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来华留学生本科医学教育现状与趋势的案例研究

2020-02-22 19:51黄睿彦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年留学生案例

黄睿彦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 南京 211166)

2009年,中国教育部出台《留学中国计划》,提出“至2020 年中国将吸引50 万人次外国留学生”的发展目标。截至2016 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 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到中国进行留学深造[1]。据美国国际教育学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发布的2015 年留学生流动性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已超越德国(7%)、法国(7%),成为继美国(22%)和英国(11%)之后全球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在快速增长的国际留学生市场中占有8%的份额[2]。

中国留学生医学学历教育主要集中于本科临床专业(Bachelor of Medicine&Bachelor of Surgery,MBBS)留学生医学教育。本研究以此为研究目标,致力于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教育的现状研究与分析,旨在分析这一教育模式的特点、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为同行、同领域提供借鉴和交流经验之所用。

1 研究概况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高校的类型和性质以及不同高校开展MBBS教育的情况,通过整群抽样,抽取3所学校为案例学校,其中综合性大学2所、单科型医学院校1所。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运行和教学评价等,本研究对3所案例学校进行基于以上要素的相关内容分类、编码和分析。从案例学校教学管理与执行部门尽可能详尽地收集以上各种研究资料,主要的有形资料包括招生统计资料、在校生基本情况资料、教师队伍结构资料、课表、教学进程表、教学方法与教学运行总结材料,以及本校有关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的管理办法、学位授予办法、考核办法与实施情况等资料。

分类、编码和统计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不同案例学校之间的资料提供情况不对称,即有些学校这几类丰富而另几类不足、另一些学校则可能是另几类丰富而这几类不足等,研究者采取核心要素聚类的办法,采取后期向案例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补充求证相关缺失材料等方法,力求资料的完整,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留学生教育概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医学专业成为来华留学生除语言类专业外的第一专业选择[3]。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Bachelor of Medicine &Bachelor of Surgery,MBBS)教育作为我国医学类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主力军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4],对我国来华留学生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招生实行国家计划管理,同时公布评估合格的学校名单及年度招生计划。根据《暂行规定》,2007/2008学年有30所学校通过评估、具有招生资格,并对其中25所分配了招生计划,共计招生2 095人。此后,教育部每年公布当年MBBS留学生招生学校及招生规模。截至2019/2020学年,经教育部批准,国内具有MBBS留学生招生资格的高校有45所,年招生规模3 370人[5]。

本研究3所案例学校,其中2所2007年通过教育部评估,首批获得招收MBBS留学生资格,1所为2008/2009学年获得招生资格,MBBS办学经历均在10年以上,对其开展MBBS教育基本状况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2 学生来源与规模结构

综观3所案例学校MBBS招生资料可见,由于教育部对招生学校及招生计划的审核与控制,3所学校累计招生人数均不大,2007~2019年累计招生3 055人,校均810,1 045,1 200人。

案例学校1和案例学校2为教育部2007年规范留学生医学教育后首批获准正式招收MBBS留学生的学校。案例学校1招生计划自2010/2011学年起始终稳定在100名,截至2019年,在校学历留学生人数为828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617人,生源累计达63个国家;案例学校2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在校留学生411人(2011~2019级),均为高中毕业生;来自11个国家,其中393人来自印度。

2008年案例学校3成为全国有资格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文授课)留学生的25所高校之一,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生源国以印度为主,其余来自巴基斯坦、纳米比亚、阿富汗、约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10余国家。目前在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共有456名,均为高中毕业。

2.3 教师规模及职称与学历结构

案例学校1:一直在专任教师队伍中遴选英语交流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各学科全英文授课教师。近三年,全校教师参与全英文教学人数为557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269人,占48.2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537人,占96.41%,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322人,占57.81%,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50门全课程均实现高级职称教师参与授课。2007年开始实施留学生师资海外培训项目,每年选送留学生任课教师到海外专门对接课程学习,截至2017年底,已有85名教师到国外医学院校的教学一线接受培训。为留学生单独开设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数量不低30%;具有6 000个小时教学经验的教师数量不低于20%;全英文授课学历教育项目任课外教的数量不高于10%。

案例学校2:有理论课全英文教师413名,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35%、硕士及以上学历38%;39%的理论课教师有出国学习、进修或访学的经历,为期3个月~6年不等,其中以为期2~6年的学历教育和博士后培养为主。此外,有见实习全英文教师314,其中见习113名、实习201名,带教经历1~12年不等。

案例学校3:有留学生本科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教师共161名(不包括汉语言文化教师),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共88名,占全体教师的54.7%,45岁以上的教师73名,占45.3%,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教学梯队,有利于临床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长远发展;师资队伍中有博士116人,占72%,有硕士学位41人,占25.5%;师资队伍中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52名,占94.4%,其余教师均为讲师。学校通过选送教师参加各种途径的专业英语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外语表达能力,已有15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4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方案

案例学校1:来华留学生工作着眼于高水平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这一总体目标,按照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原则,分层次按专业制定不同课程计划,课程设置参照中国学生相同专业并做适当调整。临床医学(英语授课)专业学制6年,课程体系以学科为基础,共计50门必修课程,总学时数为4 423学时。其中理论总学时数为3 231学时,实践总学时数为1 192学时。整个课程体系归属“通识人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个大模块,下设中国文化和人文素质课程、自然科学和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业理论与见习等六个子模块,三阶段课程互相融合、全程贯穿。

案例学校2:关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医学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规范、职业素质良好、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学生毕业后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基本医疗实践,或进一步深造。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学制6年,允许学习时间为5~10年。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课程(41学分,990)”“大类基础课程(72.5学分,1 593)”“专业教学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109学分,1 542+48周实习)”和“开放选修课程(4学分,90)”四大模块组成,第六学年为期一年临床实习。课程设置中“汉语Ⅰ-Ⅴ”课程合计25学分、684学时,贯穿4.5个学期,即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上;此外,第一学年开设中国概论、第三学年还开设医学汉语必修课程。

案例学校3:通过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准则,提出:“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把留学生教育提高到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同等的战略高度,把留学生工作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努力实现学校留学生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稳步提升与发展。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课程设置总体概况为,除第6学年实习阶段,总课程50门,总学时3 654,总学分177,外加52周毕业实习。汉语及医学汉语相关课程贯穿第1~第5学年上半学期,相比较其他两所案例学校,排课横向时间线长出一个学年,同时,医学基础课程从第一学年即开始设置和跟进。

2.5 教学方法与教学运行

在教学方法上,案例学校1始终坚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针对各阶段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采取问题式、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针对临床实习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和留学生的特点,学校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了富有特色的L-PDCA留学生临床实习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L(language):增设医学汉语课程,设置实习前汉语达标准入制,促使留学生加强汉语学习;P(plan):制定实习轮转计划,遴选留学生实习带教导师,进行入院前教育;D(do):完成52周实习轮转的同时,组织以留学生为主体的病案讨论会、情景教学等临床教学活动;C (check):接受临床教学中期检查过程,组织实习带教老师和留学生互评,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实习生;A(assessment):实施出科考试和毕业技能考核,将留学生实习纳入学校临床教学中期检查和毕业技能考核全过程。

在案例学校2,大部分留学生课程理论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部分课程开展了如翻转课堂、学生分组讨论、PBL等教学模式。见实习以常规带教为主,同时开展CBL等教学形式。留学生见实习教学主要分布在三个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各附属医院在学校投入基本教学经费的基础上,配套投入教学经费以保证临床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建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图书阅览室、学生宿舍及文体活动场所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硬件条件。

案例学校3,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手段和授课方法。针对留学生上课活跃、喜欢提问、学生间讨论比较热烈等实际情况,鼓励教师探索采用形式多样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课堂授课模式,如问题式、讨论式、交互式、随堂测验引导式等教学方式,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广大教师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内容通过图像、音像、表格、曲线等方式,更形象生动地展示给留学生,达到好看、好听、好记的效果。针对留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喜欢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教师们通过网络对自己的网络课程进行制作更新修改,实现教学内容网络化,与留学生在网上就学习内容进行互动。与其他两所案例相同,留学生临床教学由大学附属医院承担,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条件优越,能够满足留学生临床教学和毕业实习需求。

2.6 教学效果的监督与评价

为保证留学生全英文教学质量,案例学校1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相结合的良性循环系统,包括留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测评,教务部门对日常教学的管理,理论课教学中期检查,临床实习教学中期检查,督导专家常规教学听课和实施“一帮二”计划等环节。日常教学质量监测由学校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办通过教学秩序检查、教师调、停课处理、教学差错、事故处理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日常课堂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案例学校2制定并印发执行《本科教学督导工作管理条例》,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制度依据,留学生教育参照执行。具体而言,评价方法包括:每学期课程结束后,留学生需在网站完成对所选课程的教学测评,具体测评指标以《留学生教学测评表格》为准;管理人员导出数据后,发送给相应的课程负责老师,分析数据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改进。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组成,凡纳入留学生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包括实验、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组织考核。理论考试一般采用笔试闭卷的形式,考试时间2小时;实验考试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于实验教学结束后组织。此外,部分留学生课程实施过程化考核,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原则上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每学期每门课程至少进行4次。过程化考核的形式包括课程作业、随堂测验、集中考试、期中考试、课堂提问或讨论、读书报告、论文综述等。

为了加强留学生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案例学校3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留学生医学教育教学过程和效果监控,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内部控制闭环,同时,通过听取同行意见、生源国有关医学机构评价适时改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过程监控措施主要有: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课程考试制度、教考分离制度等。教学效果的监控包括:医学教育多层次评教系统的实践与研究,进行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毕业考试制度:严格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试的管理,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试采取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的模式;实习基地对实习生进行总体评价和考核制度。

2.7 留学生文化交融

3所案例学校关于留学生文化融合的努力和做法大同小异,概括而言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开展和推进:①语言融合。授课语言使用全英文授课,注重加强汉语课程教学,鼓励留学生同中国在校生多交流。汉语及专业汉语课程贯穿第1~第5学年不等,同时对留学生提出从全校公选课和跨专业选修课中选择一定课程,修满指定学分的要求,使留学生课程组合尽可能多文化、多视角、多层次。②背景文化融合。通过中国概况等课程向学生宣传中国文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部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适当开展留学生重大节日庆祝活动。

3 小结与讨论

三所案例学校的研究证明,不同学校在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中结合本校生源结构、教师资源和办学经验与条件等,均积极开展改革探索,在留学生培养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回顾十余年的办学过程,到了一个应该认真总结和推陈出新的关键时刻。

3.1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MBBS)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渠道有限。伴随高等院校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全球化国际教育进程的加快,我国各高校留学生人数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我国医学院的招生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来华进行医学求学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高校的招生方式局限于网站发布招生信息或者单纯依赖于公派留学生和交流生为主,对外宣传力度还不够,缺乏完善的极具自身特色的对外招生策略。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教学管理与机制是体现与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国内大多数院校对留学生的制度管理一直沿用传统普遍适用于中国学生的规章制度,把留学生当成外宾对待,事事以其为主,这些往往无法适应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管理者的角色。伴随高校留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增,留学生教学管理和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从前期的签证到入学后的考勤、住宿与教学、医学管理需要涉及方方面面。而现有的管理制度却难以完全覆盖留学生日常学习与教学管理。

语言障碍与文化差异是始终不可回避的主要困难。语言障碍与文化差异冲突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复杂的留学教育与管理制度对留学生教师管理团队人员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南通大学留学生生源大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一方面,其英语口语虽然流利却与我们日常接触的英式或美式发音截然不同,带有明显的地方区域口音,这对英文授课教师提出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多数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基础都比较薄弱,仅仅依靠几年的语言学习,很难提升汉语水平,导致其在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中造成难以避免的沟通与学习障碍。

师资专业水平相对薄弱。师资专业水平的高低是促进教学成果的关键要素,教师的授课风格及课堂质量是成功培养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升课堂和学科专业质量,所用教材各章节大多为全英文教学,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授课讲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高水平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它不仅要求授课讲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还需适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要求并具有较强的授课技巧与艺术。

3.2 对策建议

形成科学合理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方面要与国家和省内对外发展政策相符合,深度契合学校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尊重留学生所在国家的习俗与宗教传统,形成课程、教材、师资、管理一体化的完善改革机制,全力培养医学专业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规范、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学毕业留学生,达到相应学历理应匹配的基本要求。留学生的教学模式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本国医学教育实际与留学生教育文化背景两方面,注重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留学生开朗的性格与活跃的思维,因材施教,开展小班教学,增进师生了解,逐步摸索并完善医学留学生教育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着力提升留学生汉语能力。海外医学生来华求学最薄弱的环节在于,医学留学生目前的汉语教学水平仍旧处于真空地带。加强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能力,需要在专业课程安排、教学方法、课本内容设置等多个维度展开积极工作,例如设置双语教学比赛、课堂双语课程讲授等,为海外医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更加广泛、可协调的提升空间。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丰富教师培养的方式方法,如以将骨干教师送出去、名师请进来的方式,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定期举办全英文授课观摩、青年教师全英文讲课竞赛、留学生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对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分享与讨论,探索适合留学生教育的教学方法。丰富建设内部,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语言水平培训、薪资待遇、优秀教师遴选等,进行有计划的国内外进修培训,提升课程讲师的英语授课能力与师资队伍的集体素养;外部引进一些主干课程专家,补充师资力量的不足;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等教学医院的优势,鼓励英语水平良好的临床讲师承担留学生医学教育的课程等[6]。

此外,还需要采取措施提升留学生综合培养素质,丰富留学生来源地结构和提高留学生来源地质量,目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生源地相对单一,且生源质量不高。

猜你喜欢
学年留学生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第二届星火学年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