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立,罗兴能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重庆 400016;2.重庆市沙坪坝区土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办公室,重庆 400030)
全科医生是医学知识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更是明确提出,国家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当前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层学员,以“全科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他们将进行为期12个月的转岗培训。科研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基层全科医生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基层学员科研能力培养,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有利于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开展科研培训,提高科研素养可以使基层全科医生养成科学思维、查阅文献的习惯,锻炼其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自觉跟踪和了解先进医学诊疗技术和发展动态,有利于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推广和应用,进而提高其在全科诊疗服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公卫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基层全科医生为骨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大力推进。全科医生在做好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职责。通过疾病患病率调查、卫生需求评估、知晓率调查等科研探索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当前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厘清基层卫生服务工作重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有利于特色服务品牌的形成。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是包括基层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单位发展的永恒主题。各基层卫生单位基于自身条件,结合辖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在科研创新活动的有力带动下,积极探索具有亚专长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with Special Interest,GPwSI)培养,同时建立起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专业团队,逐步构建形成创新意识领先、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专科特色鲜明的基层优势学科[2],进而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基层卫生服务品牌。
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也是创新型医学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3]。发展科研能力可以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等,从而成为更有批判性和思考全面的研究者与临床实践者,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4]。
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职称以中初级职称为主[5];缺乏科学、完整的科研教育培训;负责社区医疗及预防保健任务,工作琐碎且繁忙;工作环境缺乏大型的诊断治疗设备和尖端的实验测试仪器;激励措施不足,职称晋升一般无论文或课题要求等。以上均为基层全科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不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基层全科医生在科研工作中也具备独特的优势:研究范围广泛,从临床医学到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伦理学、哲学、管理学等均可一一涉足;全科医疗负责所有性别、年龄患者的保健,治疗预防所有器官系统的疾患[6];全科医生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各个角度观测、探讨患者的健康问题;全科医生因其连续性服务的特点可观察到患者从健康、疾病形成期、亚临床、临床期、康复期直至终末这全生命周期[7];家庭医生制度的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的执行、居民健康档案签约制、社区绩效考核等制度层面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研究是二三级医院无法进行的,唯有在社区才能开展[8];现在许多科研课题都与疾病防治有关,而疾病防治的关键在社区已经成为普遍共识。上述诸多优势充分显示了基层全科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光明前景。
在培训全科医师过程中,基地建设、师资水平、带教方法、技能培训和细节管理在全科医师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9]。就全科转岗培训而言,基层学员、带教教师、管理人员,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和期待值,他们对科研能力培养有不一样的认识,应使三者共同认识到科研培训是提高全科诊疗能力和提升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首先,要转变基层全科学员“科研离自己很远,与自己无关”的认识,提高他们对科研创新的重视程度,逐步培养学员对科研的敏感度,使其能主动参与全科相关科学研究,在提升临床、公卫服务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其次,要强化带教教师关于全科转岗培训制度的认知,更新培养观念,树立“科研素养是全科岗位胜任能力重要体现”的理念,在重视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其科研能力。最后,要完善科研能力培养相应的管理制度:针对带教教师,要建立激励举措,发挥其对培养基层学员科研创新能力的主动性;针对基层学员,要制定综合性考核制度,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科研创新自觉性,使其科研学习成为长期、常规的学习任务与目标;针对基层实践基地,要将科研创新能力作为一项筛选条件,将科研意识强、有项目在研、有论文发表的优秀基层卫生人才遴选出来作为基层带教师资。
在课程设置上,将医学统计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科研导论、循证医学等与科研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和理论纳入转岗培训之中[10],强化医学文献检索等技能运用能力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和工具。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人文关怀和创新思维教育,及时将多学科之间交叉渗透所形成的新科技成果不断引入教学,固化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引入反映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所必需的,特别是与基层卫生服务相关的各种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11],坚持以带教教师为主导,以基层学员为主体,以案例或问题为引导,环环相扣,逐步深入,鼓励学员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深入分析问题。在科室轮转和基层实训中,注重临床诊疗和公卫服务相关的新指南、新规范、新要求的解读和培训。
转岗培训一般是采取“医科院校授课+教学医院轮转+基层单位实践”的三阶段培训模式,要充分发挥各个阶段的各类资源优势,为基层学员创造良好科研培训条件:主动为学员办理图书馆借阅证,开通文献查询账号,以此提高学员科研意识,增强其文献资料阅读、收集、分析能力;高校及带教医院每年均组织开展课题申报、科研写作、名家讲坛等学术讲座活动,要做好上述信息的收集发布,组织基层学员积极参加;临床科室轮转期间,鼓励学员主动参与读书报告会,疑难病例讨论会,项目开题、进展、结题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基层实践单位也应结合基层卫生工作实际,开展有利于全科医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增强科研能力的继续教育讲座。
转岗学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已有一定的基层卫生工作经历,完全脱产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全科转岗培训机会十分难得。在转岗培训中,无论是理论授课的教授,临床示教的教师,还是基层带教的师资,他们都是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学术权威,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基层学员把握住转岗培训契机,主动加强与授课带教专家教授的交流,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学员即便在培训结束后也尽可能保持与上级专家的联络,这样既能使其自身的知识技能保持与现代医学和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同步发展[12],还能在科研工作开展中借助上述专家的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积极申请成为某位学术大咖科研课题社区调查的合作参研伙伴,在全科医生普遍不擅长的资料统计分析领域能够借助高校统计专家的外力,与科研实力突出的兄弟基层单位联合开展课题申报等。
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团队合作及导师的指导。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可以首先基于基层学员的兴趣爱好推动组建若干医学科研兴趣小组,同时为各兴趣小组配备科研导师。科研导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同时承担科研课题,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3]。科研导师根据培养对象情况和临床、科研实际条件,为基层学员制订可行的科研培养计划;督促其多看文献,协助其确定科研方向;指导其参与已有课题研究,帮助其撰写、修改论文,解决学员在科研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建立起导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间问题探讨机制、科研合作机制,以此互相促进,激发科研灵感,增加科研知识;年会是拓宽学术视野和结交同行的有效方式,要鼓励学员积极参加专业性年会,了解学术生态圈[14]。最终通过导师的指导帮扶使基层学员锻炼科研能力、开拓科研视野,为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对基层学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拥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临床实践技能之外具备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进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辖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事业。