调整与优化。长期性、针对性培训的缺乏,导致“数据优势”成为“数据灾难”,线上教学难以成为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

2.2 教师教学应用情况

教师课前“备网络备课程”不足,课程使用的学习资源主要使用学习通和中国MOOC平台,学校前期就学习通重点推广和培训,在实际教学中,渐进性改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学习。然而完全抛弃线下教学,全面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性改革,初次尝试过程中,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疫情的突然暴发,导致线上教学平台用户激增,2月底全国高校集中开学布课,各大平台卡顿、闪退甚至平台崩溃时有发生[3]。同时由于教师对平台系统操作不熟练,首次线上教学时,调试运行以及能够进入平台消耗了较多的时间。接受访谈的老师教学初期采用“中国MOOC资源课程作为线上辅导课程+直播重难点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他们表示,这种全新的在线教学方式,形式新颖,突破了传统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引入初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新鲜感逐渐退却,学生关注点更多集中在课程形式,而忽视了对课程内容的关注。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方式的变化带来互动频率的上升,然而互动的效果低于预期。线上教学方式,通过发布任务点、学习前签到、随机选人提问、QQ群@成员等多种线上互动方式,课堂上互动表现较传统课堂更加便捷,满屏的消息回复致使教师难以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对于疑难知识点提问时,部分同学由于考虑不周全,致使答案出错;也有部分同学未加思索复制粘贴他人的答案。虽然师生在线互动更频繁了,但是却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线上MOOC资源以及学习通录屏资源均属于单向输入性过程,学生只是作为知识接收的“容器”[4],如果仅仅采用线上现有视频和录屏进行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实现高质量线上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教师创设的学习规则和外部动力。

2.3 学生学情分析

经过两个半月的线上教学方式的探索,笔者就学生线上学习过程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聚焦学生学习的痛难点,不断优化线上教学方式。问卷[注]样本数据来源于问卷星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在线教学学情调查分析——学生端口”,调查对象为专本专业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组学生,有效问卷133份。结果显示,84.96%的同学认为线上课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提升了学习的便利度,其他正面评价依次是课程可以回看以及自由发言,能够缓解课堂紧张氛围。当然也存在一些负面评价,例如48.12%的同学认为课程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难以消化吸收;31.58%的同学反馈作业太多,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也有同学反映由于网络不通畅,错过学习通签到以及课堂点名、提问、回答等互动环节。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学习材料获取的便利度大大得以提升,但是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需要设定学习目标,设计符合自己学习节奏的计划安排,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才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4]。教学平台引入的中国MOOC课上精品课程,多数来源于双一流学校或者专业上排名靠前的大学,课程内容部分侧重于对原理性内容的阐释,同时缺乏书本教材、替代电子资源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居家学习过程中,自主管理效果较差[5]。根据学习通后台学习通访问数据显示,通过录播+直播的组合方式,学生参与访问学习的频次较高,能够保证与线下课程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规定的内容。只是录播+作业任务式,学生无自觉学习的意识,难以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接受调查问卷的77.44%学生表示,能够准时参与直播课程,录播课程偶尔迟到延迟完成任务。相对而言,直播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抽答的方式,形成严肃的课堂氛围并形成有效的互动,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由于线上教学的技术问题,部分知识点难以线上开展时,教师为获取学生学习情况,往往会布置较传统方式多的课后作业,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手机/电脑端接收的平台推送消息冗余,导致学生无意识错过作业提醒,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同时作业偏多、部分作业难,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平平,形成恶性循环。网络拥堵、信号中断影响课堂互动的效率和效果。36.84%的同学经历过网络掉线,错过签到和提问信息的困扰。部分同学认为线上学习效果不如传统的课堂,不只满足于课堂形式,更加注重内容的学习。

3 解决在线教学的应对措施

3.1 推进自有课程资源建设,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

自有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因课而异,对于平台资源丰富的课程,可引入各大教学平台的较为成熟的资源,筛选和定制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资源,将优质资源重新组合,实现资源再创造,达到教育资源的创新。对于平台资源稀缺的课程,要积极鼓励教师建设全新的教学资源,并努力打造精品课程。

强化校内平台使用的激励机制,针对校内平台课程建设以及运行使用情况,将教师平台建设的工作量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一批教学能手。一方面重点加强教学管理者、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并提供咨询、辅导、技术支持等服务,切实提高教师线上资源整合运用能力[6]。对线上平台的运用不仅满足于课程的建设等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利用平台的可视化数据信息,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指引方向。另一方面,深化校园网络建设,创设平台使用的外部环境,培养师生使用平台的习惯,提升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

3.2 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师生互动

线上资源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再创造的过程,课程组教师需要通力合作,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打造适合本校校情学情班情的在线课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需要更新对线上教学的教育观念,有意识地规避和矫正错误的意识。无论是自建课程资源还是筛选重组已有慕课资源,并不是在平台部署好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的安排,就可以实现一劳永逸式的教学。达到线上线下教学同质的目的,需要充分利用平台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密切跟踪学生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及时介入,有的放矢,不断创造和丰富线上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线上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创设严肃的学习氛围,对于线上学习的进度,每门课程必须有一定的底线,设定学习的目标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规定内容的学习。除了教师设定的规则以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学习同伴之间的隐性监督机制,规范在线学习的行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严肃的,知识固化的过程必然不是一种享受,只有学生全身心参与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才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学生的参与,离不开师生之间充分的交互,不仅仅包括课堂上交流环节,还包括课后非正式学习情境下的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论坛的功能,建立健全QQ或者其他社区学习群,老师及时响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过程被关注,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

3.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习惯于传统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学习知识,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忽视自身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未来形势发展的需求。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应当转化思想意识,了解未来就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会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个人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状态,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学习。与此同时,还需要警惕坐拥知识的错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源获取更加便利,只需要进入相关教学平台或者学习网站,就可以网罗丰富的学习资源。然而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仅是下载所需要的文档视频就可以实现的,教学资源中所承载的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充满艰辛的学习过程。学生还需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为个人学习提供精力保证。

4 结语

疫情的暴发,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推行大规模在线教学实验,这是高教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广泛普及和全员演练,是对近年来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真实检阅,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生动实验[7]。全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各地院校、教师、学生都需要转化教与学的理念,树立超前的意识,提升应变求变的处理能力。线上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异时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这是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必然之举。然而,实践教学过程中,完全线上教学模式难以复制“面对面”线下教学的信息反馈机制,单纯采用线上教学亦存在固有的局限性。疫情过后应充分发挥在线教育资源和方式灵活的特点,结合线下课堂管理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线上线下课程的交替迭代,实现线上线下课程的有机融合,推进课堂教学宽度与深度变革,切实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资源课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资源回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