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波,黄小蕾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在全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釆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为了应对疫情,在2020年2月7日的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是教育系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1]。高校由于学生来源地域比较广、聚集密度比较大、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因此高校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要把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当前高校最重要的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
2月28日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错峰安排高校开学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返校时间段。医学专业和医学类院校学生、毕业年级学生可先返校。因此,医学院校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做好开学准备工作,要在开学、返校、返校后三个环节上下功夫。“要狠抓校园防控‘重点三环节’,即开学、返校、学生抵校后,对返校师生实施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这是贯彻党中央指示、赢得高校疫情阻击战的关键”[2]。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要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化,就必须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高校贯彻“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就要“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因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对于广大医学院校学生而言,作为准专业工作者,他们更加向往健康、更加重视健康,这个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内容。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定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医学院校是抗击新冠疫情重要生力军。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回应学校疫情防控12热点中提到:截至2月10日,有123所高校的287家附属医院派出了7 92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和湖北。全国高校的350多家附属医院也全面投入到当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3]。中国各地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不忘医学初心,牢记救人使命,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在疫情面前勇于担当,冲锋在前,为夺取抗击新型肺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和信心。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历届毕业生秉承“精诚厚德、仁爱奉献”的“中国护士”精神,战斗在全国各地的防疫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中写到,军地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作为未来的白衣战士,医学院校学生应该更加敬畏生命,预防疾病,通过所学知识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在疫情防控期间,医学院校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各项防控措施,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期间外出,以身体健康筑牢献身医学事业的根基。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学院校必须把“以学生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采取“人盯人”措施,全面摸清、准确掌握学生返校前的健康状况等信息。
医学院校疫情防控“以学生健康为中心”,首先就要在“盯”字上做文章,盯住寒假回家的学生,要了解所在地疫情,要求他们居家隔离,不要参加聚集性活动,每天要检测体温。各班级辅导员要在开学前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统计渠道(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人健康情况填报系统),全面排查学生出行情况,建立档案管理,精准掌握在校生、实习生、留校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及家庭成员等信息,重点了解清楚寒假期间是否有来自湖北等疫情高发区的亲戚朋友来访、是否有湖北等疫情高发区居住史和旅游史,是否有外出途经疫情高发地区短暂停留,是否有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触史,逐日收集学生的体温情况、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等信息并做好记录,做到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摸清学生返校前14天人员流动、返程信息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实行“一人一卡”健康档案,每日追踪跟进,严格按要求汇总、报送信息。在返校前,各班级辅导员可以利用今日校园App等手段详细记录学生返校前14天行动轨迹,对去过湖北(武汉)或疫情严重地区、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包括治愈者)、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隔离者)以及当日发热者等四类人员进行登记,及时上报学生管理部门。
医学院校疫情防控“以学生健康为中心”还要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同于其他高校,医学院校学生有在医学实习的实践教学安排,如何做好实习期间学生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需要医学院校统筹考虑的工作。因此医学院校教务处、学生处、学生所在的院系要全面摸排、摸清学生实习实训的地点、时间安排、工作生活环境、疫情防护措施等具体情况并建账立档。疫情结束前,不得安排新的实习实训。在疫情持续期间,涉及车站、机场、码头、商超、酒店、展馆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强的公共场所的实习一律停止。对在校外实习实训、暂时无法撤回的师生,要做好安全教育,服从当地疫情防控安排,做好安全防护,加强日常管理,严控人员外出,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生活保障,带队教师每日按时报送实习学生相关信息。
“以学生健康为中心”要树立“大健康”理念,疫情防控期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教育部的相关通知,医学院校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基础上,可以先返校。因此要提前做好师生的返岗返校前疫情防控培训和学生的心理辅导。医学院校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在线答题等形式,邀请专业人员对学校领导、校医、教职工、学校服务人员和全体学生分层次进行各项制度和知识技能培训,重点对全体师生进行新冠肺炎相关防控知识培训,提升疫情防控意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心理辅导方面,可以发挥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24小时安排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提供网络心理辅导服务,特别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师生做好心理辅导,引导医学生理性认识、正确对待,增强信心。
“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就要建立学生跟踪和健康监测机制。医学院校在疫情防控中要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精准掌握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学生的分布情况,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教职员工、学生在校内各年级、班级的分布情况,精准掌握每个学生返校前14天的身体健康状况,“一人一案”建立台账,做到全覆盖、无遗漏、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对有疫情高发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情高发地区后,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 14天,达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人员不得上班、上学。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精准安排学生,分系部、分年级、分班级、分期、分批有序返校,避免人流过于集中,确保返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覆盖的健康监测、健康保护。
“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在疫情防控中要统筹返校前、返校中和返校后各个时间段、各个环节的防控措施,做到全面、系统、精准。
根据上级部门统筹安排,具备春季开学条件后,医学院校要组织学生按不同年级、专业等分批、有序返校。学生能否顺利健康返校,事关学校疫情防控大局,事关学校春季学期能否正常运行,学生管理部门、各系部及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压实责任、细化方案,切实做好学生春季学期返校工作。学校可以分若干批组织学生返校报到,尽量在一周内报到结束。
在返校途中,医学院校要指导学生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条件的可乘坐私家车返校。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返校途中还要做好健康监测,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旅途中如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人群情况,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同时第一时间报告学校。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要指导学生在返校途中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及时报告乘务人员。
“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就要防控疫情蔓延,强化阵地意识,严格管控学校校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开学时学生本人须佩戴口罩入校,严禁家长及家长车辆进入校园,严禁带病或未解除医学观察人员返校。建立入校体温检测、消毒制度。安全保卫处配合附院医生在学校入口外设置体温监测,铺设消毒垫,同时对学生携带行李进行消毒。经测量体温正常的学生凭健康卡、家长及本人签字的健康承诺书方可入校、入宿、入班,切实把病毒阻断在校园之外。测量体温高于37.3℃的学生,由附院医护人员陪同到医院发热门诊诊治和医学隔离。
医学院校在疫情防控中要把“以学生健康为中心”落到实处,严把请假关口。辅导员要对班级内部因病请假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近期出勤、健康状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了解他们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对疑似传染病的学生(如长时间咳嗽或者咳痰、咯血、胸痛、发热、干咳、乏力等)应及时告知学生处传染病疫情报告联络人及系主要领导,并认真填写《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表》。假期后学生未按时返校,辅导员应向家长询问缘由,如因病缺勤,应了解其病情,并补办请假手续;如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人需如实登记,并逐级上报。
医学院校学生返校后,疫情防控工作还要放在首位,要不断强化“以学生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要把疫情防控与教学工作、学生日常生活、思想引领、心理疏导等工作统筹考虑,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要把灾难当教材,坚定广大学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开学后,学校教务处要组织教师开展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宣讲课,重点宣传普及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疾病特点、诊疗方案、防护措施、疫情上报等应知应会知识。开学后各班级要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通过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切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思政第一课,结合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不断强化医学生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要让医学生明白,在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作为拥有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和医学院校迅速行动起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地方政府的部署,无所畏惧地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感、责任感扛在肩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护工作者的职责和担当。教师要以此引导医学生提高政治站位,在危机来临时能够挺身而出,利用专业知识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开学后,医学院校要在学校校门入口处、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等人员密集场所、关键出入口等位置铺设消毒垫,设立体温检测点,发现发热或疑似症状要及时报告并严格按规范程序处置。医学院校学生返校后,学校要每日组织进行晨午检监测体温和健康状况,做好体温检测记录。
要指导学生在公共场所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尽量缩小活动范围。引导教育学生远离人群密集区域,避免楼梯间、食堂、卫生间等公共空间出现人群聚集情况。针对出现发热可疑症状的师生,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组相关人员迅速到岗,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操作规程科学处置,并由疫情报告员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医学院校要探索错峰上课制度。要提高政治站位,以确保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为第一要务。在学生正式返校上课以后,仍然时刻保持防控疫情不放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不放松。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防止学生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为原则,采取错峰上课等必要措施,以防止大规模群体性聚集性感染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按楼宇楼层错峰上课。根据楼宇及楼层分布情况,每个楼宇按照楼层从高到低间隔10分钟上课。还要调整上课时间。可以按照2个学时合计80分钟为一个授课单元进行授课。为规避错峰上课期间教师授课的时间冲突,可以取消原2个学时之间的10分钟小课间,根据不同楼宇错峰上课时间安排,有序错开上、下午大课间时间间隔。由于错峰上课导致时间超过50分钟的大课间,要引导学生返回宿舍,避免在教学楼聚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堂服务工作具有师生需求度高、就餐人员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强、从业人员多、供餐时间长、风险点密集等特征,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在食堂管理环节,能否成功防控疫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针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必须科学施策,全面部署,周密安排,坚决打赢食堂安全保卫战和抗击疫情阻击战,确保师生饮食安全。要在学生进入食堂前做好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避免入内用餐。学生排队候餐保持1 米以上距离,要求饭前洗手。鼓励食堂制作固定菜式搭配的套餐,师生用餐时即取即走,减少排队等候时间。要根据学生错时下课安排,实行错峰购餐,宿舍就餐,以此降低食堂的人群聚集密度。要鼓励学生自带餐具用餐,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要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体系,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机制,及早发现传染病疫情隐患;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科学、有效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还要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自我防护意识。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健康意识。每学期要安排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利用课堂、讲座、QQ、微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认知度,增强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每年新生入学健康教育培训应不少于 1 学时;开展针对学生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及新媒体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每学年不少于2学时。
总之,医学院校疫情防控要突出医学院校特点,加快构建疫情防控体系,“以学生健康为中心”,落实主体责任制,严密防控输入和扩散。要做到联防联控,统筹安排返校前、返校中和返校后各个时间段,各个环节的疫情防控,精准施策,分级防控,做好风险评估和日常监管,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